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军事 国军与日军武器的差距在哪里

Posted 国军

篇首语:落花踏尽游何处,笑入胡姬酒肆中。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历史军事 国军与日军武器的差距在哪里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历史军事 国军与日军武器的差距在哪里

抗战期间,国军装备与日军相比,处于绝对劣势,是其在战场上屡屡失利的一个重要因素。但值得指出的是:这种劣势并不体现在武器性能上,而在于武器的标准化和数量。而标准化之混乱与数量之缺乏,又体现出中日两国工业水平的巨大差距。抗战期间,装备中正式步枪和德式子弹盒的国军德械师士兵。

国民政府初建时,仅能生产步枪、弹药等简单武器,且质量低劣。1928年—1938年,国府在德国帮助下,才逐步实现了军工现代化。中国自德国所购武器,既有枪支火炮,也有通信器材。譬如,仅1935年,中国就从德国进口2厘米高射炮12门、3.7厘米高射机关炮6门、3.7厘米战防炮60门、探照灯9架、窃听器6架、钢盔9.5万顶,另有子弹、炮弹数千万发。与此同时,国民政府也没有忽视对武器的自主研发与生产,大举购买先进设备,建立研发机构和兵工厂。这些兵工厂主要仿制德式武器,包括国军制式装备“中正式步枪”和“24年式马克沁机关枪”,都是德国军工署提供的图纸和样板。

上面说到的这两种武器,在性能上并不次于日军。步枪方面,日本陆军主要装备的6.5毫米口径的“明治三十八年式步枪”,精度好、射程远,但杀伤力差;而“中正式步枪”的优点就是威力大。至于重机枪,战时日军使用的7.7毫米口径“九二式”,耐寒性好,不过弹夹易卡壳;“24年式马克沁机关枪”除需用水冷却外,可靠性优于九二式。日本自制火炮的性能也不如中国使用的德、美产品。国军装备的武器不差,但数量严重不足。抗战前,国民政府着手整编20个师时,缺步枪1.2万支、轻机枪108挺、重机枪612挺、迫击炮120门。即使是装备最好的三个师,也各自仅有一个炮兵营。日军则火炮(山炮、野炮等)充足,一个师团的火力约是一个国军陆军师的4倍。二战时期,决定战场胜负的早已不是枪战,而是炮战。

国军装备的另一大问题是新旧杂陈,标准化混乱。如第69师,其装备的枪支中,有60%来自汉阳兵工厂、14%来自巩县兵工厂、10%为德国制造,还有16%的杂枪。由于枪械种类多,子弹供应不易。一旦一种子弹断绝,相应的枪械便失去作用。日军的枪械虽不占优势,但因实现了标准化、系列化,使后勤保障更为容易。战争爆发后,随着武器大量消耗,国军装备更是捉襟见肘。从“七七事变”,至1938年12月,中国陆军损耗步枪31.1万枝,轻机关枪1.85万挺,迫击炮1300门,重机关枪4000挺,山、野、重炮660门,子弹7.2亿发,炮弹346万发,手榴弹730万颗。但是1937年—1938年,国民政府仅生产步枪12.3万,轻机关枪3600多挺、重机关枪700挺,迫击炮1700多门,子弹、炮弹更是缺口极大。而仅仅在1937年前三个月,日本生产的机枪就在3.75万挺以上。

中国落后的工业水平,严重制约了武器生产。国内兵工厂“一切必需之重金属木材以及硫酸、酒精诸宗,悉仰给自外来,所用机器,且多赖于外购。”东北沦陷后,中国甚至无法生产优质钢。如汉阳兵工厂,所用的枪管钢、炮筒钢、子弹钢等,皆需从德国采购,而无法就近使用汉阳铁厂的产品。战时德国、苏联与日本签约,停止对中国的武器、物资销售。美国开展对华援助后,因各种因素的限制,供应中国的武器也远远无法满足国军的需要。国民政府在武器供应上,陷入生产能力不足、外援数量有限的双重困境,抗战之艰难程度,亦可想而知。

相关参考

六百人打败两万日军 抗战中的国军特种部队

在1934年国民党政府的阅兵大典上,有一支神奇的部队走进了各国公使的视线,这是一支大约四千人的队伍,采用的是德国军队装束,配备的武器也是当时最先进的德国冲锋枪。凡是稍微有一点军事常识的人都可以看出,这

历史军事 国军强悍的德械师为什么会被日军消灭

在抗战之中,尤其是在抗战的前期阶段,当时的我国与德国的关系还是比较不错的,而我国也通过很多种方法,从德国进口了很多的德式装备组成了后来的国军战斗序列之中的精锐也就是所谓的德械师。这种作战部队由于装备先

历史军事 日军重视拼刺国军重视火力

抗战中的日军拼刺刀的确是有一套的。自1904年日俄战争开始,日军就用刺刀对付俄国人。日军中特别重视军人的勇敢精神,强调士兵的敢战敢死。战后,白兵精神成为日军的一种文化传统,日军在如何在白刃交锋中胜出下

历史军事 德媒猜中国军购额750亿美元 仅次美国世界第2

导读:据德国之声12月15日报道,由于大部分武器的生产与销售都在国内,因此美国武器的销量年年下滑,但俄罗斯则相应升高。不过,专家称这种趋势可能不会持续很久。在武器生产和销售方面,很少出现大的波动。世界

历史军事 国军拼不过日军只因太饿了

 老兵忆抗战:国军拼不过日军只因太饿了  当时的国军士兵战斗力不强,主要就是营养的问题和长期吃不饱饭。而小鬼子却活的非常的滋润,每个人都是吃油光满面,所以在打仗和拼刺刀的时候常常两三个中国士

历史军事 国军拼不过日军只因太饿了

 老兵忆抗战:国军拼不过日军只因太饿了  当时的国军士兵战斗力不强,主要就是营养的问题和长期吃不饱饭。而小鬼子却活的非常的滋润,每个人都是吃油光满面,所以在打仗和拼刺刀的时候常常两三个中国士

历史军事 国军猛将投降日军后却载誉归来成为抗战英雄

“只解沙场为国死,何须马革裹尸还。”作为一名军人,其神圣职责就是在战场上浴血奋战,杀敌报国。所以,那些在战场上贪生怕死,投降变节的军人,自古以来就是人们唾弃的对象。但在抗战期间,这位国军猛将,在投降了

历史军事 国军进山躲避日军逼反百姓

1951年8月,王国兴在起义故址什存向中央民族访问团人员介绍1943年8月白沙起义的情况。70年前,在黎族领袖王国兴带领下,当时白沙县饱受国民党迫害的黎族苗族人民,密谋一场反抗国民党暴行的大暴动———

历史军事 日军拼刺刀前退子弹属谣传 国军王牌白刃战不逊色

在我国的民间传说和一些影视作品中,侵华日军在冲锋肉搏的白刃战中,有日军哗啦哗啦退子弹的描写场景。历史果真是这样吗?我军的史料中也确有日军拼刺刀关保险的记述。中国人民解放军百战将星丛书--《吴效闵少将》

历史军事 国军敢死队手刃日军300人

  敢死队员们摸黑潜入日军住处,摸着穿上衣的人就刀砍枪刺!不给他们任何还击的机会。这次突袭,共杀死日兵300余人,杀死一名大佐,两名中佐,一时间让日军措手不及……  1938年7月,九江市的日军指挥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