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历史 郑和下西洋有何使命

Posted 明史

篇首语:聪明出于勤奋,天才在于积累。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明朝历史 郑和下西洋有何使命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明朝历史 郑和下西洋有何使命

1405年至1433年,郑和受明成祖朱棣及明宣宗朱瞻基的派遣,先后7次率领舟师,乘风破浪,扬帆远航,途中经历了亚非30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郑和下西洋,这在明初被传为一时盛事,且在世界航海史上,也是空前的刨举。郑和不辞辛劳,出没风波,屡下西洋,往返再三,究竟负有何种神秘的使命?

《明史。郑和传》载:成祖疑惠帝亡海外,欲踪迹之,且欲耀兵异域,示中国富强。由此看来,明史的纂修者,把到海外跟踪询查惠帝,看作是郑和出使的主要目的,而沿途炫耀武威,则是附带的行为。传中所说的惠帝,即朱元璋长孙建文帝朱允].建文帝登极之初,鉴于诸王兵权过重,尾大不掉,曾决心进行削藩。

当时燕王朱棣公开反叛,以清君侧为理由起兵北平,号称靖难。靖难之役后,建文帝下落不明,有传说他已逃亡海外,若果真如此,那岂不是祸根!因此朱棣遣郑和出洋追查,以绝后患。《明史》的说法,以后修史者多有因陈,就是解放后出版的着述,完全承袭此说的也不乏其例,如许立群在《中国史话。三保太监下西洋》一节中写道:永乐皇帝(朱棣)派郑和航海的目的是寻找建文帝,因为永乐篡了建文帝的帝位之后,建文帝失踪了,永乐皇帝怕他逃到国外,将来回来复辟,所以派人去找他。范文澜的《中国通史简编》也说郑和下西洋的用意是以探寻朱允]踪迹为首。

然而,建文帝是否逃亡海外,却还是悬案一桩。永乐年间修撰《明太祖实录》,据载当朱棣的燕兵攻入南京金川门时,建文帝纵火焚宫,已死于宫火。清初开馆修《明史》,史馆诸臣对建文自焚的问题看法不一,雍正元年王鸿绪进呈《明史稿》,史稿之首有《史例议》一册,论定建文帝必以焚死的内容竟占此册的一半,若确如王氏之言,则寻找建文的说法就成了空中楼阁,于是史家们便试图从其他方面,解释郑和下西洋的原因。

近人梁启超据且欲耀兵异域,示中国富强一语,在其《祖国大航海家——郑和传》一书中指出,朱棣雄主野心,想通过扬威的壮举,达到震慑与笼络海外诸国来朝受封的目的,其实只不过是聊以自娱罢了。李长傅的《中国殖民史》甚至干脆把下西洋的动机说是耀兵异域,别无他意。

与以上两说不同,韩振华的《论郑和下西洋的性质》(载《厦门大学报》1958年第1期)、陈得芝的《试论郑和下西洋的双重任务》(载《历史教学问题》1959年3期)、剪伯赞的《中国史纲要》(第三册)、中国青年出版社编辑部的《中国古代史常识。明清部分》等着述则认为,郑和下西洋,既有政治目的,也有经济意图。

朱棣以燕王身分凭武力强占了侄儿允傻牡畚唬自知夺嫡声名不佳,遣使出洋炫武异域,使万国来朝,并安抚或镇压那些逃居沿海岛屿和海外的不愿与他合作的臣民,自然不失为提高国际威望和巩固统治的积极措施,另一方面还可打开一条通往西洋诸国的海上航道,扩大明朝官方的对外贸易市场,用中国精湛的瓷器、绞罗绸缎等手工业品,去换取外国的香料补药、奇珍异宝,以满足王公贵族的奢侈享用,这从郑和统率的船队被称为宝船或西洋取宝船,即可得到证明。

不过也有人认为,郑和一再远航,又是出于建立广泛的国际友好关系,瓦解朱允]残余势力的政治需要;或说主要是为扩大对外贸易、借此增加财源的经济目的。前者见于南京大学历史系编写的《中国古代史》(中册)、冯尔康的《郑和下西洋的再认识》(载《南开史学》1980年第2期);后者见于田培栋的《明朝前期海外贸易研究——兼论郑和下西洋的性质》(载《北京师院学报》1983年第4期)。

