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军事 国军猛将投降日军后却载誉归来成为抗战英雄
Posted 日军
篇首语:出门莫恨无人随,书中车马多如簇。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历史军事 国军猛将投降日军后却载誉归来成为抗战英雄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历史军事 国军猛将投降日军后却载誉归来成为抗战英雄
“只解沙场为国死,何须马革裹尸还。”作为一名军人,其神圣职责就是在战场上浴血奋战,杀敌报国。所以,那些在战场上贪生怕死,投降变节的军人,自古以来就是人们唾弃的对象。但在抗战期间,这位国军猛将,在投降了日军之后,却载誉归来,受到了重庆各界人士的热烈欢迎,获得青天白日勋章。他就是国军第10军军长方先觉。
方先觉是安徽省萧县人,生于1903年。黄埔军校第三期步兵科毕业。1937年抗战全面爆发后,方先觉历任预备第10师团长、师长。1943年,长沙会战期间,方先觉升任第10军军长,同时兼任衡阳警备区司令。1944年5月18日,日军攻占长沙,旋又夺取醴陵、攸县等地,兵锋直指衡阳。蒋介石对镇守衡阳的方先觉说:“我信任你,你只要坚守衡阳两周,就算完成了任务。”当时,留守衡阳的第10军只有17000余士兵,只比一个师(15000人)的兵力多一点。而进攻衡阳的是日本关东军精锐部队,凶悍无比。因久攻不下,日军兵力由数万人增加到11多万人,是中国守军的6、7倍。所以,这注定是一场艰苦卓绝的保卫战。6月28日拂晓,日军动用第68师团、第116师团这两个机械化师团,动用一切重武器,搞地毯式轰炸,乃至施放催泪毒气弹、糜烂毒气弹,但在守城部队的拼死抵抗下,衡阳城岿然不动。
在日军的第一次总攻中,瓦子坪阵地被敌突破。方先觉果断将守卫该阵地的第三师第七团第三营李桂禄营长就地正法。在这之后,再无一位官兵临阵逃脱。方先觉以严厉的军法,摆脱了以往国军在抗敌时一触即溃的“魔咒”。到了7月6日,援军迟迟不至。蒋介石要求方先觉在衡阳继续再坚持两星期,以等待外围中国军重新组织,将进攻的日军包围一举歼灭之。方先觉对此坚守两周的这个命令,向指挥部大声保证,绝对没问题。经过一个多月的苦战,第10军伤亡极大,连杂兵夫役亦抽调投入第一线战斗,状极惨烈。然而,到8月1日,支援衡阳的中国军队迟迟未见踪影。
衡阳久攻不克,日本大本部极为不满,甚至惊动了日本天皇。在日军第11军司令官横山勇的指挥下,8月5日,日军发起了最后一次总攻,共投入11万兵力。这时方先觉指挥的第10军战斗兵员仅1200多人。8月7日,方先觉与各师长联名,向统帅部发出“最后一电”:“敌人今晨由北门突入以后,再已无兵可资堵击。职等誓以一死报党国,勉尽军人天职,决不负钧座平生作育之至意。此电恐为最后一电。来生再见!”随后,方先觉欲拔枪自杀,被部下营救,没能成功。此刻,方先觉考虑到第10军已弹尽粮绝,城中尚有数千伤兵,以及援军迟迟不来的现实,接受了第三师师长周庆祥的建议,向日军提出有条件的投降:1.保证官兵生命安全;2.收容治疗伤兵,郑重埋葬阵亡官兵;3.第10军保留建制,不出衡阳,就地驻防。日军也是无力再战,同意了方先觉提出的要求。
衡阳之战,第10军英勇顽强坚守衡阳城47昼夜。中国军队伤亡约15000人。据日方统计,是役日军伤亡近两万人。日本战史承认,此役“牺牲之大,令人惊骇”,“不独严重地妨碍了‘打通大陆’的日程”,并且遭受了重大伤亡,是“苦难的战役”。衡阳战事结束后,日军感佩第10军的忠勇,果然信守约定,没有像其他地方那样因泄愤而屠杀投降的官兵和伤员,而是第10军改为“先和军”,仍以方先觉为军长,各级军官也都是旧部。11月19日,方先觉在伪衡阳县自卫司令王伟能(原衡阳县县长)等人的帮助下逃出了日军的势力范围,随后又经第19师派队护送,顺利抵达了重庆。方先觉抵达重庆后,受到了重庆各界人士的热烈欢迎,各大报刊纷纷报道他的英勇抗战事迹。1945年2月19日,蒋介石授予方先觉青天白日勋章,方先觉便成为该勋章的第129位获得者。
相关参考
1944年,为了打通从中国东北到越南的大陆线,扭转十分不利的太平洋战局,日军调集50万兵力,且陆海空配合,实施“一号作战计划”。这是日军侵华以来在中国战场上发动的最大规模进攻,史称“豫湘桂战役”。同年
在抗战之中,尤其是在抗战的前期阶段,当时的我国与德国的关系还是比较不错的,而我国也通过很多种方法,从德国进口了很多的德式装备组成了后来的国军战斗序列之中的精锐也就是所谓的德械师。这种作战部队由于装备先
老兵忆抗战:国军拼不过日军只因太饿了 当时的国军士兵战斗力不强,主要就是营养的问题和长期吃不饱饭。而小鬼子却活的非常的滋润,每个人都是吃油光满面,所以在打仗和拼刺刀的时候常常两三个中国士
老兵忆抗战:国军拼不过日军只因太饿了 当时的国军士兵战斗力不强,主要就是营养的问题和长期吃不饱饭。而小鬼子却活的非常的滋润,每个人都是吃油光满面,所以在打仗和拼刺刀的时候常常两三个中国士
抗战期间,国军装备与日军相比,处于绝对劣势,是其在战场上屡屡失利的一个重要因素。但值得指出的是:这种劣势并不体现在武器性能上,而在于武器的标准化和数量。而标准化之混乱与数量之缺乏,又体现出中日两国工业
原创不易,请随手关注!作者:毅品文团队一恒独步,无授权禁转!杨伯涛,虽然他的军衔只是国军少将军衔,在为数众多的国军少将级以上高级军官中,表现的并不是那么太抢眼。但杨伯涛是侗族人,一个少数民族军官能够在
蒋介石和国民政府在抗战中的种种表现,远不是当下某些“精英”们所期待和吹捧的那样,不仅不能比较好地“担负着主要抗战使命”,带领全国各阶层群众和社会力量同心协力去抗击日寇,而且在整个国军系统上下对侵华日军
在1934年国民党政府的阅兵大典上,有一支神奇的部队走进了各国公使的视线,这是一支大约四千人的队伍,采用的是德国军队装束,配备的武器也是当时最先进的德国冲锋枪。凡是稍微有一点军事常识的人都可以看出,这
引子中国人不能忘记的那场战争很多年来,从寻找抗战老兵开始,我的梦境中总会出现炮火连天的场面,听到震耳欲聋的冲杀声,我一次次从梦境中惊醒,望着窗外月上中天,树影婆娑,心如蝉翼一样抖颤不已。那一刻,总
抗战时期中英谈判香港问题纪实国军已到香港 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裕仁宣布日本无条件投降。消息迅速传遍了香港的大街小巷。饱受日军蹂躏的香港顿时沸腾了!痛苦的三年零八个月过去了,恐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