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极一时的郑和下西洋,为什么在朱棣死后停了一段时间

Posted 皇帝

篇首语:农村四月闲人少,勤学苦攻把名扬。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盛极一时的郑和下西洋,为什么在朱棣死后停了一段时间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盛极一时的郑和下西洋,为什么在朱棣死后停了一段时间

明仁宗朱高炽也的下令停止郑和下西洋活动,,但是为什么朱高炽要反对郑和下西洋呢?我们先说说郑和为什么下西洋。 关于郑和为什么要下西洋,说法很多,但是一般有以下三个说法: 第一种说法是寻找建文帝 不过这种说法并不是太靠谱,因为郑和多次下西洋,不可能每次都是要去找建文帝,如果这样的话,明成祖朱棣未免也太怂了,真的怕一个软弱的人反扑怕成这样吗?而且这种说法没有史料记载作为支撑。 第二种就是宣扬明朝国威 根据《太宗文皇帝实录》记载下西洋是为了"通好他国,怀柔远人",宣扬德化。明成祖连年征战,比较好大喜功,这说法也比较符合他的性格。在这里穿插一个小故事,太宗文皇帝就是明成祖,根据惯例,因为他不是王朝的创立者,因此他的庙号里不能有「 ”祖”,而应该叫做XX宗,比如说唐太宗。所以正常情况下,明成祖朱棣的庙号应该是明太宗。 第三种说法是军事目的 比如想联络印度,共同对抗帖木尔帝国。但是郑和下西洋的时候帖木尔已经去世,他的后继者,同明朝关系比较好,因此这个也不太符合现实。 因此,我们认为,郑和下西洋主要还是为了宣扬明朝国威。当然了,在宣扬国威的同时,对明朝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也产生了一些影响,这里不作为重点来描述。 但是明仁宗朱高炽为什么反对下西洋呢?这需要考虑明朝面临的一些实际情况以及郑和下西洋所带来的问题。 第一,国家主要战略方向转变问题 首先明朝初期,国家海防这边是没有问题的,到明朝中后期才出现了倭寇。但是明朝长期受到北部边境的少数民族威胁,国家需要把战略的重心转移到北方,而且过去中国是一个农业,海权观念并不强盛; 第二,郑和下西洋,耗资巨费,并不划算 郑和下西洋的过程中,虽然也带来了一些贸易往来,但是大多数都不是等价交换,而是更多的一种赏赐性的贸易。比如说。对方送过来一个小小的礼物,皇帝就要赏赐外国大量的金银财宝。而且造船是一个比较费钱的工作,虽然在明仁宗时期,国力并不比永乐时期弱,但是毕竟不是一个划算的买卖,不划算的买卖怎么会长久呢? 第三,明仁宗的性格问题 明仁宗朱高炽并不像他爹明成祖朱棣一样有丰富的阅历,故而没有太多的远见,而且当时社会比较稳定,他也没有这个欲望对外扩张发展,因此明朝走向了守成。其次朱高炽这个人在性格上是一个比较温和的皇帝,在他没有登基的时候,每次明成祖出征都由他来监国。用古人的说法就是朝无废事。等待他登基之后,还平反了很多冤假错案,废除出了一些苛政,也不像明成祖一样,对外大规模用兵,他注重的是天下休养生息。《明史》里面就赞美他: 当靖难师起,仁宗以世子居守,全城济师。其后成祖乘舆,岁出北征,东宫监国,朝无废事。然中遘媒孽,濒于危疑者屡矣,而终以诚敬获全。善乎其告人曰「 ”吾知尽子职而已,不知有谗人也”,是可为万世子臣之法矣。在位一载。用人行政,善不胜书。使天假之年,涵濡休养,德化之盛,岂不与文、景比隆哉。 所以你可以想象一下,这样一个皇帝,当面对一项又耗资巨大又没有收益的工程的时候,他会怎么做,自然就会取消它。

相关参考

郑和下西洋的目的真的是找建文帝

以铁腕手段治国的明太祖朱元璋去世后,大明王朝先经历了短暂的内部斗争时期,最终的结果就是燕王朱棣崛起。1403年朱棣登基,大明王朝的对外关系进入了一段特殊的时期,于之前的皇帝相比,这位「”永乐”皇帝的方

朱棣给了郑和什么任务? 郑和为什么要下西洋

1405年至1433年,郑和受明成祖朱棣及明宣宗朱瞻基的派遣,先后7次率领舟师,乘风破浪,扬帆远航,途中经历了亚非30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郑和下西洋,这在明初被传为一时“盛事

朱棣给了郑和什么任务? 郑和为什么要下西洋

1405年至1433年,郑和受明成祖朱棣及明宣宗朱瞻基的派遣,先后7次率领舟师,乘风破浪,扬帆远航,途中经历了亚非30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郑和下西洋,这在明初被传为一时“盛事”,且在世界航...

郑和下西洋真伟大

明朝自朱元璋开创以来,驱逐元虏,渐渐恢复生机,朱元璋死后,其四子朱棣发动靖难之役,历经四年,成功打败建文帝,登上皇位,改元永乐。永乐时期,朱棣迁都北京,恢复民生、促进民族融合、编著《永乐大典》,稳定边

明朝历史 郑和下西洋有何使命

1405年至1433年,郑和受明成祖朱棣及明宣宗朱瞻基的派遣,先后7次率领舟师,乘风破浪,扬帆远航,途中经历了亚非30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郑和下西洋,这在明初被传为一时盛事,

郑和下西洋的原因

郑和下西洋表面上看意义非凡,但实际上郑和下西洋劳民伤财于国无益。所谓的七次下西洋除了显示了一圈"天朝上国"的威严之外。没有落到一点实际意义的好处。在我看来这场由朱棣主导并且支持的探索海洋的举动完全就是

明朝历史 寻找朱允炆,郑和下西洋三大历史原因

明太祖朱元璋死后,建文帝朱允炆即位。燕王朱棣在京都发动叛变,自立为皇称成祖,改年号为永乐。当时被篡位的惠帝朱允炆削发为僧,亡命海外,一说是暴病而死,但是尸首不见。郑和下西洋第一个原因,明成祖朱棣寝食不

明朝历史 郑和下西洋路线

郑和出生于1371年,那时中国正处于明朝时期,郑和就成了这一时期出色的航海家和外交家。因为得到了明成祖的信赖,郑和被任命下西洋,这也是他一生最大的成就。郑和下西洋的时间是1405年到1433年,历时2

历史人物 郑和下西洋,目的不纯,却成就了后世美名

郑和是明成祖朱棣时期著名的航海家,外交家,他七次下西洋不仅是中国航海史上的伟大壮举,更是世界航海史上的空前壮举。他比哥伦布发现新大陆还要早将近一百年左右的时间。郑和七次下西洋的时间是1405年到143

朱棣皇帝究竟怎样通过郑和下西洋来赚钱

据《明会典》所述,胡椒在洪武年间的国内市值高达0.2两/斤,差价20倍于产地。这就意味着郑和船队购回的货物,拥有很大的利润空间。过去对郑和下西洋的主流定性大多停留在“入不敷出的政治宣传”上。换言之如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