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一“富二代”,花钱买官终成封疆大吏,皇帝宠信百姓爱戴

Posted 封疆大吏

篇首语:道德可以弥补能力的不足,能力却难以掩盖道德的缺陷。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古代一“富二代”,花钱买官终成封疆大吏,皇帝宠信百姓爱戴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古代一“富二代”,花钱买官终成封疆大吏,皇帝宠信百姓爱戴

在中国古代,有些人为了做官,通过各种关系花钱买官。在做官之后,就开始利用手中的权力,剥削、压榨百姓,搞得是天怒人怨,甚至是遗臭万年。而在清朝时期,有一个“富二代”,花钱买了一个小官,因政绩较为突出,最终成为封疆大吏。更难得的是,不仅皇帝对他宠信有加,也得了百姓的爱戴。

李卫,字又玠,出身于江南富豪之家,名副其实的富二代。因为从小不喜欢读书,大字不识几个,勉强会写自己的姓名,基本上算是个文盲。李卫乐善好施,为人相当仗义,经常接济那些落魄的朋友及穷人。长大后,李卫不想继承父亲的家业,更不愿意成为别人眼中屡屡无为的富二代。

三十岁的时候,李卫花钱买了一个小官,不久后就成为兵部员外郎。李卫为官清廉,办事能力极强,逐渐受到了雍正皇帝的赏识,被任命为直隶驿传道,后改为云南盐驿道。一年后,李卫政绩显著,升迁为任布政使,主管全省财政税赋,这是很多官员梦寐以求的职位。

之后,李卫的仕途如同坐火箭般上升,先是被提拔为浙江巡抚,后兼任两浙盐政使,最终官至总督,成为为朝廷一品要员、封疆大吏。其升迁的速度,令同僚望尘莫及,也成为当时的传奇人物。公元1738年,51岁的李卫因病去世,很多百姓痛哭不已,乾隆皇帝予以厚葬。

曾经的文盲“富二代”,李卫为何能够从一个五品小官,在几年的时间内,一跃成为皇帝宠信的封疆大吏,且受到百姓的爱戴呢?主要有两点原因。

一、为官清廉,不畏权贵

作为富二代出身的李卫,自然不缺钱话,对那些鱼肉百姓,贪污受贿的官员深恶痛绝。更难得的是,他不畏权贵,哪怕是皇亲国戚,只要被他抓住了把柄,肯定追查到底。雍正年间,朝廷重臣鄂尔泰的弟弟鄂尔奇,因营私扰民、鱼肉百姓,被李卫果断干掉,百姓无不拍手称快。

二、工作非常认真,办事能力极强

当时贩卖私盐情况严重,别的官员无可奈何。而李卫上任后,仅用了很短的时间,坚决打击盐枭的肆虐活动,缉捕私盐贩卖者,很快就解决了此事,雍正帝对他赞不绝口。

另外,李卫在任职浙江巡抚之时,支持修筑了海塘事宜,打击祸害百姓的盗贼,查办从事反清复明的活动的人员。所以,尽管李卫是通过花钱买的官位,却丝毫不影响他的仕途,获得了皇帝的信任和重用,得到了百姓的爱戴。

相关参考

古代一文盲,花钱买了一个小官,最终成为封疆大吏,一生清正廉洁

在隋朝之前,做官基本靠他人举荐,也就是所谓的察举制。隋炀帝时期,朝廷为了选拔人才,开创了影响中国一千多年历史的科举制度,普通人可以通过科举考试踏入仕途。但是,即使科举制度开创之后,也并不是唯一的做官途

历史秘闻 古代一文盲,花钱买了一个小官,最终成为封疆大吏,一生清正廉洁

在隋朝之前,做官基本靠他人举荐,也就是所谓的察举制。隋炀帝时期,朝廷为了选拔人才,开创了影响中国一千多年历史的科举制度,普通人可以通过科举考试踏入仕途。但是,即使科举制度开创之后,也并不是唯一的做官途

清朝两位牛人,最初选择花钱买个官当,最终都成为封疆大吏

古语云“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老祖先用此诗句来告诫人们,要好好读书,将来考取功名,才能赚到更多的钱,娶到更漂亮的媳妇,同时,读书也成为了广大平民百姓唯一改变命运的机会,但到了清朝时期,出仕

古代一封疆大吏,去世后连棺材都买不起,皇帝亲自为他撰写碑文

在中国历史上,出现过不少像和珅一样的大贪官,但也有很多清官,如包拯、海瑞等人。客观来说,只要能成为朝廷重臣,仅靠俸禄就能生活的不错,至少比普通百姓要好的多。然而,却有这么一位清官,曾经是封疆大吏,但他

历史秘闻 古代一封疆大吏,去世后连棺材都买不起,皇帝亲自为他撰写碑文

在中国历史上,出现过不少像和珅一样的大贪官,但也有很多清官,如包拯、海瑞等人。客观来说,只要能成为朝廷重臣,仅靠俸禄就能生活的不错,至少比普通百姓要好的多。然而,却有这么一位清官,曾经是封疆大吏,但他

封疆大吏曾泄露皇帝秘旨

导读:古话说,机不密祸先发。要件泄密,历来都备受关注。晚清曾频发泄密事件。刘坤一时任江西巡抚刘坤一泄密事件同治九年(1870年)“庚申,刘坤一以漏泄密谕,褫职留任”。刘坤一时任江西巡抚,作为封疆大吏,

晚清最后一位封疆大吏,大清已灭亡他仍在率兵作战,还差点成功了

1912年2月12日,隆裕太后以皇帝的名义宣读了《清帝退位诏书》,两百多年的清朝寿终正寝,封建制度的终结。大清的灭亡,并不影响顽固派对他的愚忠。晚清有这样一位封疆大吏,清朝都灭亡了,他还依旧率部向革命

历史秘闻 古代一小官,只因上了一次夜班,就成为封疆大吏,跪服

导读:在中国古代,人们将“金榜题名”看作人生四大幸事之一,与洞房花烛同等级别。不少寒门子弟,经过十年寒窗苦,能够在科举考试中脱颖而出,从而得以踏入仕途,实现自己的理想和抱负。但是,即使考中进士,也只能

历史秘闻 古代一小官,只因上了一次夜班,就成为封疆大吏,跪服

导读:在中国古代,人们将“金榜题名”看作人生四大幸事之一,与洞房花烛同等级别。不少寒门子弟,经过十年寒窗苦,能够在科举考试中脱颖而出,从而得以踏入仕途,实现自己的理想和抱负。但是,即使考中进士,也只能

世界历史 西北正打仗,62岁的封疆大吏非要回京考进士,慈禧太后一听慌了

在古代中国,普通人要想做官,要想成就一番伟业,唯一的途径那就是考科举,中进士。而如果不是进士出身,那么就会遭到别人的嘲讽。就像现在很多单位摆学历一样,考个本科还可以,要是专科,或者更低,别人嘴上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