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和下西洋真伟大

Posted 郑和下西洋

篇首语: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郑和下西洋真伟大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郑和下西洋真伟大

明朝自朱元璋开创以来,驱逐元虏,渐渐恢复生机,朱元璋死后,其四子朱棣发动靖难之役,历经四年,成功打败建文帝,登上皇位,改元永乐。永乐时期,朱棣迁都北京,恢复民生、促进民族融合、编著《永乐大典》,稳定边疆,是明朝较为繁盛的时期,史称「 ”永乐盛世”。另外,朱棣还做了一件大事,那就是派三宝太监郑和七下西洋,创造了历史。 需要说明一下,郑和的一生,虽然七次下西洋,实际上在朱棣时期只进行了6次,还有一次是在明宣宗时期。郑和下西洋是中国乃至世界航海史上辉煌的壮举,不仅将海上丝绸之路发展到了顶峰,还让华人对外面的世界有了较为深度的了解,并且让大量的华人在东南亚开枝散叶。 郑和下西洋固然伟大,但有一点让人们非常困惑,众所周知,朱元璋建立明朝后,饱受倭寇和海盗袭扰,于是下令施行禁海政策。朱元璋所谓的禁海,是专门针对商船的。但是,到了朱棣时期,朱棣突然在南京建立造船厂,宣布让郑和率领船队出海贸易,这并不符合「 ”禁海政策”,所以,很多人猜测,朱棣派郑和下西洋另有目的,而最大的可能,就是寻找已经失踪的建文帝。但在印度洋发现了一块石碑,刻有3种文字,揭露了郑和下西洋的真实目的。 ​郑和先后7次远航,除了第一次外,其他六次都要经过一个特殊的国家,那就是锡兰。「 ”锡兰”这两个字在当地是「 ”高山”的意思,而现在,这个国家名叫斯里兰卡,和中国也是长期睦邻友好的关系。锡兰是一个悠久的国家,全国笃信佛教,早在东晋时期,锡兰就派使者来到健康(南京),并献上玉佛。 郑和虽然是穆斯林出身,但他也信佛,所以在锡兰,留下了许多郑和当年的印记。据《明史·郑和传》记载: 六年九月,再往锡兰山。国王亚烈苦柰儿诱和至国中,索金币,发兵劫和舟。和率所统二千余人,出不意攻破其城,生擒之。九年六月献俘于朝,帝赦不诛,释归国。 也就是说,郑和第二次下西洋时,来到锡兰,锡兰国王被这浩浩荡荡的巨舰所震撼,心生不轨,想要掠夺郑和的船队和财宝。郑和为了自保,带人直接杀进皇宫,擒住了国王,并且将国王送回大明朝。朱棣并未杀掉国王,而是友好的放他回去,至此,锡兰成为明朝最忠实的伙伴。 以后每次郑和出海,都必到锡兰,锡兰会把当地最珍贵的宝石等物献给郑和,而郑和也会将陶瓷、丝绸之物赠给锡兰国王。至今在斯里兰卡的科伦坡国家博物馆还陈列这大量中国古代的青花瓷。另外,这个博物馆里,还陈列这一个中国的古老石碑,这个石碑的来历,非常特殊。 公元1911年(清朝末年),当时斯里兰卡已经成为英国的殖民地,英国海军在海岸线附近打捞了这块石碑,但并未重视,只是觉得上面刻有五爪双龙戏珠比较精致,所以就铺在了码头上,当做铺路石。后来,才发现这块石碑的价值,但已经被磨损。这块石碑上刻有中文、泰米尔文、波斯文三种阴刻文字,目前只有中文部分还能清晰解读,其他两种文字已经被无法辨识。 2014年6月,在中国和斯里兰卡人民的共同见证下,这块石碑被移至斯里兰卡科伦坡国家博物馆,并且用玻璃罩密封,象征着两国的友谊。 这块碑被叫做郑和《布施锡兰山佛寺碑》,碑文从右向左一共11行,共计275个汉字,详细记录了郑和的船队来到锡兰是,对锡兰的佛寺进行布施、供奉佛像、立碑的情景。开头的文字是: 大明皇帝遣太监郑和、王贵通等昭告于佛世尊,曰:仰惟慈尊、圆明广大……谨以金银、丝织、香炉、花瓶、灯烛等物,布施佛寺…… 语气非常诚恳,丝毫没有半点傲慢和凌弱的意思。对此,有学者称:郑和当时率领着世界上最大、最先进的船队进入南海、印度洋,航程十万余里。对南洋诸国拥有压到性的优势,但郑和并不是去侵略和殖民的,他是带着贸易和和平的心态去结交诸国。如此一来,不仅打通了朝廷和诸国贸易的海上通道,更彰显了大明朝的国威,令万国对明朝肃然起敬,这就是郑和下西洋的伟大之处。如果说郑和下西洋是单纯地寻找建文帝,郑和大可不必带着陶瓷、茶叶、丝绸前去出海。从郑和《布施锡兰山佛寺碑》就可以看出,朱棣(郑和)出海的本质目的,还是为了和平和经贸。 历史泱泱,郑和下西洋的壮举,对明朝和沿途诸国影响长达百年之久,对中华民族乃至世界的影响,现在还在继续。21世纪,「 ”一带一路”正在沿着中国古人的和平友好精神,继续造福全人类,并且得到了全球人们的认可。

