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军投入超级重炮,数万国军战死沙场
Posted 日军
篇首语:与其积攒满箱子的金银,不如积攒满肚子的学问。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日军投入超级重炮,数万国军战死沙场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日军投入超级重炮,数万国军战死沙场
原创文章 作者:杨晓辰 1937年为期三个月的“八一三”淞沪会战对每个中国人来说都不陌生,中国军队在拥有优势火力的日军面前浴血奋战,粉碎了日军“三个月灭亡中国”的迷梦。然而鲜为人知的是,日军在淞沪战场上投入了非常多的重炮兵部队。 根据日军战史《步兵第三十四联队史》记载,在淞沪会战中,日军为了攻打走马塘、大场镇一带,投入了一种“秘密兵器”。为了对外保密,日军称为“特二十四榴”,但实质上该火炮口径为30厘米榴弹炮! 此前日军在对华作战时,投入的重炮只有240毫米榴弹炮、280毫米榴弹炮。而30厘米的火炮,也只有在淞沪、南京时使用过96式305毫米重迫击炮。在此之前,从没看到任何关于日军在淞沪会战时使用30厘米重型榴弹炮的资料。 日军的30厘米重榴弹炮,其型号也只能是7年式305毫米重榴弹炮这一种。该火炮确实来过中国,装备于关东军管辖的东宁重炮兵联队(2个24榴大队、1个30榴大队),日后还对付过苏联红军。而与中国军队交战时,在看《步兵第三十四联队史》前,确实没有发现任何资料提过,包括日本防卫厅公刊战史《战史丛书-中国事变陆军作战史》。随后笔者在查阅日军第13师团战报时,也发现该师团战报提到,在进攻大场镇时,日军投入了“特二十四榴”中队(门数不详)。那么也就是说,日军确实在淞沪战场上,投入30厘米重榴弹炮,而型号就是7年式305毫米重榴弹炮。 7年式305毫米榴弹炮于日本明治末期开发,共分为两种,一种短榴弹炮、一种长榴弹炮。其中7年式305毫米榴弹炮(长)于明治43年开始设计,大正7年10月31日试制完毕。炮重122.937吨(移动式),炮口初速500米/秒、最大射程14800米。为了对外保密,该火炮对外称作“特二十四糎榴弹炮(长)”,也就是说淞沪会战上,日军投入的30厘米重炮就是7年式305毫米榴弹炮(长)。 那么让我们把目光拉回到惨烈的淞沪战场,看看在走马塘、大场镇战斗的中国军队有多么顽强,以至于使得日军竟然投入这样的重炮。 1937年10月初,淞沪会战激战正酣,在9月份进行的激烈的罗店-蕰藻浜一线的战斗中,日军三个师团虽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是仍未能突破中国军队的防线,日军不得不再次从国内调集了2个师团又一个支队的兵力(第9师团、第13师团、重藤支队)增援上海。 鉴于日军的上海派遣军迟迟攻破不了中国军队的防线,上海派遣军司令官松井石根大将决定改变向西进攻的部署,集中优势兵力在战线中部突破,而进攻方向旋转九十度,转为向南攻击,如果这个办法奏效,那么中国军队的战线就会被从当中劈成两半。 松井石根把这个攻击点选择在了蕰藻浜南岸的大场镇,为突破防线,首先就是要集中足够的火力。松井石根在10月14日的日记中写道:“因为我从一开始就在考虑将来总攻时的弹药供给问题,所以,自始至终严格命令部队必须节约弹药。也就是所谓的以5个基数来完成整个战局的计划。” 按照松井石根的部署,日军第3师团、第9师团、第101师团为主攻,进攻走马塘、大场镇。