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两位牛人,最初选择花钱买个官当,最终都成为封疆大吏

Posted 封疆大吏

篇首语:归志宁无五亩园,读书本意在元元。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清朝两位牛人,最初选择花钱买个官当,最终都成为封疆大吏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清朝两位牛人,最初选择花钱买个官当,最终都成为封疆大吏

古语云“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老祖先用此诗句来告诫人们,要好好读书,将来考取功名,才能赚到更多的钱,娶到更漂亮的媳妇,同时,读书也成为了广大平民百姓唯一改变命运的机会,但到了清朝时期,出仕当官已然不必一定要读书考举,只要花上一笔钱,便能当上一个小官。就像笔者今日所带来的这2位,闲来无事,花了一笔钱财各自买了一个官,最终,两人都成了封疆大吏,一人成了名臣,一人成了名将,堪称传奇——

一、李卫

对于李卫的认识,相信很多人都是从《李卫当官》电视剧中熟悉的,但与电视改编不同,真实历史上的李卫可是家境殷实,而与剧情一致的是,李卫自小不喜欢读书,因此,长大后,斗大的字不识几个。到了31岁那年,整日无所事事的李卫,不知怎么的,一时心血来潮,想着当官,于是乎,便从家中拿出了一笔钱财,捐了个员外郎的官职。

员外郎在当时,属于从五品,品级算是比较高,当时应该花了不少的钱,入职后,由于李卫做事勤勤恳恳,又善于处理事情,两年后,便被朝廷调到了户部,担任郎中一职,这是个正五品的职衔,这算是小升了一下。

康熙驾崩后,雍正登基称帝,李卫迎来了人生中的转折点,更是巅峰期,他被雍正派到了云南,担任盐驿道,几年后,由于在盐驿道任上政绩斐然,将一切事务处理的井井有条,令雍正十分满意,随即将其升调为布政使,这可是响当当的从二品官衔呀,相当于现在的一个省的财政厅长,实实在在的权利。

一年后,也就是1725年,越干越顺手的李卫又一次迎来了升官,他被雍正任命为浙江巡抚,主政一省的大小事务,成了一地的封疆大吏,而又过了一年,也就是1726年,雍正看其将浙江治理得不错,一高兴,又让其兼任两浙盐政使,主要监管盐务。

又过了一年,李卫又被调任浙江总督,官居一品大员,升迁速度之快,令人瞠目结舌,不过我们也从中能窥测一二,李卫的才能一定是卓越的,不然也不会得到朝廷的重用,雍正的信赖,一次次的将一个个重要的职位交给他。

当然,总督之职还没达到李卫官职的顶峰,后来的他,又一路如同坐火箭一般,先后担任了兵部尚书、刑部尚书、直隶总督等职位,成为了雍正的左膀右臂,一代名臣。

二、岳钟琪

岳钟琪,原籍凉州人,南宋名将岳飞的第21世孙,其出身在武将世家,其父是清朝著名的将领岳升,时任四川提督。曾随康熙远征葛尔丹,立下了赫赫的战功,去世后,更是被雍正追谥为“敏肃”,而岳钟琪自由受到其父的影响,除了每日研读经史外,骑马射箭更是一样不落。

不过令人感到意外的是,岳钟琪长大后,并没有受其父亲恩荫走上仕途,反之却拿出一笔钱去捐了个后补知府的职位,时年24岁。后来,由于边境屡屡受到准格尔汗国的骚扰,自由习武的岳钟琪一下子看到了自己的用武之地,随即弃文从武,请命到军中效力,且以此为跳板,到了四川松潘镇中军为将。

从此后,岳钟琪的一生都在战场中度过,为大清立下了赫赫的战功,从四川到西藏,从青海到川陕,再从云贵到伊犁,先后受封为奋威将军,川陕总督,宁远大将军,直到68岁高龄,一直活跃在各地的战场上,不过,也就在那一年,病逝于四川资州。

岳钟琪去世后,乾隆深感惋惜,誉他为“三朝武臣巨擎”,将其形容为支撑三朝的擎天大柱,足以看出岳钟琪对大清所做的贡献了,而也因此,岳钟琪成为了与其先祖“岳飞”一样响彻青史的一代名将。

