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老的黎族树皮布服饰什么样 黎族服饰

Posted 黎族

篇首语:万事须己运,他得非我贤。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古老的黎族树皮布服饰什么样 黎族服饰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文目录

1、古老的黎族树皮布服饰什么样 黎族服饰

2、黎族女子服饰都由啥组成 黎族女子服饰

古老的黎族树皮布服饰什么样 黎族服饰

难以想象,我们昨天的衣着竟然和一个时至今日人口仅有120多万的民族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曾经代表人类重大文明进程的最古老的制衣技术,就是至今还保留在黎族人民手中的树皮布制作技艺。树皮布的时代已经过去,但是黎族人民依然用最简陋的织机,织出色彩绚丽、光辉艳如彩云般的黎锦。而据专家研究,昨天海南呈现的灿烂的黎族织锦文化与树皮布息息相关,树皮布,恰是黎族服饰的始祖。

试想几千年前,黎族先民从山上把见血封喉树或构树的树皮采剥回来,经过拍打去掉外皮,留下纤维层,然后用水浸泡,晒干后制作成织布原料。用这种树皮纤维作原料缝制而成的衣服、被子、帽子等服饰,即是我们昨天称为“树皮布”的原始服饰。黎族的树皮布与我们昨天的纺织品不同的地方是,树皮布以树皮为原材料,经过精心拍打而制成,属于无纺织品。

由于地理上的阻碍,黎族与中原地区的文化与技术的交流被切断,加上当时纺织技术效率底下,而树皮布的制作既简单便利又经济实惠,当人类进入工业文明的时候,这种古老的纺织技术,依然在海南岛某些黎族地区完好地保存着,树皮布成为黎族边远贫困地区人们的御寒遮体之物。就是这种既简陋又粗糙的服饰原料,让我们能够穿越时空的隧道,看到我们人类祖先智慧的灵光。

人类从制作无纺织品,到掌握纺织棉麻技术,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二十世纪20年代,奥地利学者RobertvonHeine-Geldem就断定,东南亚蒙古人种诸民族中,树皮布就是他们最古老的服饰材料,后来才逐渐被纺织布料所替代。他做出这个论断之前,究竟有没有见过黎族的树皮布,我们不得而知。

香港学者邓聪博士把黎族的树皮布放在世界纺织史上进行考察,认为树皮布是一项具有世界性影响的重大发明。他还对树皮布技术在世界的传播途径作了大胆的猜测:树皮布技术自南中国向南进发,席卷东南亚岛屿后,从海路跨过太平洋岛屿进入中美洲。

果真如此的话,黎族的树皮布服饰,可以称得上就是人类远古祖先的衣裳了。

黎族女子服饰都由啥组成 黎族女子服饰

黎族妇女服饰,主要有上衣下裙和头巾三个部分,这三个部分都织绣着精致的花纹图案。上衣有直领、无领、无钮对襟衫或者贯头衣。贯头上衣皆由三至五幅素织的布料缝成,适于刺绣加工,故衣襟多是绣花。女裙,我们称之为筒裙,通常由裙头、裙身带、裙腰、裙身和裙尾缝合而成,但也有少于或多于四幅;由于各幅都是单独织成,因而适合于织花、绣花和加工,所以筒裙花纹图案比较多,复杂。有些筒裙为了突出花纹图案,又在沿边加绣补充,提高图案色彩,故称为“牵”。妇女筒裙,由于织花的经纬密度高,大大加强了筒裙的牵度,因而经久耐穿,又具有特色。

妇女的筒裙,规格上也有一定的差别,哈方言的“哈应”和聚居在东方市和昌江黎族自治县境内的美孚方言妇女筒裙,可谓是最大最长,人们常称为“长式筒裙”;而居住在白沙的润方言黎族妇女筒裙,则是最小最短的,堪称为超短裙。一般来说,筒裙长而宽,或短而窄,都是为符合其生产环境和生活方便的需要。长筒裙的实用性较多,用途较广,可当被子、背物和做婴儿的吊兜式摇篮,还可以从童年穿到成年,小时候可将多余部分折叠到里面,随着身体增高翻出伸长。有些长筒裙则可以供死时殓尸用,故而越织越长。而短筒裙主要是居住在深山生活环境比较差的黎族妇女穿戴的。

除了古时候原料有限,生产艰难,自然生态环境险恶之外,更主要的是因为人们大多数居住在山涧,小溪、河流地带,穿着短筒裙适于爬山涉水。穿着长筒裙的黎族妇女主要生活在有河流的平地或小丘陵地带接近平原地区,物质生活条件较好,接受汉族文化影响较早、较多。古代汉族的服饰多宽衣长裙,也许对当时的黎族服饰有一定的影响。