第11师团、第13师团、重藤支队为助攻。总攻时间定于10月21日(其实是22日)。按照《第13师团上海附近战斗详报》记载:“助攻的第13师团在21日-26日间战斗,各炮兵每天用弹量分别为,平射炮0.2基数、曲射炮0.15基数、联队炮0.4基数、山炮0.3基数、重炮0.5基数。”(注:日军炮弹基数单位:平射炮,曲射炮,联队炮,山炮,1基数=300发;150毫米榴弹炮,1基数=100发;100毫米加农炮,1基数=70发) 在日军发动总攻的时候,中国军队制定了一次反攻计划。当时第3战区高层经过研究后,决定把刚刚投入战场的桂系部队、同时也是战斗力最强的第21集团军(约15个团)作为主攻部队,对蕰藻浜南岸的日军实施反击,同时第19集团军、第15集团另外组建两支攻击军为助攻,第9集团军派出多个团主动出击,迷惑日军协助反攻。 10月21日晚上,第21集团军抽调6个步兵团,编成3个攻击师,以第171师长杨俊昌、174师长王赞斌,第176师区寿年分别率领。 没想到正当中国军队发起反击时,日军也向中国军队发起猛烈的攻击。其120毫米榴弹炮、150毫米榴弹炮、150毫米加农炮、240毫米榴弹炮分别对中国军队阵地左、中、右进行猛轰。尤其是240毫米榴弹,一炮下去,能在地面炸出个直径10多米的大坑。而桂军配属的山炮营火炮口径只有75毫米,十分陈旧,射程只有1200米左右,加上火炮数量少,在日军面前完全没有还手之力。日军炮兵部队以每天一个基数的消耗轰击着中国守军。 >当时的桂系部队在火炮被日军完全压制的情况下,只能强行冲锋,以期收复被日军占领的国土,但大批士兵刚刚冲出战壕就被日军的重炮杀伤。整个晚上,中国军队损失惨重,大多数将士还没看见日军,就倒在了冲锋的路上。第21集团军总司令廖磊见各个攻击师伤亡惨重,于是命令全部退守一线阵地进行防御。 >到了22日、23日,日军集中全部炮兵猛烈轰击中国军队阵地。根据《步兵第三十四联队史》:“第3师团、第9师团并列进攻大场阵地,每个师团作战正面各约2公里,其重点保持在第3师团方面,同时支援第3师团作战的大炮约120门。” 整个走马塘、大场阵地炮火冲天、烟雾弥漫。在几个小时的炮火准备后,日军以百余架轰炸机对第21集团军全面轰炸,战斗异常猛烈。各个军、师通讯全部中断,后方司令部完全不知道一线、二线阵地守军到底是什么情况,阵地已经完全被烟雾遮盖,一线部队基本死伤殆尽。 尚在指挥部组织部队作战的第170师第510旅旅长庞汉桢,第171师第511旅旅长秦霖,先后遭到了日军第9师团、第3师团炮兵袭击。两位旅长当场以身殉国。 >当天晚上,第一、二线阵地全部崩溃,这时日军以第3师团、第9师团、第101师团全力进攻中国守军核心阵地走马塘、大场镇。但是日军只是突破了一线,二线阵地,核心阵地仍在中国军队手中。 10月24日,日军各个炮兵队在补充炮弹后,以走马塘、大场镇为目标再次发起总攻。当第3师团第6联队、第34联队,第9师团第7联队进攻走马塘一带时,遭到中国守军以机枪掩体阵地为主的防御工事猛烈反击,冲在一线的日军步兵损失极大,鏖战一夜的日军未能前进一步。为了攻破中国守军阵地,日军决定明日使用“秘密兵器”——7年式305毫米榴弹炮(长)。 25日上午9时30分,日本海军轰炸机编队先对走马塘、大场镇一带进行了30多分钟的轰炸。随后,野战重炮兵第12联队的24门38式150毫米榴弹,与特二十四榴中队首次投入实战的7年式305毫米重榴弹炮一同开火,巨大的炮声使得整个走马塘阵地颤动。 在日军绝对压倒性的火力之下,一线的中国守军死伤惨重,但中国军队没有退守一步。