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西族独特的饮食文化是啥 纳西族饮食
Posted 纳西族
篇首语:学问勤中得,富裕俭中来。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纳西族独特的饮食文化是啥 纳西族饮食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纳西族独特的饮食文化是啥 纳西族饮食
纳西族是一个善于接受先进文化的民族。如纳西族的烹调技艺,既深受汉、藏民族的影响,又保留了本民族的特色。纳西族居住的坝区和大研镇均具有相当高的烹调技术。请客一般都用“八大碗”、“三碟水”待客。常吃杂锅菜。还有“清蒸虫草鸭”、“天麻贝母鸡”、“猪血米灌肠”、“雪莲花拼盘”、“春铜火锅”、“丽江火烤粑”、“吹肝”等名菜。
纳西族不论城镇、农村,都是一日三餐。早、午餐一般面食多,种类有火腿粑粑、水焖粑粑、火烤粑粑、葱花粑粑、“锅边转”、“两面黄”、馒头、花卷、包子等。早餐还佐以清茶、酥油茶或菜汤、糊面汤,再加一些辣酱、咸菜之类。午餐一般要加一两个菜。晚餐一般吃大米饭或大米、玉米混合饭,有青菜汤另加腊肉、炒荤菜、素菜或煮杂锅菜、火锅等蔬菜副食。纳西族每年冬腊月户户杀年猪,有制作火腿、腊肉、腊猪头、腊肠、猪肝酢、吹猪肝等腌味品以储藏的习惯。
纳西人勤劳节俭,喜欢喝酒、饮浓茶,爱吃酸、辣,甜味的食品。泸沽湖摩梭人,男女均爱吸份未状的“兰花烟”,吃自制的带酸味的“棱里玛酒”。主妇在每年杀年猪后,要赶做储存腌肉。丽江的火腿粑粑、宁菠的琵琶肉,沪估湖地区的酸鱼和鱼干,都味美可口,是纳西人待客或馈赠亲友的佳品。
纳西饮食文化与民族节日之祭祀活动有紧密联系。与婚丧大事紧密联系。节日必有祭祀,祭祀必有饮食供品。家祭,公祭都有约定俗成的饮食谱子。就以大年三十晚上之大年饭这一餐为例,家祭礼仪之隆重,菜肴之丰盛均为一年家庭生活中之最。
此外,纳西族的饮食风情多受东巴教的影响。他们禁食马、狗、猫、蛙,朔日和望日不得杀生,日蚀和月蚀时不许吃饭。烹茶时不可以水溅火塘,大年初一早餐禁荤,家有属猪的人,猪日不得杀猪。
山珍水味、物产丰饶,世代生息繁衍在这里的纳西族人民崇尚文化,博采从长,创造了独具特殊异香的饮食文化,这也是丽江古城这个世界文化遗产的一部分。纳西族人民以独具魅力的纳西族歌舞和风味独特的纳西族餐饮文化相融合,让游客在品尝纳西族各种风味佳肴的同时,尽领民族歌舞之真韵
相关参考
纳西族习惯一日三餐,主食以小麦、玉米和大米为主,加工制作成窝头、馒头、粑粑、米饭等花样,山区杂以洋芋、荞和青稞,喜喝酥油茶,常吃杂锅菜、火锅和大块肉。城镇、坝区的烹调技术较高,待客时,饭前多设海棠、瓜
丽江地处横断山脉,“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山珍水味、物产丰饶,世代生息繁衍在这里的纳西族人民崇尚文化,博采从长,创造了独具民族特色和地主特色的饮食文化,这也是丽江古城这个世界文化遗产的一部分。纳西
同其他民族的丧葬音乐一样,纳西族的丧葬也有一套固定不变的仪式规范。白沙细乐的乐队由一位年长的人负责组织领导,严格按照规定的仪式进行演奏,同时,每个仪式都配上了相应的乐曲。纳西族的丧事一般分为3天。3天
“热美蹉”亦称“窝惹惹”,是流传数千年的集体民族习俗歌舞,少则十余人,多则几百人,参舞者手拉手围成圆圈,按顺时针方向踏歌,边唱边舞,男发出“窝热热”的声音,女的“哎嘿嘿”伴声颤音相应和,歌词可唱逝者的
东巴画常以东巴教中的诸鬼神为绘画对象。最有名的布卷画《什罗神路图》和《民间神路图》各长5米左右,绘有几百个鬼神。布卷画《什罗展》画面正中上方为大鹏鸟,左边为金鹿,右边为人面狮,正中为东巴祖师丁巴什罗像
纳西族的民间舞蹈分为歌舞、乐舞、表演性舞蹈、宗教舞蹈四类。(一)歌舞纳西族的民间歌舞很多,具有代表性的有《热美磋》、《喂默达》、《阿丽哩》等。其中《热美磋》俗称“热热磋”或“窝热热”,属于世界上稀有的
东巴教是丽江纳西族的传统宗教,依“东巴”得名。东巴意为“祭司”,以父子传承或师徒相传。他们不脱离劳动,在应别人之请时主持各种宗教仪式。仪式中东巴念诵很多经书。这些经书由东巴手抄笔录而成,用象形文字记载
纳西族民居建筑的地域特色纳西族是一个在思想上十分开放、文化上善于学习的民族,博采众长,在民居建筑中吸纳了汉族的青瓦白墙、白族的门窗雕刻、藏族的木柱画栋等优点,融合多民族文化元素于一体,形成美观、独特、
东巴文化是指纳西族古代文化,因保存于东巴教而得名。东巴文化是以纳西族古老的宗教——东巴教为载体,以东巴教所用经书为主要记录方式而存在于纳西民众中的独特的民族文化。东巴文化形成于唐宋时期,有近千年的历史
纳西族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民族,在这个被世人称之为“象形文古国”的纳西人生活区域内,纳西人所创造出来的独特的象形文字不但创造了一种辉煌的古文明,而且丰富了纳西族乃至中国的古文化。7月28日,生活报踏访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