唐朝历史 颠覆你的思维,唐朝后期的藩镇割据救了唐朝

Posted 安史之乱

篇首语:那些惊艳了你时光的人,不一定能温柔你的岁月。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唐朝历史 颠覆你的思维,唐朝后期的藩镇割据救了唐朝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唐朝历史 颠覆你的思维,唐朝后期的藩镇割据救了唐朝

一提到藩镇割据,大家想到的往往都是国家四分五裂、军阀混战的凄惨局面。但藩镇割据有时候对于国家来说却有很大的好处,比如安史之乱后的唐朝,却因藩镇制度让它延续了140多年。

盛唐时期,由于国土疆域太辽阔(约1200多万平方公里),在古代那种条件下要想有效管理好这么大范围的边防是很困难的。唐朝就在各大边疆区域开设了节度使一职,负责守卫边疆,抵御外族侵略,并给予他们灵活机动指挥权与募兵权,遇军情可先斩后奏,再上报朝廷。这些戍边节度使本是军事官职,但他们又常兼所在道的观察处置使(由前期的采访使改名)之名,观察处置使也兼任都防御使或都团练使之号,都成为地方上军政长官,并掌握财政大权,是州以上一级权力机构。大则节度,小则观察,构成唐代后期所谓藩镇,亦称方镇。唐玄宗末年(755年),安禄山凭借身兼范阳、平卢、河东三镇节度使而发动叛乱,由于指挥官以安禄山与史思明二人为主,史称安史之乱。

晚唐的藩镇一共封了89个,真正有过造反不良记录的只有11个,而这11个藩镇中,从头到尾都不服从中央的只有3个,这个占比是非常低的。不服从李唐王朝的这三镇就是河朔三镇,河朔三镇就是安史之乱的余孽,因为安史之乱双方都打的筋疲力尽,李唐王朝就封了安史部的余党,成立了河朔三镇。李唐王朝利用这些藩镇之间相互制衡,维持了国内社会的大体稳定,得以延续了自安史之乱后长达140多年的统治。但是,由于后来的黄巢起义,把藩镇之间原来的那种平衡全部给打破了,唐末的藩镇就演变成真正的军阀了。907年,节度使朱温灭唐。可以说藩镇制度既续了唐朝的命,最后也毁了唐朝。

相关参考

为什么唐朝藩镇割据上百年都没事,一场黄巢运动就立刻垮台了

文/纳兰谈史唐朝中后期,地方藩镇割据的局面逐步扩大,中央与地方之间的矛盾愈发尖锐,甚至不得不以战争的形式展开,双方先后博弈了上百年,始终处于相持平衡的状态。最终,唐王朝的统治根基被黄巢起义所摧毁,不久

唐朝历史 揭秘唐朝为何解决不了藩镇割据

 揭秘唐朝为何解决不了藩镇割据?中央控制不了军队  朝廷姑息养“藩”  唐朝初年,在重要的州设立都督府。后来各州设节度使或经略使等。节度使或经略使等被称为藩镇(方镇)

唐朝历史 唐朝藩镇割据的原因

朝廷姑息养“藩”唐朝初年,在重要的州设立都督府。后来各州设节度使或经略使等。节度使或经略使等被称为藩镇(方镇);藩镇也指节度使等管辖的地区,以及所统辖的武装力量。安史之乱平息后,藩镇数量激增。当时众多

唐朝历史 藩镇割据是哪个朝代的

藩镇割据是哪个朝代的?藩镇割据是怎么形成的?  唐代安史之乱后出现的中央集权削弱、藩镇强大、互相争战的局面。藩是保卫,镇指军镇。封建朝廷设置军镇,本为保卫自身安全,但发展结果往往形成对抗中央的割据势力

唐朝历史 唐朝衰弱的主要原因绝对不是藩镇割据

说说几个一直以说都被当成定律的谬误。唐代说是中国的强大时代,但这种强大也只是昙花一现,安史之乱后,唐朝一直衰弱不堪,国都两度被异族破破,异族在北方肆虐,连契丹那样不入流的少数民族都能成势。史学界一直说

唐朝的藩镇割据是怎么回事

  藩镇割据通常指的是唐朝安史之乱以后,外地将领拥兵自重,在军事、财政、人事方面不受中央政府控制的局面,一直持续百多年直至唐朝灭亡。  其发生是由于唐朝在安史之乱后添了许多节度使,而节度使管辖的地区称

唐朝历史 元和中兴之后的藩镇割据是怎么一回事

国历史上的所有的其他朝代的军阀割据有本质的不同:其他朝代的军阀割据都是有头的,一般都是有某个有野心的军阀带着一帮铁杆兄弟反叛中央、且有取代中央或自立为王甚至为帝的愿望与行动的;而,唐朝的藩镇割据根本就

唐朝历史 藩镇割据形成的原因及影响

从长时段来看,玄宗朝以来边镇节度使力量抬头,特别是安史之乱以后长江以北藩镇局面已成尾大不掉之势,虽然后来唐朝部分皇帝也采取了集权措施,但没有从根本上扭转这种趋势,使得北方的地方实力迅速抬头、做大并不断

唐朝历史 藩镇割据对唐中央的政治和经济的影响?

唐代藩镇割据唐代藩镇即是节度使,原本是为了边疆防御而设。等到安史之乱后,为了酬庸有功将领及安抚安史降将,又大量授以节度使的职位,于是节度使遍布天下。他们拥有重兵,互相勾结,抗命朝廷,形成割据各方的局面

为什么唐朝后期无法解决河北藩镇

唐朝后期为什么不能解决河北几个藩镇?首先我们要明白这几个藩镇指的是什么?其具体应该是河朔三镇:范阳节度使、成德节度使、魏博节度使。这三镇本身就是安史之乱的余孽,与中央有天然的矛盾,对朝廷也不信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