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 ”陆轴理论”,威武的阿兹特克武士没能骑着羊驼上战场
Posted 纬度
篇首语:山再高,往上攀,总能登顶;路再长,走下去,定能到达。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因为 ”陆轴理论”,威武的阿兹特克武士没能骑着羊驼上战场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因为 ”陆轴理论”,威武的阿兹特克武士没能骑着羊驼上战场
题/因为这个理论,威武的阿兹特克武士没能骑着羊驼上战场 文/温斯特 文章声明:本文章属于「 ”不易君子”原创内容,请您尊重原创,转载请联系本号。 图片声明:本文内图片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本号。 盗用警告:本号已与「 ”维权骑士”签约,可实时监测全网盗用文章行为,请遵守道德底线,莫伸手伸手必被捉! 最近看了一本书,叫《枪炮,病菌和钢铁》,作者贾雷德·戴蒙德是美国加州大学洛彬矶分校医学院的生理学教授,但这本书应该算是人类学和历史学交叉的著作。 这本书的时间起点设在公元前一万三千年,那个时候人类的足迹基本上已经遍及了现在已知的各个大洲。 但南极洲除外,因为那个时候是最近一次冰川期的末尾,大量海水以固体冰川的形式存在,海平面比现在低几百米,欧亚大陆和北美洲之间的白令海峡步行可以通过。 冰河期想象图 现今的很多岛屿当时只是大陆延伸的末端,人从这些地方出发,通过很初级的航海技术,一个岛屿一个岛屿地推进,都能到达今天的澳大利亚。 在这个阶段,各个族群的起点并无多大差异,如果说谁有起步优势,那就是非洲还占点先机。 但是在其后的岁月里,各大洲的人类社会发展形态出现巨大差异,有了文明与蒙昧之分、发达与落后之别,形成了极不平等的状况。 这就引出了「 ”陆轴理论”这一概念。 白令海峡 什么是「 ”陆轴理论”? 这本书推出了一个新颖理论,来解释欧亚大陆和美洲在文明步伐上的巨大差异——就是陆轴理论,欧亚大陆的地理环境,使得文明的传播是东西方向的。 而美洲的地理环境使得传播方向是南北方向。 这种差异使得欧亚大陆文明日新月异,呈自我催化的加速度运动。 而美洲的文明传播步履艰难,只得在文明的竞争里甘拜下风。 欧亚大陆上各大文明的发源地,都处于纬度相近的地区。 农业最早出现在中东的「 ”肥沃月湾”地区,就是今天的埃及、以色列、叙利亚、约旦、伊拉克和土耳其一带。 然后农业生产和定居的生活方式迅速沿东西方向传播。 「 ”肥沃月湾”地区 中国的农业发源地黄河中下游,处于纬度相近的地区,中国的农业是单独发展出来,也不排除一些作物是从中亚流传过来的。 中国的农业始祖后稷,是周人的祖先,周部族是祖居中国的西陲,《史记》中认为是他发展出了粮食产业,将小麦、麻、菽(一种豆类植物)、谷物引进中原。 而他有可能是通过与更西方(中亚一带)部族的接触,学习到了谷物栽种的知识。 今黄河流域地理图 所谓东西轴向意味着人类的栖居地沿着相近的纬度分布,这有什么好处呢? 同一纬度意味着日照时间一样,每一天的长度和季节的变化相同。 温度和降雨相接近、生物群落相接近,甚至连细菌的生存条件和传染病都大同小异。 正因为欧亚大陆在相近的纬度,有多条大江大河,也都有适宜大量人口定居的地形,一个地区发展出农业之后,另一个地方可以依样画葫芦地引进,发现和培育农作物的工作只需要做一次,其他地方的人就可以复制拷贝,这样农业就以极快的速度沿着东西方轴线的方向传播。 有了稳定的粮食产业,人口也迅速增加,不用每个人都亲力亲为地获取食物,也就有了社会分工,有了专业的工匠、技师、统治者和官僚,于是文明蓬勃生长起来。 不仅植物的生长受纬度影响,动物也是。 不同地区的农业起源图示 马匹在十六世纪以前都没有传播到撒哈拉沙漠以南的西部非洲,因为当地的一种寄生虫携带的传染病让牛和马都无法适应。 因此牲畜和农业是同步沿东西轴向在欧亚大陆上传播的。 农业大约是从公元前六千年最早出现在肥沃月湾地区,大约公元前后,这里所培育出的谷物西到大西洋的爱尔兰岛、东到西太平洋的日本就都有了,东西横贯1万多公里。 地理因素导致美洲三大土著文明老死不相往来。 而南北美洲又是另一个故事,美洲大陆是东西窄,南北长。 在欧洲人到来之前,美洲土著形成了三大文明群落: 一是北美洲的部落文明,还没有进入国家形态、也没有都市、没有文字。 二是中美洲文明,包括尤卡坦半岛屿的玛雅帝国、墨西哥的阿兹特克文明。 象征着玛雅文明的玛雅金字塔 玛雅人已经发展出了文字,阿兹特克帝国有大型都市。 阿兹特克的特兰奇蒂诺兰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都市之一,有20多万人口; 而同一时代的地中海明珠威尼斯也不过10万人口。 