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王朝的后权外戚、宦官宦官专权、藩镇割据究竟有多严重

Posted 宦官

篇首语:知识是心灵的活动。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唐王朝的后权外戚、宦官宦官专权、藩镇割据究竟有多严重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唐王朝的后权外戚、宦官宦官专权、藩镇割据究竟有多严重

唐王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很有意思朝代,初唐、盛唐无比辉煌豪劲、四夷宾服,中唐、晚唐则沉沦落寞、战乱频仍。 而这差异巨大的两个阶段中间,不过只夹着一场短短七年的安史之乱。 是什么让唐朝从万邦来朝的境遇跌落,变成了「 ”天子九逃, 首都六失”的尴尬样貌的呢? 是后权外戚太盛?宦官专权炽烈?还是胡将领兵导致藩镇割据? 1、唐朝的外戚后权 公允的说,唐朝的后权外戚专权干政,并不算特别严重,之所以大家有这种感觉,可能是因为出现了武则天这位千古奇人, 但其实除了这位「 ”则天大圣皇帝”算是一个特例外,唐朝外戚和皇后对朝政的干涉,跟汉朝比起来烈度根本不是一个数量级的。 我们看看汉朝这些和后权、外戚有关的名字,就能知道汉朝这个问题有多严重: 吕氏(汉高帝妻族、汉惠帝母族)吕雉、吕禄; 窦氏(汉文帝妻族、汉景帝母族)窦婴; 卫氏(汉武帝妻族)卫子夫、卫青、霍去病; 李氏(汉武帝妻族):李夫人、李广利、李延年; 霍氏(汉宣帝妻族):霍成君、霍光、霍显、霍禹; 王氏(汉元帝妻族、汉成帝母族):王政君、王凤、王根、王莽; 东汉窦氏(汉章帝妻族):章德窦皇后、窦宪; 董氏(汉灵帝母族):董太后、董重; 何氏(汉灵帝妻族):何皇后、何进; 这份名单并不完整,但即便如此,这份名单上的名字随便拿一个出来,都是足以影响汉朝政局的大咖。 如果让大家说几个耳熟能详的唐朝外戚,除了武家、杨家之外,还真有点费劲。 即便是这两家外戚,也和汉朝有所不同。 武则天之所以能够走得那么远,同高宗李治身体确实不灵,以及武后确实牛逼,紧密相关。 如果缺了其中任何一种因素,估计她想成就帝位都没戏。 而她之后的太平公主、韦后,虽然也想照方抓药,但均未能成功。也可看出,唐朝政坛对后权的抵触。 另一个著名后妃杨玉环,虽然万千宠爱于一身,但对于政治基本没有什么影响力,和武后的所作所为基本没有可比性。 杨家的外戚杨国忠,虽然当时权倾朝野,但他也不过是李隆基平衡李林甫相权的手段之一。朝政依旧掌控在唐明皇手里,这与汉朝皇帝基本属于看热闹的地位,有着天壤之别。 另外还有一点,不论是武家还是杨家,权势仅只一代,大权旁落后迅速便被彻底根除,这也说明这两家都称不上豪门,不过是个政治暴发户而已。 2、唐朝的宦官专权 说起中国古代的牛逼宦官,可能很多人都会想到明朝的王振、刘瑾、魏忠贤。但他们和唐朝的前辈们比起来,可算是小巫见大巫。 明朝这些大太监掌控特务机关,耳目遍布朝野,大臣无不侧目以待。 唐朝的前辈们,手里控制的可是军队,皇帝都动辄废立,更别说大臣了。 不过,唐朝宦官的权势也是逐渐发展起来的。中唐以前,虽然高力士之类的大宦官很有权势,但并不足以左右政局。 