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宁之间国军有苦心经营的数道防线,但为何在淞沪会战中还是迅速节节败退
Posted 集团军
篇首语: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沪宁之间国军有苦心经营的数道防线,但为何在淞沪会战中还是迅速节节败退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沪宁之间国军有苦心经营的数道防线,但为何在淞沪会战中还是迅速节节败退
11月16日,南京统帅机关发布了淞沪战役最后一个作战计划《淞沪抗战第3期作战计划》,该计划将守卫国防线之作战与保卫首都南京的任务紧密联系,要求我军在京沪线和沪杭线抗击日军前进,逐步将主力集结于以广德为中心之地区,待川军到达后转移攻势,歼灭日军,同时抽调一部分兵力保卫南京。该计划发布不久,福山、常熟、苏州、嘉兴先后落入敌手,日军攻破吴福线和苏嘉线,中国军队开始向太湖地区退却。 淞沪会战战斗中 日军越过吴福线和苏嘉线后,兵分3路向南京进攻。一路以海空军力量合力进击江阴、镇江、江宁要塞,拟突破长江封锁,进入内河,从水路占领南京。另一路由长江南岸、太湖以北,沿京沪铁路,越过锡澄线,进攻南京。第三路日军由太湖南岸、京杭国道,再经苏皖边境,包抄南京,截断中国军的退路。 薛岳 中国军队的溃退此时尚未终止,但速度已有所降低。11月19日,薛岳下令“放弃固守吴福线阵地之计划,逐段撤退,以掩护锡澄线阵地之占领”。顾祝同已预计日军进攻南京势在必行,锡澄线已很难守,遂令第二十一集团军沿京沪线撤退至武进,再行向南京集结,掩护南京外围阵地,第十五集团军第十一、第十四、第六十七、和第十八、第十三师等部向太湖以西转移,进入宜兴、广德地区,阻止日军由太湖南岸进攻南京。 但是,第二十一集团军的部队既未参加防卫锡澄线,也未按照计划转移,而是在无锡“奉命向长兴转进。各部将抵长兴时,又奉命到宜兴张渚镇集结整理。后因吴兴情况变化,复奉命经广德向孝丰西南山地布防。”蒋介石计划安排第二十一集团军由京沪线转移,参加南京保卫战,但白崇禧担心来自广西的第二十一集团军全部牺牲,于是,令第二十一集团军改变撤退线路,从京沪线改为向苏皖边境一线转移。与此同时,薛岳指挥第十九集团军和胡宗南的第十七集团军沿京沪线向武进、南京撤退,京沪间第二道防线锡澄线就这样未经战斗,被轻易地放弃了。 日军兵锋直指南京。 日军攻陷南京城 参考文献: 马振犊、陆军:《抗战正面战场启示录——八一三淞沪抗战》 华 兴 春 秋 小编 :季我努学社青年会会员 萧宸轩 郁花相关参考
11月8日,日军第十军主力部队在得胜港、米市渡等处开始渡过黄浦江,其后续部队第一一四师及军直属部队也开始源源不断地向金山集中,日军在攻占金山、松江后,兵锋直指青浦,同时,上海派遣军从苏州河一线北上,向
历史人物 最英勇的抗战名将,为何在淞沪会战最惨烈之际, 突然离职呢
>1931年“一二八”淞沪战役和1937年“八一三”淞沪会战,只有一位抗日将领同时参加了这两次战斗,此人就是张治中。>在第一次淞沪战役,张治中在十九路军英勇抗击日军的情况下,向蒋介石主动请缨,率领两个
八一三事变后,中国军队在日本陆军并未计划出兵时即先发制人,围攻日海军陆战队,大大出乎日方之预料。在淞沪开战后,日本最初的计划是以2个师团与海军协同作战,击败上海中国守军的进攻。8月下旬,日军增援的2个
原创文章作者:杨晓辰1937年为期三个月的“八一三”淞沪会战对每个中国人来说都不陌生,中国军队在拥有优势火力的日军面前浴血奋战,粉碎了日军“三个月灭亡中国”的迷梦。然而鲜为人知的是,日军在淞沪战场上投
淞沪会战是继七七事变之后的一个月后发生的一场战争,时至今日,淞沪会战距离现在已有78周年,但是,虽然战争已离我们远去,但我们要铭记是谁用他们不屈不饶的意志与日军作斗争,为解放全,为现在的我们争取了
重兵集结的日本海军陆战队说起淞沪会战,一般人总会想到国军2个装备精良的“德械师”啃不下不足3000人的日本海军陆战队。但其实在上海的日本海军陆战队并非只有3000人,而且日军综合实力也远远强于国军。>
淞沪会战:1934年2月19日,在南昌行营扩大纪念周上,蒋介石发表了《新生活运动之要义》的讲演。“我现在所提倡的新生活运动”,简单地讲,“就是要使国民生活军事化、生产化、艺术化”。通过一种类似复古的意
“苏浙行动委员会”为培训人员,先后开设了青浦技术训练班、松江特训班和佘山教导团三个机构,大力培训别动队各种人才,形成了后来成立“忠义救国军”的基础。11月4日,青浦技术训练班开班,有学员408人,戴笠
历史秘闻 “苏浙行动委员会”在淞沪抗战中进行了怎样的对敌斗争
“苏浙行动委员会”为培训人员,先后开设了青浦技术训练班、松江特训班和佘山教导团三个机构,大力培训别动队各种人才,形成了后来成立“忠义救国军”的基础。11月4日,青浦技术训练班开班,有学员408人,戴笠
1938年11月11日,上海市市长俞鸿钧发表告市民书,沉痛宣告上海沦陷。至此,历时3个月的淞沪会战落下帷幕。在淞沪会战的3个月中,全中国上下团结一心,达成了“纵使战到一兵一枪,亦绝不终止抗战”的共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