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军事 日军拼刺刀前退子弹属谣传 国军王牌白刃战不逊色
Posted 刺刀
篇首语: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历史军事 日军拼刺刀前退子弹属谣传 国军王牌白刃战不逊色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历史军事 日军拼刺刀前退子弹属谣传 国军王牌白刃战不逊色
在我国的民间传说和一些影视作品中,侵华日军在冲锋肉搏的白刃战中,有日军哗啦哗啦退子弹的描写场景。历史果真是这样吗?
我军的史料中也确有日军拼刺刀关保险的记述。中国人民解放军百战将星丛书--《吴效闵少将》中提到,八路军386旅陈赓部,抗日战争中豫北金山寺一仗,刺 刀杀出威风。勇将楚大明的20团七连被旅里授予“刺刀见红”锦旗一面。时任20团政治处主任的吴效闵在战后对白刃血战带来巨大心灵撞击的新战士说:“日本 兵在战斗技能上确有一套,他们实弹打的多,用咱们中国人当活靶,练杀人不眨眼!想想惨死在鬼子刺刀下的父老兄妹,你们回家后心里能好受吗?咱抗日人的命就 是国家的魂,我死国生,虽死犹荣。你们细琢磨这句话。日本兵在战场上也严守刺杀操典,要关上保险,显示帝国的武士道。下次和鬼子拼刺刀,你先用枪撂倒几 个,再给小鬼子来个白刀子进红刀子出,别和野兽讲规矩。”
侵华日军打仗真的恪守“规矩”吗?还是八路军386旅20团,即陈赓旅楚大明团七连豫北金山寺作战,一个日本军官在白刃战时,边逃边开枪,直到手枪子弹打完了,才抡起他的军刀与八路军格斗,最后被击毙。
在日军《步兵操典草案》中,“突击”时步枪“关保险”这一条,经战斗检验后,在1940年定稿颁发的《步兵操典》中被删除。而所谓日军拼刺刀退子弹之说, 似无“条令”根据。据我所知,其由来是一本出版于60年代传流很广的抗日题材的优秀小说,其后还曾拍过电影和电视剧。由此,日军拼刺刀退子弹流传多年,以 致竟成“信史”。
抗日战争中,中国军队同样重视刺杀训练
1940年10月29日百团大战后,八路军冀西第一军分区司令部在杨成武司令员签发的《战斗详报》中指出:“敌擅长白刃战,其体力、技术均较优。”又“关 于白刃战在此战斗中,从我军进行的白刃战看,损失较大,其原因是由于体力弱,技术不熟练和不够顽强。除以机械体操增强体力、臂力外,为了提高白刃战的技 术,还必须实行以下措施:整备防护用具,改良刺刀及建设军区的制造工厂,改善保健给养,战斗部队和干部及全体指战员每人要携带长刀一把,在进行白刃战时长 刀最为有效。”
《战斗详报》指出的“备防护用具”。即指对刺训练的木枪与护具。据张知行先生撰写的文史资料《西北军的练兵特点》,冯玉祥部西北军于上世纪20年代即从日 本引进对刺训练的护具。1943年3月19日,陈赓大将在《队务工作会议上的发言提纲》中对部队刺杀训练也强调着护具对刺。他说:“刺杀,必须以真枪在野 外不齐地形或山地练习刺杀,不能停留在基本教练上面,多注意着护具对刺,护具的筹备法(克服困难)。”
我在著名摄影家沙飞拍摄的八路军抗大二分校进行刺杀比赛的组图中看到,当时八路军已着护具进行训练比赛。足见八路军对刺杀,确切的说对刺训练的重视。沙飞 这幅“跃刺”的照片,使我想起1963年我军《步兵分队投弹、刺杀、爆破、土工作业教材》中“后退反刺”的动作插图。60年代中期,“大比武”时代我军的 刺杀训练极重视山地、村落、树林、堑壕内的对刺应用技术。
抗日战争中,正面战场的国民党军的白刃战也使日军印象深刻。参加侵华作战的柴田隆一等著的《陆军经理部》一书对中国国民党军白刃战有如下评价:
《敌人训练有素,特别是荣誉一师擅长白刃格斗》轻机枪手和步枪手交互冲锋。七、八名象是专门投掷手榴弹的投弹手伴随其后,一旦冲到距我约三十米的地方,就 跪到机枪手和步枪手的前面,一齐投掷手榴弹,干得相当漂亮。一旦突击不成功,就在轻机枪的掩护下撤退。可是,我方没有弹药,只是眼巴巴地看着他们冲过来, 所以也许会被吃掉。
在敌人的队伍中挂着“荣誉一师”徽章的好像是什么特编部队。后来听说,这个师是从全军选拔出来的,只在支那军队发动攻势时使用,当处于守势时,就保存在后 方。所以,它从来没有打过败仗。正是由于这一原因,仿佛他们充满着必胜的信心。在投掷了一阵手榴弹之后,步枪手开始端着上了刺刀的步枪冲锋。敌人的部队竟 能端着上了刺刀的步枪冲锋陷阵,这我还是第一次看到。始终摆着端枪的姿势,这在所谓刺杀术上似乎属于笨拙之列。而且,如果长时间格斗,只要日军一用刺刀反 击,他们马上就撤退。不但不管怎么说,他们的行动令人吃惊。