纵观清朝这2位奇人,他们不以世俗的方式来出仕,反之拿出钱财解决,以快速的方式进入官场,而最初二人所捐的职位,不过都是虚职,并无实权,但是,两人愣是将自身的才能发挥到了极致,一文一武,均受到了皇帝的器重,最终各自都成为了封疆大吏,一个名臣,一个名将,着实令人感到惊奇。

相关参考

古代一“富二代”,花钱买官终成封疆大吏,皇帝宠信百姓爱戴

在中国古代,有些人为了做官,通过各种关系花钱买官。在做官之后,就开始利用手中的权力,剥削、压榨百姓,搞得是天怒人怨,甚至是遗臭万年。而在清朝时期,有一个“富二代”,花钱买了一个小官,因政绩较为突出,最

清朝皇帝想节约都做不到?只能大手大脚的花钱

咱们从咸丰亲政的时候说起,他想和他父亲道光一样躬身节省。咸丰有一身新的杭纱套裤,因为不小心烧了一个蚕豆大的小窟窿,身边的太监说丢了吧,咸丰再三惋惜说道:物力艰难,弃之可惜,尽量补补吧。后来咸丰皇帝才知

主力军舰都是特价品或缩水货,清朝仍嫌花钱多

定远舰模型关于甲午战争的中日海军,有很多的话题值得讨论。对于北洋水师为何战败,原因也是多方面的,并非简单的一两个因素。但是,从北洋水师发展过程中的一些事例,我们却能发现某些特殊现象,对战败结局确实存在

谭嗣同的父亲是封疆大吏,在他被处死之时,为其求情的却是张之洞

在清朝末期,戊戌六君子积极主张变法图强,却因为触犯顽固派的利益而遭到了慈禧太后的杀害,戊戌六君子虽然都有很厉害的家世,但最终却也难逃一死。而这谭嗣同的父亲,在当时更是一位封疆大吏,是湖北的巡抚。但是在

有四位牛人得到它,最终却都死不瞑目

在中国历史上,有一个封号特别牛却非常不吉利的封号,非大功劳者得不到,然而事情就这么诡异,谁得到谁就死不瞑目!这就是武安君封号!武安君的意思是:武安者,以武功治世、威信安邦誉名。最早出自西周,历朝历代国

死于太平军之手的清朝封疆大吏有哪些

都说太平天国运动沉重打击了清王朝统治,哪又有何表现呢?看看清朝都有哪些封疆大吏死于太平军之手吧。首先,得明确清朝何种官职可称为之「”封疆大吏”?答案是总督、巡抚等省一级的最高文职官员,其权力大,地位显

明朝买个“大学”上要花多少钱

买卖文凭之事,古今中外并不鲜见。比如,现在常见的大学招生指标,在古代便买卖兴隆。因为敛财快,这甚至成为朝廷弥补国库亏空的一种手段。古代大学毕业生“包当官”有人认为大学体制是西方人创造,其实不然。中国古

三国这个地方,出了两位顶级谋士,一人堪比张良,一人牛过诸葛亮

乱世三国时期,涌现出很多谋士,但能被称为顶级谋士的牛人,却屈指可数。令人惊讶的是,有两位三国时期的顶级谋士,都出自一个地方。这究竟是哪个地方呢?又出了那两位牛人呢?颍川,因颍水得名,属于豫州八郡之一,

县令花80万两白银买个小妾,却把她当祖宗供着,一年后官居二品

在古代,朝廷里做官想要得到提拔升职,主要有两个途径,其一就是自己有能力可以做出政绩,进而被朝廷赏识委以重任。其二则是偏门左道,像大清朝的和珅权倾朝野,且是巨贪一个,不少大清官员为了巴结讨好都暗中给他送

大清朝历史上竟可花钱免罪

清朝乾隆年间,官场上流行一种议罪罚款的制度,说白了,就是官员犯了错,上缴一部分议罪银便可免罪。这是有明确条文规定的,比如在《钦定吏部处分则例》卷四十八中载明:官员承问引律不当,将应拟‘斩’、‘绞’人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