接着日军在100多辆94式轻装甲车、89式战车的掩护下,猛扑中国守军阵地。为数不多的中国守军利用步枪、机枪、迫击炮等武器反击日军,但重炮远不及日军的十分之一,炮弹更是不及日军三十分之一。尽管无法坚守阵地,但是顽强的中国军队在如此极度不利的情况下,依旧造成了日军的巨大伤亡。 战后日军在战斗最激烈的大场镇建立了“慰灵碑”,可见在大场战死的日军之多。 从10月16日-10月26日仅仅10天,日军第3师团步兵第34联队战死259人,战伤384人。步兵第6联队战死357人、战伤586人。从日军巨大的伤亡损失,更可以看出装备低劣的中国军队抵抗之顽强。10月26日,走马塘、大场镇阵地先后丢失,坚守大场镇的第18师师长朱耀华将军悲愤地拔枪自杀(后被救活)。 在整个走马塘、大场镇战斗中,中国守军伤亡极大,尤其是第21集团军。其中第48军自加入战斗以来,战死4101人、战伤3010人,失踪2600人。正是他们的鲜血,让狂妄的日本军队明白“三个月灭亡中国”是虚妄的,中华民族是永远不可能被征服的。相关参考
抗日战争期间,国军阵亡了二百多位将军,职务最高的当属张自忠将军,曾任33集团军总司令,阵亡后追授上将军衔。不但重庆的国民政府为张自忠将军举办了高规格的葬礼,蒋介石出席并题词。延安也为张自忠将军召开了追
抗日战争期间,国军阵亡了二百多位将军,职务最高的当属张自忠将军,曾任33集团军总司令,阵亡后追授上将军衔。不但重庆的国民政府为张自忠将军举办了高规格的葬礼,蒋介石出席并题词。延安也为张自忠将军召开了追
“只解沙场为国死,何须马革裹尸还。”作为一名军人,其神圣职责就是在战场上浴血奋战,杀敌报国。所以,那些在战场上贪生怕死,投降变节的军人,自古以来就是人们唾弃的对象。但在抗战期间,这位国军猛将,在投降了
历史军事 300名中国战士陷入肉搏,师长含泪开炮,双方一起被炮火覆盖
1944年的松山战役是典型的阵地攻坚战。拥有无数重炮、超级巨炮的美军在太平洋战场上面对日军的岛屿防御也损失惨重,而当时较为缺乏炮兵的我军在面临松山多个高地密布的各种日军工事时,曾付出了的代价。但因为目
淞沪会战:淞沪会战是抗战历史上最惨烈的一场战役,被称为淞沪绞肉机。当时日军和国军双方都投入最精锐的重兵,集中数百架飞机和数百门火炮,参战的日军军舰也有40多艘。可以说,国军这方面无论海陆空三军都是不敌
你们知道中国历史上第一位战死沙场的王国元首,他死在了自己的骄傲上!接下来本站小编为您讲解>吴王诸樊,又称吴顺王,姬姓,吴氏,名遏,是吴王寿梦的长子,也是中国古代史上第一位战死沙场的一国之君。>不熟悉春
你们知道中国历史上第一位战死沙场的王国元首,他死在了自己的骄傲上!接下来全榜网小编为您讲解>吴王诸樊,又称吴顺王,姬姓,吴氏,名遏,是吴王寿梦的长子,也是中国古代史上第一位战死沙场的一国之君。>不熟悉
(公元1592年)明万历二十年壬辰4月14日,日本为了吞并朝鲜,发动了震惊世界的“壬辰倭乱”。在朝鲜国王的请求下,明朝出兵援朝,开始了长达7年的援朝抗日战争,最终以中朝的胜利
项梁怎么死的?项梁(?—前208年),秦下相(今江苏省宿迁市宿城区)人,秦末著名起义军首领之一。项梁是楚国贵族的后代,西楚霸王项羽的叔父。在反秦起义的战争中为秦将章邯所败,战死。项梁的父亲项燕是楚国名
项梁怎么死的?项梁(?—前208年),秦下相(今江苏省宿迁市宿城区)人,秦末著名起义军首领之一。项梁是楚国贵族的后代,西楚霸王项羽的叔父。在反秦起义的战争中为秦将章邯所败,战死。项梁的父亲项燕是楚国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