三是南美洲西部的印加文明,鼎盛时期印加帝国的人口可能超过1000万,进入了国家形态,有城市有道路,但是没有发展出书写系统。 美洲的情况是这三大土著文明谁也不知道谁,天然的地理阻隔让它们民至老死,不相往来,纬度上的差异让它们之间没有文明的交流,也没有彼此学习和模仿的切入点。 神秘又血腥的阿兹特克文明 安第斯山脉的美洲土著已经会种植马铃薯,这种高淀粉的的作物能支撑大量人口,这也是印加帝国人丁兴旺的原因之一。 这种作物看起来也应该适合墨西哥的高地气候,但是它没法向北传播一步跳到墨西哥。 因为要先经过中美洲的炎热低地,这一步就被卡住了。 印加文明的考古遗迹 由于地形阻挡,「 ”羊驼拉着的战车,战车上站着威武的阿兹特克武士”永远也只是一个幻想 牲畜在美洲的交流也是一样,北美洲的唯一家畜就是狗,南美洲安第斯山区驯化出了羊驼(也就是我们常说的「 ”草泥马”),这是美洲土著唯一驯化的驮兽,但偏偏没有发明轮子。 墨西哥尤卡坦半岛的玛雅人发明了轮子,却没有能驯化大型哺乳动物当牵引车轮的动力,你说这有多纠结!(有人说玛雅人不知道车轮,这已经被考古证明了是谣言)因为羊驼也没办法适应中美洲的热带气候,没办法先被引进中美洲、再被引进北美洲。 羊驼 否则当西班人到达墨西哥的时候,迎接他们的就是由「 ”草泥马”拉着的战车,战车上站着威武的阿兹特克武士,那胜负如何真就很难说了。 但这一幕只能存在于想象,它没有发生。 阿兹特克武士 在美洲文明的传播方向是南北轴向,由纬度造成的气候差异,让农业、畜牧业的进展,在不同文明群落之间难以交流,也就难以彼此融合与催化,最终是民至老死不相往来,大家都是各搞一摊,全都停留在原始初级的层面,与欧亚大陆拉开了差距。 印加文明的遗址 这是老生常谈的地理环境决定论的最新版本。 地理环境决定论是一种典型的单一困素决定论,就是人们总是想从纷繁万象中总结出一个单一的理由,只要从这一条理由出发,就纲举目张,可以解释万物了,这是人类一种固执的追求。 人类的理智也很难超出这种认知的屏障来理解世界,也就无可厚非。 阿兹特克武士 陆轴理论在解释人类各个族群的差异化方面有比较强的说服力,抛开文明沿南北方向传播是不是一定就有劣势这个争论,它其实揭示出了文明竞争中的一个关键机制,就是谁能更好地完成自我催化,谁就能成功。相关参考
阿兹特克文化公元9世纪末10世纪初,正当玛雅文化转向衰落时,托尔特克族印第安人征服了墨西哥盆地,创造出引人注目的托尔特克文化,后起的阿兹特克人又吸收了托尔特克人的文化成分。阿兹特克人原在墨西哥西部的海
在阿兹特克帝国(约1345至1521年)覆盖在其最中美洲北部的最大程度。阿兹特克战士能够统治他们的邻国,并允许蒙特祖玛等统治者将阿兹特克的理想和宗教强加于整个墨西哥。最后一个伟大的中美洲文明在农业和贸
阿兹特克人从事战争(yaoyotl)以获取领土、资源、平息叛乱,并收集牺牲品以纪念他们的神。战争是阿兹特克文化的基本组成部分,所有男性都希望积极参与和战斗,在纳瓦特尔诗歌中被称为“盾之歌”,被视为一种
阿兹特克文明,其中c之间盛行于墨西哥中部。公元1345年和1521年,由于气候优势、多样化的人工灌溉方法和广泛的农业技术相结合,能够提供种类繁多的农产品。他们的农业技能使阿兹特克人成为古代世界上最多样
众所周知,阿兹特克是一个在14世纪到16世纪的墨西哥古文明,著名的中南美三大古文明,其中就包括了阿兹特克文明。现今的墨西哥人的也是由生活在当时的墨西哥中心城市特诺奇的阿兹特克人发展出来的。所以墨西哥人
在古代中美洲(公元1345-1521年)蓬勃发展的阿兹特克文明的宗教因嗜血的人类牺牲而臭名昭著,其中包括从仍然清醒的受害者身上撕下跳动的心脏、斩首、剥皮和肢解的骇人听闻的故事。所有这些事情都发生了,但
阿兹特克人(公元1345年至1521年)的众神众多且各不相同,与许多其他古代文化一样,神灵与对文化和社区总体福利重要的事物和事件密切相关。这些包括玉米神和雨以滋养它,火和炉灶可以烹饪它,以及代表主要天
公元十五世纪时,在遥远的古墨西哥和中美洲地区,一个以人为祭的血腥国度出现,那就是阿兹特克帝国,他所承载的墨西哥古文明——阿兹特克文明,与印加文明、玛雅文明并称为中南美三大文明。▲印加文明,是南美洲古代
在阿兹特克帝国,中美洲在15世纪和16世纪初,控制的首都,这是在世界上最大的一个主导力量。Itzcoatl于1427年被任命为阿兹特克/墨西哥人的领袖,通过谈判达成了后来被称为三重联盟的联盟——墨西哥
16世纪前期,西班牙征服者对美洲的开发可谓是历史上绝无仅有的案例。刚刚涉足美洲大陆不仅的他们,就用很少的兵力掀翻了美洲的两大古代帝国--阿兹特克和印加。相对而言,现代学者普遍认为印加帝国的文明水平和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