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人物 本是封疆大吏,立下很大功劳,却被皇帝贬到西北

Posted 科举

篇首语:知识是产生对人类自由的热爱和原则的唯一源泉。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历史人物 本是封疆大吏,立下很大功劳,却被皇帝贬到西北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历史人物 本是封疆大吏,立下很大功劳,却被皇帝贬到西北

对于中国历史而言,鸦片战争是一个重要的转折点。闭塞已久的中国,被英国以坚船利炮撞开了大门。外面的新世界仿佛潮水一般,涌入中国。而林则徐则夹杂在新旧时代之间,苦苦思索。>林则徐是传统科举培养的人才。他是那个时代最典型的读书人。学而优则仕。科考场上的顺利,换来了官运亨通。19岁那年,林则徐便中了举人。26岁便在殿试上考中庶吉士,被选入翰林编修。>这是一个让很多读书人艳羡的结果。对于科举,林则徐与好友龚自珍等人的意见不同。他不认为科举会埋没乃至摧残人才。相反,他对于科举十分重视。他曾担任科举考官,并十分的严谨的处理好自己的工作。> >图为林则徐在澳门画像>作为一个官员,他也是按照儒家的标准要求自己。廉洁、为民办事、不畏强权。在他担任江苏巡察使期间,甚至被称呼为“林青天”。也正是这个原因,林则徐在处理鸦片问题上,才会如此强硬。>他认为,鸦片已经成为一个危害。许多人因为鸦片而妻离子散,甚至丢了性命。而且,鸦片问题不只影响到民间,甚至影响到军队,乃至皇帝身边的人。> >图为晚清吸食鸦片>最终,在道光皇帝的支持下,一场轰轰烈烈的禁烟运动由此展开。禁烟运动一开始确实顺利,但它让英国利益受损。最终,导致战争的爆发。这场战争几乎是以清朝的完败为结束。泱泱大国,竟然像是纸糊的一般。在不到两万的英军面前,竟然输得一塌糊涂。>为了找到替罪羊,道光皇帝将林则徐发配西北,送往新疆伊犁。>对于寻常人来说,这绝对是一件难以忍受的事情。自己一腔热血倒了出去,却换来这样一个结局。不过,林则徐却在跟妻子告别的时候,说了这么一句话:”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到了新疆伊犁后,林则徐并没有就此庸庸碌碌。他依然关心国家大事。也是因为被送到了西北,让林则徐开始关心起西北的边塞防御问题。他实地走遍了南疆的六个城市,向新疆的官员,提出应当以屯田耕战的方式,巩固西北的实力。他还推行了坎儿井,纺车、兴修水利等实用于民的举措。> >图为林则徐画像>但最重要的一点在于,林则徐在经过调查,推断后认定,在将来,英国跟俄国将会是西北边塞上最致命的两个敌人。他直接提出了”抗英防俄“的主张。不过,林则徐的高声大呼,并没有得到太多的回应。即便后来他重新出任封疆大吏,他的主张,也没有被真正重视起来。>直到林则徐回到了家乡湖南,在一条船上,见到了另一个人。两个人彻夜长谈。从古今人物,时势点评,以及西北边塞,无所不谈。这个人叫左宗棠。> >林则徐把自己在西北多年积攒的资料交给了左宗棠。也把保卫西北边塞的重任交给了左宗棠。若干年后,英国跟俄国支持的阿古柏在新疆叛乱,俄国占据伊犁。左宗棠力排众议,亲征西北,收回了被占领的国土。那时的林则徐已经去世。想必在九泉之下,对于西北的国土,他也能感到一丝欣慰了。

相关参考

世界历史 西北正打仗,62岁的封疆大吏非要回京考进士,慈禧太后一听慌了

在古代中国,普通人要想做官,要想成就一番伟业,唯一的途径那就是考科举,中进士。而如果不是进士出身,那么就会遭到别人的嘲讽。就像现在很多单位摆学历一样,考个本科还可以,要是专科,或者更低,别人嘴上不说,

封疆大吏曾泄露皇帝秘旨

导读:古话说,机不密祸先发。要件泄密,历来都备受关注。晚清曾频发泄密事件。刘坤一时任江西巡抚刘坤一泄密事件同治九年(1870年)“庚申,刘坤一以漏泄密谕,褫职留任”。刘坤一时任江西巡抚,作为封疆大吏,

古代一封疆大吏,去世后连棺材都买不起,皇帝亲自为他撰写碑文

在中国历史上,出现过不少像和珅一样的大贪官,但也有很多清官,如包拯、海瑞等人。客观来说,只要能成为朝廷重臣,仅靠俸禄就能生活的不错,至少比普通百姓要好的多。然而,却有这么一位清官,曾经是封疆大吏,但他

历史秘闻 古代一封疆大吏,去世后连棺材都买不起,皇帝亲自为他撰写碑文

在中国历史上,出现过不少像和珅一样的大贪官,但也有很多清官,如包拯、海瑞等人。客观来说,只要能成为朝廷重臣,仅靠俸禄就能生活的不错,至少比普通百姓要好的多。然而,却有这么一位清官,曾经是封疆大吏,但他

古代一“富二代”,花钱买官终成封疆大吏,皇帝宠信百姓爱戴

在中国古代,有些人为了做官,通过各种关系花钱买官。在做官之后,就开始利用手中的权力,剥削、压榨百姓,搞得是天怒人怨,甚至是遗臭万年。而在清朝时期,有一个“富二代”,花钱买了一个小官,因政绩较为突出,最

历史秘闻 古代一“富二代”,花钱买官终成封疆大吏,皇帝宠信百姓爱戴

在中国古代,有些人为了做官,通过各种关系花钱买官。在做官之后,就开始利用手中的权力,剥削、压榨百姓,搞得是天怒人怨,甚至是遗臭万年。而在清朝时期,有一个“富二代”,花钱买了一个小官,因政绩较为突出,最

为朝廷立下赫赫战功,却被后世骂成奸臣

大唐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盛世时期,在这段时期曾出现了很多名将,他们为国开疆拓土,为大唐的强盛立下了很大功劳。但是有三位名将他们曾为国建功立业,后来却被演义和小说抹黑,成为了被后世唾弃的奸臣。一、李道宗李

晚清最后一位封疆大吏,大清已灭亡他仍在率兵作战,还差点成功了

1912年2月12日,隆裕太后以皇帝的名义宣读了《清帝退位诏书》,两百多年的清朝寿终正寝,封建制度的终结。大清的灭亡,并不影响顽固派对他的愚忠。晚清有这样一位封疆大吏,清朝都灭亡了,他还依旧率部向革命

历史人物 他是凌烟阁最惨功臣,跟随唐太宗立下汗马功劳,却被诬谋反

贞观十七年,唐太宗为褒奖开国功臣,将二十四位功臣的画像奉入凌烟阁中。在这二十四人中,有一位的下场最惨,他被人诬陷谋反,李世民不见真伪,将其处死,但很快他就后悔了。不过唐太宗是个好面子的皇帝,最终也没有

死于太平军之手的清朝封疆大吏有哪些

都说太平天国运动沉重打击了清王朝统治,哪又有何表现呢?看看清朝都有哪些封疆大吏死于太平军之手吧。首先,得明确清朝何种官职可称为之「”封疆大吏”?答案是总督、巡抚等省一级的最高文职官员,其权力大,地位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