我曾见到1943年日军大本营编印的《战训报》刊登长于军刀斩劈和刺杀格斗教学训练的日本陆军户山学校整理的一份《美英加军队白刃的观察》。日军认为步枪 刺杀格斗,英军优、加拿大军次之,美国兵“劣”。美、英、加刺杀防御巧妙,身长体强臂力大,即便单手突刺也相当有效。但动作迟钝笨重,下半身(腰以下)力 量弱……
由此,日军户山学校的报告中提出的对策建议日军在军队教育上的注意事项中强调加强体操锻炼,以增强突刺转体的敏捷性,文中还强调指出《剑术教范》附录一的 “接近格斗”即近身格斗,要求全体士兵都要会。翻阅日军《剑术教范》近身格斗部分,从图来看,日军所谓“接近格斗”即我军以往刺杀训练中的枪托后踵的侧击 和弹仓击。翻阅国民党军1948年翻印的《美式步兵教育》一书可知,美军刺杀训练也注意近距离格斗的枪托打击,如直打、侧打、冲打等。1943年的日军提 倡的白刃训练也是火力无法与优势的美军相比的无奈之举。特别是太平洋战争中的逐岛争夺,日本一次次殊死的白刃肉搏,结果都是以积尸如山而告终。
或许日本武士有佩短刀“肋差”的传统,日军不仅强调步枪刺杀训练,还重视每一名士兵所佩的三○式刺刀近距离格斗的技术。日军《剑术教范》中有所谓“短剑 术”简略篇章,即士兵手持刺刀对刺刀的格斗。这使我想起我见过日本陆军户山学校格斗教材有“素手对铳剑”“短剑对铳剑”,即我军谓之“徒手夺枪”的步兵格 斗动作。此外,时至1945年穷途末路的日本陆军部还编印了,包括使用刺刀对付登陆美军的手册《国民抗战必携》,而仅看封面象是对付苏联军队。随着 1945年8月日本宣布投降,日军的刺刀、教材以及其他武器装备都成了包括中国在内的同盟国抗日军民的战利品。
相关参考
无独有偶,发现在白刃战中射击得不偿失的并不是日本一家,中国军队也发现了这一问题。中国军队没有白刃战必须退掉子弹的条令,但是西北军部队广泛在白刃战中使用砍刀,实际上也是主动放弃了射击的战术。 二战
二战里面,日军在白刃战前先把子弹退掉然后拼刺刀,是一个怪异而引人注目的战术。说起来这是其步兵条令的规定,在热兵器时代,这一规定因为看起来迂腐而令人困惑。然而,它决不是“死要面子活受罪”,也不全是捍卫“
抗战中的日军拼刺刀的确是有一套的。自1904年日俄战争开始,日军就用刺刀对付俄国人。日军中特别重视军人的勇敢精神,强调士兵的敢战敢死。战后,白兵精神成为日军的一种文化传统,日军在如何在白刃交锋中胜出下
二战里面,日军在白刃战前先把子弹退掉然后拼刺刀,是一个怪异而引人注目的战术。说起来这是其步兵条令的规定,在热兵器时代,这一规定因为看起来迂腐而令人困惑。然而,它决不是“死要面子活受罪”,也不全是捍卫“
在抗日神剧中经常会出现一个场景,日本军人在和中国军人进行白刃战之前,会先退出步枪内的子弹,然后在和中国军人肉搏。日本方面一直宣称这是日本的武士道精神,为了公平正义的打败对手。其中这完全是在吹牛,他们退
核心提示:近距离白刃战,讲究“一寸长一寸强”。冈村宁次曾认为敢与日军拼刺刀的只有蒋介石的中央军,而中央军装备的拼刺步枪是中正式步枪,日军的拼刺步枪则是三八大盖,不妨将两者比较一下。冈村宁次资料图本文摘
在冷兵器时代的战争中,刀剑是最常见的武器,在近代战争中虽然热武器成为了主流,但在战争中仍会有拼刺的场景。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军人和日军近战拼刺刀时,往往都会吃大亏,日军的白刃战确实非常强。在拼刺刀方面,
老兵忆抗战:国军拼不过日军只因太饿了 当时的国军士兵战斗力不强,主要就是营养的问题和长期吃不饱饭。而小鬼子却活的非常的滋润,每个人都是吃油光满面,所以在打仗和拼刺刀的时候常常两三个中国士
老兵忆抗战:国军拼不过日军只因太饿了 当时的国军士兵战斗力不强,主要就是营养的问题和长期吃不饱饭。而小鬼子却活的非常的滋润,每个人都是吃油光满面,所以在打仗和拼刺刀的时候常常两三个中国士
抗战初期,在白刃战中,中国士兵要对付1个日本士兵,至少需要3:1。晋察冀军区最精锐的冀西军区第1军分区,司令员杨成武总结教训时专门讲到“白刃战”,指出日军“体力好、技术好”,八路军“损失甚大”。近距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