相关参考

郑和下西洋不带漂亮女子而带老太太,原来是这样,难怪没人反对

郑和是中国历史上最杰出的航海家。郑和的才能在他一生所做的各项伟大事业中体现得淋漓尽致,他在航海、外交、军事、建筑等诸多方面都表现出卓越的智慧与才识。他是太监,却是宋元明清几个朝代少有的精神上没有被阉割

郑和下西洋最远到达哪里

郑和下西洋最远到达哪里?美洲原来是郑和发现的  郑和下西洋最远到达  很多人都好奇郑和下西洋最远到了哪里,这也是史学界争论的一个很大的问题,有人说郑和可能到达过澳大利亚、甚至是美洲。这样发现新大陆的人

郑和下西洋资料为何神秘消失

郑和下西洋是中国航海史上的壮举,然而遗憾的是,郑和下西洋的资料却神秘消失,关于郑和下西洋的海图,到达了非洲哪些地点,沿途风土人情等诸多官方记载,也全部消失在历史烟云中,让后人想起,扼腕叹息!详细记载了

郑和下西洋的原因

郑和下西洋表面上看意义非凡,但实际上郑和下西洋劳民伤财于国无益。所谓的七次下西洋除了显示了一圈"天朝上国"的威严之外。没有落到一点实际意义的好处。在我看来这场由朱棣主导并且支持的探索海洋的举动完全就是

郑和几次下西洋,七下西洋/美洲其实是他发现的

本站网:小编整理了一些关于“郑和几次下西洋,七下西洋/美洲其实是他发现的”的详细内容,方便你详细了解!郑和下西洋是著名的历史事件,也是中国航海史上的一次重大发展。当然郑和下西洋可并非只有一次呢,那么郑

郑和简介 盘点郑和七次下西洋经过了哪些地方

  郑和(1371年-1433年),回族,原姓马名和,小名三宝,又作三保,云南昆阳(今晋宁昆阳街道)宝山乡知代村人。中国明代航海家、外交家、宦官。那么郑和下西洋都经过哪些地方呢?  郑和七次下西洋,到

郑和下西洋的真正目的是什么

原标题:郑和下西洋的真正目的是什么?先讲讲三宝太监郑和下西洋的大背景和所处朝代。>此事发生在大明帝国永乐皇帝执政期间,在公元1405年7月11日,皇帝下旨郑和率领一只几百艘大小船只,统领数万人组成的大

郑和下西洋的目的是什么

小编知道读者都很感兴趣郑和的故事,今天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关于郑和下西洋的目的,向来众说纷纭,其中有一种说法是:郑和七下西洋,固然是带着“欲耀兵外域,示中国富强”的政治使命,但同样带

郑和下西洋去过哪些地方

今天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郑和下西洋的文章,欢迎阅读哦~大明永乐三年,泉州海面旌旗猎猎,万舰齐发,郑和乘坐的宝船在千百艘船只的簇拥下驶往浩瀚的印度洋。这一年的郑和只有34岁出头的年纪,但已经是大明船

郑和下西洋的真正使命是什么?

有关郑和屡次下西洋的目的究竟是什么的问题,众说纷纭,流传最广的便是:郑和下西洋是为了寻找建文帝的踪迹。那么,郑和下西洋的使命究竟是什么呢?明朝建立前后,倭寇猖獗,边患频仍。明太祖朱元璋一怒之下,断绝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