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嗣同被砍头,作为封疆大吏的父亲没有求情,仅给儿子写了副挽联

Posted 总督

篇首语: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谭嗣同被砍头,作为封疆大吏的父亲没有求情,仅给儿子写了副挽联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谭嗣同被砍头,作为封疆大吏的父亲没有求情,仅给儿子写了副挽联

1898年戊戌变法失败后,“戊戌六君子”被慈禧太后砍了头。长久以来,人们对“六君子”中的谭嗣同被杀大感惋惜,尤其是他临死前的悲愤之言,“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更是让人对这位青年改革家,报以深深的同情。

对于谭嗣同被杀,有一个小细节一直被人所忽视,就是他的父亲谭继洵为何不出手相救?有人说,这哪里敢救,慈禧太后这就是要以谭嗣同之血达到杀一儆百的目的。不错,慈禧太后确实是这样想的,任何人求情可能也不行。

可是谭嗣同是名副其实的官二代,他的父亲谭继洵可不简单,他是湖北巡抚兼署湖广总督,是当时名副其实的封疆大吏。清朝时地方官制的最高两级是这样的,总督为最高之衔,辖一省或数省之军民要政,全国总督常为八人,官从一品;巡抚略低于总督,总揽一省民政,官正二品;布政史略低于巡抚,为一省最高行政长官,管财赋、田土、户口、地方官员考绩等,官从二品。

按理,谭继洵应该为儿子奔走,结果坐视不理。原因其实很简单,因为谭嗣同和父亲之间关系因变法出现了裂痕。1895年甲午战争清廷惨败后,国内维新变法思潮此起彼伏,谭嗣同极力倡导变法,准备在刘阳推广新学,积极为变法做准备。

谭继洵却有着截然不同的看法,“守老氏之宝,不欲为天下先。”意思是说,作为大清的子民需要做的是守护祖宗之法,而不是改革敢为天下先。用历史教科书中的评价语言来说,谭继洵是一名彻底的顽固守旧派。

戊戌变法期间,山东道监察监使杨深秀参劾谭继洵,称他为官不称职,办事谨慎小心,连湖广总督擅权专断时,他丝毫不敢提建议。在奏折中,杨深秀进一步指出谭继洵身上的缺点,“湖北巡抚谭继洵守旧迂拘,虽人尚无他,要非能奉行新政者。此等既不逢裁缺,亦当分别罢斥,或优之听其告休。”

在当时一妻多妾的时代,尤其封疆大吏们,子女众多,那时的父子感情远远没有如今来的深刻。谭嗣同被抓捕后,谭继洵深知儿子必死无疑,也就没有为其求情,他想的更多的是如何保住自己的官职。

不过,谭嗣同被杀后,谭继洵也未能幸免,被革职回原籍。仅仅过了两年,谭继洵就忧惧而死。值得一提的是,谭继洵在儿子被杀后,为其撰写了挽联,“谣风遍万国九州,无非是骂;昭雪在千秋百世,不得而知。”

参考资料:《戊戌六君子》

相关参考

谭嗣同被斩,作为封疆大吏的父亲没求情,张之洞营救,却为时已晚

他是心系社稷,满腔抱负誓要改变落后的社会现状,联合进步人士积极寻求变革。可是新生力量的曙光毕竟微弱,他们遭到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反动势力的残酷镇压。命悬一线,作为封疆大臣的父亲竟没有出面营救。倒是父亲的上

谭嗣同父亲是封疆大吏,得知儿子被杀时,为何却没替他求情

戊戌变法是一场由知识分子主导的,学习西方资本主义的政治运动。这场运动只持续了103天就夭折在摇篮里。而谭嗣同作为支持光绪变法最坚决的人之一,在变法失败后自愿献出自己年轻的生命,以明变法之心。不过与同为

谭嗣同的父亲是封疆大吏,在他被处死之时,为其求情的却是张之洞

在清朝末期,戊戌六君子积极主张变法图强,却因为触犯顽固派的利益而遭到了慈禧太后的杀害,戊戌六君子虽然都有很厉害的家世,但最终却也难逃一死。而这谭嗣同的父亲,在当时更是一位封疆大吏,是湖北的巡抚。但是在

封疆大吏曾泄露皇帝秘旨

导读:古话说,机不密祸先发。要件泄密,历来都备受关注。晚清曾频发泄密事件。刘坤一时任江西巡抚刘坤一泄密事件同治九年(1870年)“庚申,刘坤一以漏泄密谕,褫职留任”。刘坤一时任江西巡抚,作为封疆大吏,

世界历史 农民工晚上加班干活,被康熙发现,后来直接提拔为封疆大吏

现在在很多工地上有很多的农民工,他们干活很辛苦。但是你知道么,只要你努力,从农民工到封疆大吏,军区司令的距离非常短。下面这位农民工,晚上加班干活,结果被领导知道,后来不断提拔,竟然成了封疆大吏,军区司

李卫为何受雍正重视?他凭什么飙升封疆大吏?

  李卫是清朝名臣,因为徐峥主演的《李卫当官》被大家所熟知。徐峥饰演的李卫,诙谐幽默而机智,深受雍正帝的信任。历史上真实的李卫也是这样一个人吗?又是凭什么一路从从五品飞升到朝廷一品要员、封疆大吏呢? 

历史人物 本是封疆大吏,立下很大功劳,却被皇帝贬到西北

对于中国历史而言,鸦片战争是一个重要的转折点。闭塞已久的中国,被英国以坚船利炮撞开了大门。外面的新世界仿佛潮水一般,涌入中国。而林则徐则夹杂在新旧时代之间,苦苦思索。>林则徐是传统科举培养的人才。他是

封疆大吏被刺殺,慈禧太后下令嚴查,曾國藩卻一再拖延

在歷史上,各種冤案奇案數不勝數,尤其是在吏治腐敗時期;而清末時期,就是一個吏治腐敗的特殊時期,為何說是特殊呢?因為這段時期,清王朝不僅內部腐朽不堪,而且還有此起彼伏的農民起義以及外強入侵,而在這段特殊

700字杀掉封疆大吏,这才是曾国藩的 ”天下第一折”

晚清名臣胡林翼曾说,天下写奏折,有三把手,曾国藩算一个,左宗棠算一个,自己算一个。而被誉为「”天下第一折”的《参翁同书片》则出自曾国藩幕府之手,是曾氏众多参折中最负盛名的一道。这道参折之所以享有盛名,

死于太平军之手的清朝封疆大吏有哪些

都说太平天国运动沉重打击了清王朝统治,哪又有何表现呢?看看清朝都有哪些封疆大吏死于太平军之手吧。首先,得明确清朝何种官职可称为之「”封疆大吏”?答案是总督、巡抚等省一级的最高文职官员,其权力大,地位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