随着安史之乱的爆发,宦官边令诚、鱼朝恩成为监军(观军容使),即便高仙芝、封常清、哥舒翰、郭子仪、李光弼,这种一代名将对监军都得小心逢迎。 肃宗上位后,因为宦官李辅国的拥立之功,将军政大事都委托于他。这导致,李辅国权倾朝野,朝臣所奏之事要经他之手才能呈递皇上。 肃宗去世后,唐代宗时期,李辅国再立拥立之功,他官居中书令,成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官居宰相的太监。 当时,这个哥们已经狂到没边了,当面跟代宗说:「 ”大家(皇帝的代称)但内里坐,外事听老奴处置。” 混到这份上,离死也就不远了。果然,不久这哥们就被人暗杀了,脑袋还被扔进了粪坑。但上来的,是另外一个宦官程元振。 所以,中晚唐的宦官专权就是个换汤不换药的游戏。尤其,当宦官掌控了禁军后,换皇帝基本都是宦官说了算。 到了最后,宦官田令孜光荣的,成了唐僖宗李儇的「 ”爹”! 由此可见,唐朝宦官权势的愈演愈烈,从高力士的备受赏识,到边令诚、鱼朝恩的名将侧目,再到李辅国、程元振的权倾朝野,存在一个明显的递进关系。 但造成这一切的推手,主要源于安史之乱的兵祸,以及之后的藩镇割据。 如果没有这两个关键因素,唐朝宦官也走不到牛逼逆天的地步。 3、唐朝的藩镇割据。 有人将逆转唐朝的藩镇割据,归咎为安史之乱和胡将领兵。公允的说,藩镇割据确实和安史之乱有关,但胡将领兵导致藩镇割据就有点扯了。 唐朝领兵的胡将多了,何史那杜尔(突厥人)、契苾何力(铁勒族契苾部人)、黑齿常之(百济人)、李多柞(靺鞨人)、高仙芝(高丽人)、哥舒翰(突厥人)、夫蒙灵察(羌族夫蒙氏)都是胡将,也没见那个干脆就扯旗造反了。 另外,平定安史之乱功劳最大的三杰——郭子仪、李光弼(契丹族)、仆固怀恩(铁勒仆固部),有两个是胡人。 而之后,打击各藩镇军队功劳最大的几个中唐名将中,浑瑊(铁勒族)、李元谅(安息人)也是胡人领兵。 胡人领兵并不是问题的关键,关键是军将领兵在外,朝廷能不能控制得住。 控制不住,汉人将领说不定更危险,安禄山、史思明手下的大将可基本都是汉人。之后,各地割据的藩镇也基本都是汉人,这还不能说明问题吗? 因此,导致藩镇割据的原因,还得从唐朝的内政说起。 初唐以来,赖以立国的三大制度均田制、租庸调制和府兵制,在中唐时期已经崩坏。 其中,建立在均田制基础上的府兵制,对政局的稳定至关重要。 府兵作为国家常备军队,云集在首都周围,形成举关中之众以临四方的态势,使地方不易造反。所以,前期即便是胡将领兵依旧没人敢乱说乱动。就像黑齿常之含冤入狱,他也只能自缢而死以证清白。 但大量的土地兼并导致均田制的破坏,使失去土地的农民无力再充当需要自备粮草装备的府兵。当边患出现时,唐朝只能采取募兵的手段来充实军队。 娄师德便是相应朝廷的「 ”募猛士召”,毅然投笔从戎奔赴边关的。但应招的士兵多是小贩、无赖等亡命之徒,根本不接受军事训练。为了加强边境地区将领的权威,唐朝一改初期边将只负责军事的惯例,开始将政权、财权等各项权力也赋予边将。 这导致他们有能力肆意扩充军队、任命官吏、征收赋税、不向朝廷报户口,不让朝廷在其辖区委派官吏。另外一点,相比于府兵的轮换机制,募兵没有服役年限,导致国家军队沦为边将的私军。 随着,边将权势的加重,唐朝的军队布置发生了逆转,全国的57万军队,其中有49万部署在边疆地区,为节度使所控制,中央直接掌握的兵力只有8万人左右,局势由原来的内重外轻变为外重内轻。 这才是导致出现安史之乱,以及之后藩镇割据的根本原因。

