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明代著名的西学先驱,李之藻为推动西学的传播做了哪些努力
Posted 西学
篇首语: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作为明代著名的西学先驱,李之藻为推动西学的传播做了哪些努力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作为明代著名的西学先驱,李之藻为推动西学的传播做了哪些努力
李之藻字我存,号凉庵居士,浙江仁和人,是明代著名的科学家。李之藻擅长数学和天文历法,精通“泰西之学”,与利玛窦等西方传教士关系甚好。五十二卷《天学初函》和《乾坤体义》是李之藻的代表作。在当时他和徐光启等人齐名,为西学在中国的传播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李之藻 >李之藻在万历三十一年的时候主持了福建的乡试。在乡试的命题上,李之藻似乎受到了利玛窦西学的影响,所以出了“天文”内容的题目。中国自隋朝创立了科举制度之后,儒家经典一直以来都是学子们参加科举的必读书目。而此时的李之藻以“天文”命题,是对当时占据统治地位的儒学教育的冲击,体现了他希望传播西学的愿景。李之藻的此次科举考试之中没有明确地提到西学,但是其中体现出要求考生以西学的知识来考据中国传统的要求。 >利玛窦 >在之后的日子中,李之藻与利玛窦熟识并且跟随利玛窦学习西方的知识。期间,李之藻对于欧洲笔算产生了兴趣。其在《同文算指》序中言:“往游金台,遇西利玛窦先生,精言天道,旁及算指,其术不假操觚,第资毛颖,喜其便于日用,退食译之,久而成帙。”从中我们看出,李之藻对于利玛窦所带来的西学的推崇,以及花费了巨大的时间和精力来完成对于其著作的翻译。并且《同文算指》还不单单是一部翻译著作,李之藻的翻译的过程中还加入了《九章》,做到了中西会通的结果。 >利玛窦 >在之后的日子中,李之藻与利玛窦熟识并且跟随利玛窦学习西方的知识。期间,李之藻对于欧洲笔算产生了兴趣。其在《同文算指》序中言:“往游金台,遇西利玛窦先生,精言天道,旁及算指,其术不假操觚,第资毛颖,喜其便于日用,退食译之,久而成帙。”从中我们看出,李之藻对于利玛窦所带来的西学的推崇,以及花费了巨大的时间和精力来完成对于其著作的翻译。并且《同文算指》还不单单是一部翻译著作,李之藻的翻译的过程中还加入了《九章》,做到了中西会通的结果。 >《同文算指》书影 >李之藻认为中国学人不应该仅仅只是盯着书本上的内容,很多的情况下中国人需要通过实践来推动社会科学技术的发展。李之藻在研究西学的基础之上提出做学问应该将“实用”和“实证”相结合,主张加强对于客观事物的观察以及积极从事对于自然规律的研究。基于此,李之藻经常进行天文观测活动,将西学融入到了自己的治学当中去,并且还提倡世人多参与其中。 >李之藻主张“中法西法,固各有所长,莫能相掩也”。他认为中国人应该以一种包容汇通的思想来接纳西学,并且将西学融入到中学之中去。李之藻尽管非常推崇西方科学,但是对于中国的传统也是推崇有加,希望通过两者的结合取长补短,促进中国社会的发展。 >参考文献: >方豪,《李之藻研究》 >徐光台,《西学对科举的冲激与回响——以李之藻主持福建乡试为例》《历史研究》2012年第6期 >潘奕宁,《中西数学会通的尝试——以(1614年)的编纂为例》,《自然科学史研究》2006年第3期 华 兴 春 秋 小编 :季我努学社青年会会员 施祺 郁花相关参考
历史人物 李之藻的主要事迹 李之藻的人物生平 李之藻的人物简介
中文名:李之藻 别名:李振之、李我存,凉庵居士 国籍:明朝 民族:汉族www.cha138.com 主要成就:声誉与徐光启齐名 代表作品:《天学初函》五十二卷李之藻——明代著名科学家
明朝人物中文名:李之藻别名:李振之、李我存,凉庵居士国籍:明朝民族:汉族出生地:浙江仁和(今杭州)出生日期:1565年逝世日期:1630年职业:官员,科学家(历史lishixinzhi.com)信仰:
利玛窦传播西学明朝中期,葡萄牙人将澳门占为殖民地,以此为据点,西方的传教士陆续来到中国,他们在传教的同时,也带来了先进的西方科学文化,使封闭的中国大开眼界。利玛窦便是友好的教士之一。利玛窦出身于意大利
西学东渐是指近代西方学术思想向中国传播的历史过程,作为史学术语注1,通常是指在明末清初以及晚清(清末)民国两个时期之中,欧洲跟北美洲还有大洋洲的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地的西方学术思想的传入。在这段时期中,
李之藻(汉语拼音:lǐzhīzǎo),(1565~1630),中国明代天主教徒,科学家。字振之,号我存,又号凉庵、存园叟。杭州人。明万历二十六年(1598)中进士,授南京工部员外郎。曾与利玛窦等耶
作者/张军本文系时拾史事原创,未经授权严禁转载说起厉麟似,最为后人熟知的应该是他在文教和外交领域的成就和贡献。厉麟似是中国近现代教育界的一位代表性人物、中欧教育文化交流先驱,也是中国近现代外交史上的一
容闳(1828—1912),名达萌,字纯甫,广东香山县南屏镇(今中山市南屏乡)人。他是我国最早的留美学者、爱国华侨,也是我国近代教育的先驱。容闳出身清寒,父亲是佃农,母亲是农家妇女。容闳童年曾就读于澳
作为明代融贯中西的天文著作,《崇祯历书》是在怎样的背景下编译的
《崇祯历书》是明朝时期一部相对较为全面介绍了西方天文学知识的著作,由当时朝中的几位大臣徐光启、李之藻、李天经和耶稣会的教士汤若望,龙华民,罗雅谷等人一同编译的,整个编译从崇祯二年开始,整个过程一共花费
西学东渐自明神宗万历十年(1582年)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东来布道,至清雍正元年(1723年)下令驱逐西方传教士为止,这??百多年的时间里,出现了一次颇具规模的中西科技文化交流的大潮,大量的西方科学知识
1876年,因滇案签定的中英《烟台条约》,其中一条是派钦差大臣到英国道歉,并任驻英公使。派驻驻外大使,今人看来是最正常、平常的一件事,可能认为与《烟台条约》中赔款、通商等项相比,此条不值一提。然而,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