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历史 郑和下西洋路线

Posted 路线

篇首语: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明朝历史 郑和下西洋路线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明朝历史 郑和下西洋路线

郑和出生于1371年,那时中国正处于明朝时期,郑和就成了这一时期出色的航海家和外交家。因为得到了明成祖的信赖,郑和被任命下西洋,这也是他一生最大的成就。郑和下西洋的时间是1405年到1433年,历时28年,在这28年的时间里,郑和多次下西洋,给明朝带来了很多积极的影响。那么明朝郑和几次下西洋呢,郑和下西洋的路线是什么呢?

明朝郑和几次下西洋

郑和总共下了7次西洋,甚至到达了非洲的肯尼亚。

按照详细的来说,明朝郑和7次下西洋,分别是第一次来到麻喏八歇国后被当作敌人,被西王打了,杀掉郑和170个人,最后在西王的惶恐以及赎罪的态度下,和平解决了这一事件,也让郑和第一次下西洋就无疾而终,好在两国建立了邦交。

接着是第二次的护送外国使节,同时宣扬明朝文化经济等目的而下西洋。

第三次是主动出击,为宣扬明朝的种种而出使36个国家。

第四次下西洋,依旧是为了宣扬显示明朝的种种而出使南海、印度洋沿海等国。

第五次下西洋,像第二次下西洋一样,是为了护送朝觐明朝的使者回国,并带回了一系列的各国贡品,献给朱棣。

第六次下西洋,还是为了护送朝觐的16个使臣回国,并宣扬明朝。

第七次下西洋,遵从朱棣孙子的命令,出访西洋等国公干,因为这些国家都不来朝觐了,为了宣扬自己的国威等。此时郑和年纪已经比较大了,还在外面幸苦的航海,身体不被掏空才怪。

郑和下西洋路线

郑和总共组织了7次航行,每一次的航行路线都不一样。那么下面小编将会依次来给大家分析下路线问题。第一次下西洋,郑和从刘家港出发,途径瓜哇岛(瓜哇岛位于现在的印度尼西亚),离开瓜哇岛后到了苏门答腊,苏门答腊和印度洋很近是世界第六大岛。离开苏门答腊后的郑和有分别到了锡兰和科泽科德。锡兰是印度洋上的一个岛国,现在人称锡兰为斯里兰卡。说起斯里兰卡大家都很熟悉,是各种宝石的出产地。科泽科德是郑和第一次航行的终点。科泽科德是印度洋西南部的一个城市,应该称之为港口城市,人口达到了54万多,科泽科德担任的作用很大,是一个贸易中心,古时印度和阿拉伯人就在科泽科德这个地方进行交易往来。

第二次航行,郑和的路线和第一次并没有太大的变化,只是在最后的行程上增加了古里。古里位于印度洋的交通要道上,是南亚次大陆的一个国家,郑和下西洋的第二次航行终点定在了古里。所以从选址上郑和也体现了其智慧。

第三次航行郑和选择了从太仓出发,这次的行程路线和之前有不同线路规划,第三次主要以东印度为主轴线,然后依次经过瓜哇岛到斯里兰卡,然后转换方向往北边开去,到达孟加拉湾,到了孟加拉湾后郑和的船队迂回策略,回到了马六甲海峡,马六甲海峡在马兰半岛和苏门答腊之间,所以说郑和的船队折回了,离开马六甲后,郑和的船队开启了回国之路。

第四次郑和的最终目的地到了霍尔木兹,霍尔木兹位于两大海峡中间,应该说起的是纽带的作用,一头是波斯湾,另外一头是印度洋。郑和到达霍尔木兹后就回去了,前面的路程和第三次并没有什么大变化,只是最终多了一个霍尔木兹地点而已。

第五次航行路线并没有太大的变化,这不过这次郑和把船队分成了2批,一批抵达波斯湾后就没有继续前进了,另外一批开往了摩加迪沙,马林迪等阿拉伯南海岸区域,,摩加迪沙是那一块的沿海城市,而且这种沿海城市往往对于海运海域有着很大的控制权。

