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一封疆大吏,去世后连棺材都买不起,皇帝亲自为他撰写碑文

Posted 碑文

篇首语:讨厌自己明明不甘平凡,却又不好好努力。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古代一封疆大吏,去世后连棺材都买不起,皇帝亲自为他撰写碑文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古代一封疆大吏,去世后连棺材都买不起,皇帝亲自为他撰写碑文

在中国历史上,出现过不少像和珅一样的大贪官,但也有很多清官,如包拯、海瑞等人。客观来说,只要能成为朝廷重臣,仅靠俸禄就能生活的不错,至少比普通百姓要好的多。然而,却有这么一位清官,曾经是封疆大吏,但他去世后棺材都买不起,令皇帝相当感动,亲自为他撰写碑文。

此人就是于成龙,出生于公元1617年,从小聪明好学,与其他读书人一样,都想通过科举考试踏入仕途,施展自己的满腔抱负。22岁的时候,于成龙参加乡试,因得知主考官徇私舞弊,心中非常的愤怒,在试卷上痛陈时弊,勉强考取了个副榜贡生(并非举人)。

顺治八年的时候,于成龙再次参加乡试,结果又落榜了,此时他已经35岁了。因家境贫困,为了养家糊口的于成龙,没有时间参加考试,但他却始终没有忘记心中的理想。十年后,于成龙入国子监学习,得到了一些大臣的赏识。

在大臣的举荐下,于成龙被任命为广西罗城县令,因此地极为偏远,且难以管理,之前的两位县令中一死一逃,家人都劝说他不要赴任。但是,于成龙却不顾亲朋的劝阻,果断接下了朝廷的委任状,马不停蹄地赶往广西罗城,并留下了“心此行绝不以温饱为志,誓勿昧天理良”的誓言。

在于成龙的治理下,不到三年的时间,就使罗城摆脱混乱的局面,百姓无不对他爱戴有加。就这样,于成龙因政绩突出,受到了两广总督金光祖的赏识,很快就升任为四川合州知府,并在两年后被提拔为湖广黄州府同知。

三藩之乱爆发后,于成龙亲自招募一些士兵,在平乱中身先士卒,得到了康熙帝的嘉奖。康熙十八年,于成龙被提拔为湖广下江陆道道员,几个月后,又升迁为福建按察使。仕途一帆风顺的于成龙,并没有任何的自满,在每个岗位上都做出了不错的政绩。

另外,于成龙不仅为官清廉,还经常拿出俸禄救济贫困百姓,自己却过得很清贫,甚至被同僚所嘲笑。两年后,康熙又下了一道圣旨,任命于成龙为两江总督,成为清朝九位最高级的封疆大臣之一,且深得皇帝的宠信。

康熙二十三年,68岁的于成龙病逝,为官多年,没有给家人留下任何家产,跟随他多年的木箱中,除了一套官服外,没有其他东西,更不必说金银珠宝了。据记载,在于成龙病逝后,南京的百姓、商贩及僧侣全都痛哭流涕,塑建雕像祭祀。康熙皇帝称赞他“清官第一,天下第一廉吏”,并破例为于成龙亲自撰写碑文,此殊荣很少有人能享受到。

相关参考

封疆大吏曾泄露皇帝秘旨

导读:古话说,机不密祸先发。要件泄密,历来都备受关注。晚清曾频发泄密事件。刘坤一时任江西巡抚刘坤一泄密事件同治九年(1870年)“庚申,刘坤一以漏泄密谕,褫职留任”。刘坤一时任江西巡抚,作为封疆大吏,

古代一文盲,花钱买了一个小官,最终成为封疆大吏,一生清正廉洁

在隋朝之前,做官基本靠他人举荐,也就是所谓的察举制。隋炀帝时期,朝廷为了选拔人才,开创了影响中国一千多年历史的科举制度,普通人可以通过科举考试踏入仕途。但是,即使科举制度开创之后,也并不是唯一的做官途

晚清最后一位封疆大吏,大清已灭亡他仍在率兵作战,还差点成功了

1912年2月12日,隆裕太后以皇帝的名义宣读了《清帝退位诏书》,两百多年的清朝寿终正寝,封建制度的终结。大清的灭亡,并不影响顽固派对他的愚忠。晚清有这样一位封疆大吏,清朝都灭亡了,他还依旧率部向革命

谭嗣同的父亲是封疆大吏,在他被处死之时,为其求情的却是张之洞

在清朝末期,戊戌六君子积极主张变法图强,却因为触犯顽固派的利益而遭到了慈禧太后的杀害,戊戌六君子虽然都有很厉害的家世,但最终却也难逃一死。而这谭嗣同的父亲,在当时更是一位封疆大吏,是湖北的巡抚。但是在

死于太平军之手的清朝封疆大吏有哪些

都说太平天国运动沉重打击了清王朝统治,哪又有何表现呢?看看清朝都有哪些封疆大吏死于太平军之手吧。首先,得明确清朝何种官职可称为之「”封疆大吏”?答案是总督、巡抚等省一级的最高文职官员,其权力大,地位显

清朝两位牛人,最初选择花钱买个官当,最终都成为封疆大吏

古语云“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老祖先用此诗句来告诫人们,要好好读书,将来考取功名,才能赚到更多的钱,娶到更漂亮的媳妇,同时,读书也成为了广大平民百姓唯一改变命运的机会,但到了清朝时期,出仕

清末权势最为显赫的封疆大吏

  李鸿章简介:李鸿章(1823——1901)晚清军政重臣,淮军创始人和统帅,洋务运动的主要倡导者。字子黻、渐甫,号少荃、仪叟。安徽合肥人。道光二十七年(1847)中进士。李鸿章简介知多少?我们一起来

八国联军进京,封疆大吏 ”东南互保”拒救慈禧,结果如何

封建社会里,天子有难,各地勤王救主,那是天经地义的事情。然而就有那么一批大臣,就不卖账,那就是「”东南互保”的那帮臣子们,拒绝救慈禧,那他们的命运又会怎样呢?东南互保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向北觉得要解释

曹魏最年輕的封疆大吏,攻滅外族光復漢土數千里,卻被一平民殺死

我們閱盡鉛華,只為呈現不一樣的歷史。縱觀三國歷史,曹魏政權幾乎占盡天時地利之便,因此得到無數能臣武將爭相投效。頗為有趣的是,在三國中晚期,一位名叫毌丘儉的文臣,卻在軍事領域大放異彩——他戰功卓著,亦曾

曹魏最年輕的封疆大吏,攻滅外族光復漢土數千里,卻被一平民殺死

我們閱盡鉛華,只為呈現不一樣的歷史。縱觀三國歷史,曹魏政權幾乎占盡天時地利之便,因此得到無數能臣武將爭相投效。頗為有趣的是,在三國中晚期,一位名叫毌丘儉的文臣,卻在軍事領域大放異彩——他戰功卓著,亦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