黎族各方言妇女服饰主要分为:哈方言妇女服饰;杞方言妇女服饰;润方言妇女服饰;赛方言妇女服饰;美孚方言妇女服饰。在这五个方言妇女服饰当中,哈方言又有罗活、抱怀、哈应等不同称呼。黎族各方言服饰,都有着极其丰富的文化内涵,在历史上曾是区分不同血缘集团和部落群体的重要标志,而且与黎族的族源、族系、崇拜、婚姻、家庭、丧葬等因素都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但是由于所处的地域、语言、生活习俗和所接受汉文化影响程度等不同方面的差异,使各方言黎族妇女服饰种类繁多,式样奇特,丰富多彩。

相关参考

黎族已婚妇女是怎样装饰自己的 黎族服饰

黎族已婚妇女发髻均结于脑后,绾髻的方式不同,样式繁多。其绾髻多饰以银簪、骨簪、木梳等。其中,润方言妇女饰以雕刻精美并有武士头盔,有单人头和双人头的骨簪、铜质和银质的插片和骨梳、小腿缠蓝色的裹腿布,美孚

黎族女子服饰都由啥组成 黎族女子服饰

黎族妇女服饰,主要有上衣下裙和头巾三个部分,这三个部分都织绣着精致的花纹图案。上衣有直领、无领、无钮对襟衫或者贯头衣。贯头上衣皆由三至五幅素织的布料缝成,适于刺绣加工,故衣襟多是绣花。女裙,我们称之为

黎族女子服饰是啥样的?黎族女子服饰特点

黎族妇女服饰,主要有上衣下裙和头巾三个部分,这三个部分都织绣着精致的花纹图案。上衣有直领、无领、无钮对襟衫或者贯头衣。贯头上衣皆由三至五幅素织的布料缝成,适于刺绣加工,故衣襟多是绣花。女裙,我们称之为

黎族女子佩戴的人形骨簪是啥样的 黎族服饰

黎族人民用兽骨、牛骨或牛角进行雕刻,制作生活用品和艺术品。其中艺术水平较高的骨雕作品是“人形骨簪”,它是润方言妇女的珍贵头饰,长15~20厘米,宽1.5~2.5厘米,厚0.7~1厘米。雕侧身人形头像。

为何说黎族的独木舟是黎族古老文化标志

据《中国航海史》和《中国船谱》记述,筏和独木舟是船舶始祖。在黎族独木器具中,独木舟最为着名。早在数千年前,海南先民已经和独木舟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黎族传说他们的祖先是乘独木舟来到海南岛,黎族传统民居中...

黎族人纹身时有何习俗?黎族纹身发展现状

文身古老习俗正逐渐消失海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副主任王海昌介绍,按照黎族的传统习俗,文身是黎族妇女结束少女生活、步入成年必需完成的一个程序,黎族妇女文身的历史,至今已延续了3000多年。但是,受现

黎族人居住的“船型屋”是什么样的 黎族建筑

黎族人民传统的居住房屋是以竹木为架、以黄泥为地、以稻草粘土为墙、以茅草为盖的简易茅草屋,其外形看起来尤其像倒扣的船只,船型屋因此得名。而建造船型屋的古老建筑技艺——“黎族船型屋营造技艺”,也于2008

黎族“咚铃伽”是啥?为何在黎族有很早的历史

咚铃伽亦即钱铃双刀舞,它是黎族人民的一种古老舞蹈,表演时,由两名男青年身穿传统服装,头缠红巾,一人双手持尖刀,一人手握钱铃棍,两人相互对打,持刀者对着持棍者的各个部位猛刺,而持棍者则前后左右招架,双方

羌族“围腰”上的图案有何意义 羌族服饰

围腰的图案纹样。羌绣的饰花纹样主要有满花、团花、角花、带花、填花、簇花等几种。围腰的胸襟上一般采用满花纹样。满花纹样充满整个胸襟多以花卉为主,也可用几条带状纹样组成满花纹样。围腰半襟上则多采用团花纹样

黎族的“打柴舞”为何又叫“竹竿舞” 黎族舞蹈

打柴舞黎语叫“转刹”,是黎族最古老、最受欢迎的舞种之一,起源于古崖州黎族丧葬活动。随着时代的变迁,打柴舞的习俗在黎家人中逐渐流传演变。如今,它已成为一种带有民族文化色彩的体育健身活动,并迅速传播到了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