第六次下西洋郑和最远到达了东非,沿着东非的海岸线拜访了沿海的一些国家。

第七次郑和前期航行路线不变,从西海岸进入,然后转到波斯湾,历史上著名的郑和下西洋也划上了句号。

郑和是中国明朝著名的航海家,他曾用28年的时间多次下西洋,他下西洋的次数多达7次,他在最后一次的时候在船上去世,结束了自己的航海历程。郑和7次下西洋的路线有些相似,有些有改变,有人曾统计郑和曾途经爪哇、苏门答腊、苏禄、彭亨、真腊等三十多个国家,最远曾到达了非洲东海岸。郑和7次下西洋促进了中国与其他国家的外交,也促进了各国文化的交流,所以郑和是一个给很多国家带来利益的人。

相关参考

历史人物 郑和下西洋的意义 明朝郑和七次下西洋的意义

  的意义:(1371年-1433年),回族,原姓马名和,小名三宝,又作三保,云南昆阳(今晋宁昆阳街道)宝山乡知代村人。中国明代航海家、外交家、宦官。那么的意义何在?>  下西洋的伟大创举,具有重大的

历史人物 郑和下西洋的意义 明朝郑和七次下西洋的意义

  的意义:(1371年-1433年),回族,原姓马名和,小名三宝,又作三保,云南昆阳(今晋宁昆阳街道)宝山乡知代村人。中国明代航海家、外交家、宦官。那么的意义何在?>  下西洋的伟大创举,具有重大的

明朝历史 聊聊郑和下西洋的影响

从永乐三年至宣德八年,明朝曾七次派郑和率庞大舰队出使西洋,史称"郑和下西洋"。明朝人的海洋概念是以婆罗洲为中心,婆罗洲以东称东洋,婆罗洲以西称西洋。"文莱,即婆罗国。永乐

明朝历史 郑和下西洋为何不血腥殖民

 郑和下西洋为何不血腥殖民 因为有了一个郑和下西洋,引得自清朝末年开始长达一个半世纪的唏嘘。人们都在畅想,如果郑和再进一步,那中国将多么伟大!进入21世纪后,人们在外人的帮助下摸到

明朝历史 先于郑和最早下西洋的外交使节

传统学术界认为郑和下西洋是世界航海史上的空前壮举,因而郑和被认为是我国古代最早航海下西洋的外交使节。但是,根据泾阳县近年新出土《唐故杨府君(良瑶)神道之碑》(现藏泾阳县文庙)的记载,我国最早航海下西洋

明朝历史 郑和下西洋的目的

郑和下西洋的目的?  说起明朝的海洋政策,人们常有太多的偏见。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的禁海令,“片板不许入海”,已经成为闭关锁国的符号,乃至于四、五百年以后中国的不幸遭遇,大都因为

明朝历史 郑和下西洋最远到达莫桑比克

郑和下西洋最远到达莫桑比克  不久前两位葡萄牙籍华裔学者分别将葡萄牙文和阿拉伯文历史资料与郑和下西洋时期的中文史料进行对照,得出了最新的结论:郑和远航有史料证明的最远到达地点为非洲东海岸,约在莫桑比克

明朝历史 郑和下西洋资料

郑和下西洋资料  明成祖用武力从他侄儿手里夺得了皇位,有一件事总使他心里不大踏实。皇宫大火扑灭之后,并没有找到建文帝的尸体。那末建文帝到底是不是真的死了?京城里传说纷纷,有的说建文帝并没有自杀,趁宫里

明朝历史 郑和下西洋海上丝绸之路简介

郑和与海上丝绸之路。《郑和与海上丝绸之路》是2005年香港城市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杨允中。本书是一部以郑和与海上丝绸之路为主题的研究论文集介绍了关于郑和下西洋的国外研究现状。与世界历史上其他航海

明朝历史 郑和下西洋有何使命

1405年至1433年,郑和受明成祖朱棣及明宣宗朱瞻基的派遣,先后7次率领舟师,乘风破浪,扬帆远航,途中经历了亚非30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郑和下西洋,这在明初被传为一时盛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