相关参考

外戚干政,宦官专权,其实是任人唯亲的一种体现

“纵观中国封建社会史,凡是出现社会大动乱的朝代,无一例外的是因为皇权被臣僚所操纵,尤以外戚和权臣擅权祸国最烈。”(郑志峰:《赵翼论皇帝与皇权》,《北方论丛》,2008年第5期)外戚、宦官在中国历史上均

东汉为什么有外戚专权

对东汉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小编带来了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刘备认为东汉末年的皇帝(桓、灵二帝)“亲小人,远贤臣”直接导致国家走向灭亡,目前主流观点也都认为东汉皇帝亲近宦官导致宦官专权,对当时社会造成了

中国历史上宦官专权的又一个顶峰--明朝

宦官是中国所特有的一类,中国历史上的封建政权里面宦官一直扮演一个可有可无又非常重要的角色。历朝历代多少都有宦官为乱,宦官和外戚专权一直是封建历史上最大的两个因素,比外敌更加为甚。明朝锦衣卫中国的宦官制

唐顺宗为什么发动永贞革新?失败的原因是什么

永贞革新是唐顺宗永贞年间官僚士大夫以打击宦官势力、革除政治积弊为主要目的的改革。持续时间100多天。最后俱文珍等人发动政变,幽禁唐顺宗,拥立太子李纯。改革最终以失败而告终。唐顺宗李诵(761年1月8日―806年),唐...

唐顺宗为什么发动永贞革新?失败的原因是什么

永贞革新是唐顺宗永贞年间官僚士大夫以打击宦官势力、革除政治积弊为主要目的的改革。持续时间100多天。最后俱文珍等人发动政变,幽禁唐顺宗,拥立太子李纯。改革最终以失败而告终。唐顺宗李诵(761年1月8日―806年),唐...

为何朱温大杀宦官

在中国历史上,宦官作为一股特殊的政治力量,常受诟病。东汉时宦官、外戚如闹剧般你方唱罢我登场。至李唐一代,尤其安史之乱后,宦官更是肆虐朝堂,甚至轮换皇帝。那么,这种现象是如何产生的?它对于唐王朝而言,又

开启汉朝宦官专权使西汉走向衰弱的皇帝――汉元帝刘]

史家多半认为:“汉室盛衰,当以宣、元为界。”也就是说,宣帝在位及以前,朝政运行较好,处于兴盛状况;自元帝今后,太监外戚竞相擅权,法纪杂乱,国力渐衰。汉元帝刘]为西汉第八任皇帝,汉宣帝刘询与发妻许平君所

开启汉朝宦官专权使西汉走向衰弱的皇帝――汉元帝刘]

史家多半认为:“汉室盛衰,当以宣、元为界。”也就是说,宣帝在位及以前,朝政运行较好,处于兴盛状况;自元帝今后,太监外戚竞相擅权,法纪杂乱,国力渐衰。汉元帝刘]为西汉第八任皇帝,汉宣帝刘询与发妻许平君所

唐顺宗突然中风变哑巴? 永贞革新失败的原因

永贞革新背景永贞改革是唐顺宗即位之初发起的一场自上而下的运动革新,永贞改革背景非常复杂,主要包括宦官专权,藩镇割据,朋党之争这3个因素,当时唐顺宗刚刚即位时就有改革的意向,但迫于这些复杂的背景不得不将

外戚宦官争不断,引来了东汉大乱

导读:中国古代封建王朝,虽自秦朝就竖立起了君主专制轨制,名义上是皇帝独大。但纵观这些封建王朝的汗青,其实不乏外戚、太监把握大权的情形。东汉就是一个典型的代表,在这一时期,太监和外戚揽权的现象习以为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