还有些人说,郑和七下西洋,其使命应随时间推移而有所不同。尚钺的《中国历史纲要》认为,15世纪初,帖木儿帝国崛起于中西亚,永乐二年(1404年)十一月,帖木儿调兵数十万准备东征中国,但于永乐三年(1405年)二月死于途中,所以同年六月朱棣遣郑和第一次出使,大概是想联络印度等国抄袭贴木儿帝国的后方,牵制它东侵,后6次则是为了寻求通西方的航路和达到通商的目的。

李光壁的《明朝史略》虽同意郑和后6次的使命如尚钺所述,但又指出第一次则带有扩大贸易、提高威望、联络印度等国的三重任务。郑鹤声、郑一钧在《郑和下西洋简论》(载《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83年第1期)中认为,郑和前3次下西洋,主要是为了和东南亚,南亚沿海诸国建立一种国际和平局势,附带解决疑惠帝亡海外的问题,后4次则主要是向南亚以西,继续向未知世界前进,通过开辟新的航路,让从来不通中国的海外远国宾服中国。以上各家之言,无不持之有据,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哪一种说法才符合历史的真相呢?

相关参考

郑和下西洋的真正使命是什么?

有关郑和屡次下西洋的目的究竟是什么的问题,众说纷纭,流传最广的便是:郑和下西洋是为了寻找建文帝的踪迹。那么,郑和下西洋的使命究竟是什么呢?明朝建立前后,倭寇猖獗,边患频仍。明太祖朱元璋一怒之下,断绝中

郑和下西洋为什么历史的记载很少

郑和下西洋的使命是宣扬明朝,他所有的功绩全归了皇帝,外国的所有航海家都是为了自己的丰功伟绩,还有,明朝当时闭关锁国,很不利于交流,这样,又加上郑和之后是不允许继续航海的,只有一个郑和把航线开通没有人去

郑和下西洋的真正使命 鲜为人知的秘密

当时燕王的人马已经到达了南京金川门,建文帝打算出迎,左右人等都散去了,只有几个贴身侍从在旁边。建文帝叹息说:“我没脸相见啊!”于是在宫里放火自杀了,燕王高风亮节,摒弃前嫌,派遣太监前往救援。可惜来不及

郑和下西洋的真正使命 鲜为人知的秘密

当时燕王的人马已经到达了南京金川门,建文帝打算出迎,左右人等都散去了,只有几个贴身侍从在旁边。建文帝叹息说:“我没脸相见啊!”于是在宫里放火自杀了,燕王高风亮节,摒弃前嫌,派遣太监前往救援。可惜来不及

郑和下西洋与新航路的开辟有何区别

郑和下西洋与新航路开辟的比较:郑和下西洋和新航线开辟都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二者有共同之处,但也有明显的不同:①从背景看,西欧在15世纪已处于资本主义的前夕,商品经济在农业和手工业发展的基础上获得了很

郑和下西洋的目的是什么

小编知道读者都很感兴趣郑和的故事,今天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关于郑和下西洋的目的,向来众说纷纭,其中有一种说法是:郑和七下西洋,固然是带着“欲耀兵外域,示中国富强”的政治使命,但同样带

明朝历史 郑和下西洋路线

郑和出生于1371年,那时中国正处于明朝时期,郑和就成了这一时期出色的航海家和外交家。因为得到了明成祖的信赖,郑和被任命下西洋,这也是他一生最大的成就。郑和下西洋的时间是1405年到1433年,历时2

明朝历史 郑和下西洋的特点

郑和下西洋的特点  郑和下西洋——古代科学航海的典范  郑和“舟师”七次远航西洋,遍访了亚非三十余个国家和地区。在艰苦的远洋航程中,“云帆高

历史人物 郑和下西洋的意义 明朝郑和七次下西洋的意义

  的意义:(1371年-1433年),回族,原姓马名和,小名三宝,又作三保,云南昆阳(今晋宁昆阳街道)宝山乡知代村人。中国明代航海家、外交家、宦官。那么的意义何在?>  下西洋的伟大创举,具有重大的

历史人物 郑和下西洋的意义 明朝郑和七次下西洋的意义

  的意义:(1371年-1433年),回族,原姓马名和,小名三宝,又作三保,云南昆阳(今晋宁昆阳街道)宝山乡知代村人。中国明代航海家、外交家、宦官。那么的意义何在?>  下西洋的伟大创举,具有重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