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西族“白沙细乐”的传统仪式是啥

Posted 纳西族

篇首语:讨厌自己明明不甘平凡,却又不好好努力。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纳西族“白沙细乐”的传统仪式是啥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纳西族“白沙细乐”的传统仪式是啥

同其他民族的丧葬音乐一样,纳西族的丧葬也有一套固定不变的仪式规范。白沙细乐的乐队由一位年长的人负责组织领导,严格按照规定的仪式进行演奏,同时,每个仪式都配上了相应的乐曲。纳西族的丧事一般分为3天。3天所演奏的顺序和乐曲都有所不同。

第一天为“悬白”。悬白事纳西族的一中风俗,家中有人去世的时候,将一个白纸糊的灯笼悬挂在大门前,表示家中要办丧事。第一天的下午,要在死者灵前进献3次贡品。在第二次献贡品时,乐队演奏《笃》。献贡品之后,要朗诵祭文,乐队则奏《一封书》。这时亲友纷纷前来凭吊死着,乐队演奏《笃》。

第二天为“正祭”。正祭也叫祭奠,是丧事中最为重要的一天。

最开始是“奠主”,此项仪式进行时,乐队演奏《公主哭》。在接下来的仪式中,乐队奏《一封书》。在亡者的子女们哭灵之际,乐队则演奏《笃》。下午,亲友们坐在一起,聆听白沙细乐,以音乐来寄托对王者的哀思。一般式将《笃》、《一封书》、《三思吉》、《阿丽哩格吉拍》连缀一起进行演奏。晚上,表演者站成一横排,面对灵台,齐唱《挽歌》。

随后,表演《弓剑舞》和《赤脚舞》,表演者手持松毛绕桌而舞,每舞一周则停下来向死者歌唱。然后,如此不断反复。按纳西族的风俗,如果死者是男要跳9次,如果死者是女则只跳7次。在舞蹈之时,乐队以《一封书》伴奏。

第三天为“送灵”。送灵即出殡。在行走之时,演奏者之前,灵柩紧随其后。其曲目为《笃》和《一封书》。白沙细乐的乐队按习惯并不用将灵柩送至墓地,在半路即可回家。至此,白沙细乐为期3天的丧葬音乐方告结束。

解放前,乐队参加丧事活动时演奏的曲目都分场合且有严格的规定,可以称白沙细乐为丧葬礼乐,其后因丧葬习俗的改变而未能在民俗场合中完整演奏,现在参丧事活动时演奏的曲目和规矩都比较随意了。

随着社会进步,白沙细乐已不再以民俗的形式存在,而是以自娱自乐的表演形式逐渐渗透到广泛和频繁的社交活动中。无论起房盖屋、节日庆典、宗教礼仪、群众集会等场所都能找白沙细乐的踪影。

相关参考

纳西族“白沙细乐”主要有啥民族风格

白沙细乐的乐队由纳西族乐器组合而成,从中也体现出多民族文化融合的现象。乐器按照演奏方式的不同可以分为3个乐器组:一为吹管乐器,有竖笛、横笛、波伯。其中横笛是主奏乐器,而波伯则是纳西族特有的竹制乐器。二

纳西族“白沙细乐”有着怎样神秘的说法

这一说法相似的亦有清末的《丽江县志》的记载:“现实元太弟革囊渡江,其音乐相传有胡琴、筝、笛、诸器,其调有《南北曲》、《叨叨令》、《一封书》、《寄生草》等名。及奠期,主人请乐工奏曲灵侧,名曰‘细乐’,缠

东巴教的宗教仪式是啥 纳西族宗教信仰

东巴教是丽江纳西族的传统宗教,依“东巴”得名。东巴意为“祭司”,以父子传承或师徒相传。他们不脱离劳动,在应别人之请时主持各种宗教仪式。仪式中东巴念诵很多经书。这些经书由东巴手抄笔录而成,用象形文字记载

纳西古乐为何被称为“音乐化石” 纳西族音乐

纳西古乐由《白沙细乐》、《洞经音乐》和皇经音乐组成(皇经音乐现已失传)。纳西古乐融入了道教法事音乐,儒教典礼音乐,甚至唐、宋、元朝的词、曲牌音乐,形成了它独特的灵韵,被誉为“音乐化石”。纳西古乐有着一

纳西古乐为何被称为“音乐化石” 纳西族音乐

纳西古乐由《白沙细乐》、《洞经音乐》和皇经音乐组成(皇经音乐现已失传)。纳西古乐融入了道教法事音乐,儒教典礼音乐,甚至唐、宋、元朝的词、曲牌音乐,形成了它独特的灵韵,被誉为“音乐化石”。纳西古乐有着一

纳西族“二簧”是怎样演奏的 纳西族乐器

二簧,纳西族弓拉弦鸣乐器。形同汉族京胡,音色脆亮,用于演奏“白沙细乐”和“纳西古乐”。流行于云南省丽江纳西族自治县。形制与京剧伴奏乐器京胡相同。琴筒竹制,圆筒形,多使用一截两端通透的毛竹筒制作,筒长

纳西族“二簧”是怎样演奏的 纳西族乐器

二簧,纳西族弓拉弦鸣乐器。形同汉族京胡,音色脆亮,用于演奏“白沙细乐”和“纳西古乐”。流行于云南省丽江纳西族自治县。形制与京剧伴奏乐器京胡相同。琴筒竹制,圆筒形,多使用一截两端通透的毛竹筒制作,筒长

纳西胡琴究竟是啥样的 纳西族乐器简介

纳西胡琴,纳西族弓拉弦鸣乐器。因饰龙头和琴筒较大,纳西族又称其为龙头胡琴和大胡。形制较为古朴,音色柔和浑厚,用于“白沙细乐”和“纳西古乐”。流行于云南省丽江纳西族自治县。外观与湖南花鼓戏的长筒式大筒

纳西胡琴究竟是啥样的 纳西族乐器简介

纳西胡琴,纳西族弓拉弦鸣乐器。因饰龙头和琴筒较大,纳西族又称其为龙头胡琴和大胡。形制较为古朴,音色柔和浑厚,用于“白沙细乐”和“纳西古乐”。流行于云南省丽江纳西族自治县。外观与湖南花鼓戏的长筒式大筒...

纳西族“热美蹉”的起源及特色是啥

“热美蹉”亦称“窝惹惹”,是流传数千年的集体民族习俗歌舞,少则十余人,多则几百人,参舞者手拉手围成圆圈,按顺时针方向踏歌,边唱边舞,男发出“窝热热”的声音,女的“哎嘿嘿”伴声颤音相应和,歌词可唱逝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