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人物 清朝最后一位状元,字迹清秀流利就像是印刷体一样

Posted 状元

篇首语:男儿欲遂平生志,五经勤向窗前读。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历史人物 清朝最后一位状元,字迹清秀流利就像是印刷体一样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历史人物 清朝最后一位状元,字迹清秀流利就像是印刷体一样

科举制度自产生开始直至结束,在一千多年的时间里涌现出了百万计的举人,十多万的进士,可能够成为“状元”的就仅仅只有638人(不算武状元),能在众多书生之中脱颖而出成为状元的人每个都是人中龙凤,没有极高的智商以及顽强的毅力根本无法夺魁,想成为状元,仅仅会写文章可还不够,古人说“字如其人”,必须还得写得一手好字。> >中国最后一位状元叫刘春霖,生于1872年,让人比较惊讶的是,刘春霖家十分贫寒,其祖辈世代都是农民,父亲只是府衙里的一个小衙役,母亲是济南知府家中的一个女仆,刘春霖小时候和父母在济南生活,过得十分艰难,没有人会觉着这个穷人家的小孩会是未来的状元,刘春霖的人生转折点是在六岁的时候,其哥嫂生活条件变好了后,父亲就将他送回老家托给哥哥抚养。>在哥嫂家中,刘春霖开始接触书籍,哥哥只教了他基本的知识,可他学得很快,一年后便可以朗读古籍,哥哥见他读书有天分就出钱让他去私塾读书,刘春霖天资聪慧学习又刻苦,深得老师的喜爱,没过几年,家人派他前往莲池书院学习,那可是当时北方最高的学府,刘春霖在书院学习了十余载,深得书院院长吴汝纶赏识。> >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光绪三十年(1904年),刘春霖中了状元,震惊乡里,回乡后知府派人敲锣打鼓三天三夜,之后刘春霖被派往日本留学,归来后担任资政院议员,辛亥革命后担任袁世凯的总统府内史,可在国民政府担任了十多年后,刘春霖愤恨官场的腐败,自己又没法清扫这种腐败恶习,一气之下在1928年归隐北平,虽说不再过问政事,可对国家的前途依旧很关心。> >归隐期间,刘春霖在家练习书法,研究古籍,他兴趣十分广泛,精通音韵,书画、历史、古文,刘春霖当年之所以能中状元就和他的字有关,刘春霖的殿试的字就和现在的印刷体没多大区别,当年慈禧正在筹办大寿,但由于内忧外乱她十分烦躁,便想从科举考试的文章中找点乐子,当她翻开刘春霖的卷子时,看到字迹清秀流利,整洁大方,而且文藻华丽,一下子让慈禧眼前一亮,便亲自给刘春霖提名状元,可见一个人的字有多重要了。>1937年7月7日,日军大军进入北平,曾和刘春霖一起去日本留学的好友王揖唐选择给日本人卖命,为了状元这个招牌,王揖唐便前去邀请刘春霖出任北京市长的职位,刘春霖大怒,不仅严词拒绝还把王揖唐给臭骂了一顿,王揖唐被羞辱之后怀恨在心,第二天便带兵抄了刘春霖的家,将其驱赶出门,刘春霖无家可归之后只好花钱找关系说情,花了重金之后刘春霖以及家人才得以进门,从此刘春霖便闭门谢客。经过这件事后刘春霖被气出了心脏病,在1944年的时候发病,与世长辞,享年72岁。

相关参考

字迹比印刷的还漂亮

在中国历史上,朝廷为了选拔人才,也是绞尽脑汁,自从隋炀帝开创科举制度后,寒门学子有了入朝为官的机会,科举制度也影响了中国一千多年的历史。据不完全统计,1300多年来,共产生过近600名状元(不包括武状

历史秘闻 字迹比印刷的还漂亮

在中国历史上,朝廷为了选拔人才,也是绞尽脑汁,自从隋炀帝开创科举制度后,寒门学子有了入朝为官的机会,科举制度也影响了中国一千多年的历史。据不完全统计,1300多年来,共产生过近600名状元(不包括武状

历史人物 字迹工整宛如印刷体

黄纬禄作为我国火箭与导弹控制技术专家和航天事业的奠基人之一的黄纬禄院士已与世长辞,但他留给国家与后人的成就、科研精神至今鼓舞着我们。其实,黄纬禄在学生时代就是一位资深学霸,东南大学档案馆中收藏了一本黄

字迹工整堪比印刷,令现代书法家汗颜

导读:早在隋唐之前,朝廷为了选拔人才,基本采用的都是“察举制”,举孝廉便是察举制的一种。这种方式有个很大的弊端,没有背景的寒门子弟很难有机会得到举荐,其报国之才能逐渐被埋没,对于朝廷来说,也是一种巨大

历史秘闻 字迹工整堪比印刷,令现代书法家汗颜

导读:早在隋唐之前,朝廷为了选拔人才,基本采用的都是“察举制”,举孝廉便是察举制的一种。这种方式有个很大的弊端,没有背景的寒门子弟很难有机会得到举荐,其报国之才能逐渐被埋没,对于朝廷来说,也是一种巨大

中国科举史最后一位“三元”状元陈继昌简介 陈继昌结局如何?

  从古至今,中国科举史上一共只出了13位连中三元的文科状元,清朝时期的陈继昌就是最后一位“三元”状元。  三元即解元、会元、状元,清朝200多年里一共就出了两位,陈继昌就是其

历史人物 中国科举史最后一位“三元”状元陈继昌简介 陈继昌结局如何

  从古至今,中国科举史上一共只出了13位连中三元的文科状元,清朝时期的陈继昌就是最后一位“三元”状元。  三元即解元、会元、状元,清朝200多年里一共就出了两位,陈继昌就是其中一位,而且他最后的殿试

清朝历史 慈溪选的状元竟是最后一名

古代考状元成绩最好的中,这似乎是自然规律,然而在手头上却亲自点过一位考得最差的状元,还好这位状元最终的表现非常不错,不然慈禧肯定又得背一条罪名了。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光绪二十年,也就是1894年,是慈

却沦为杨秀清内室! 中国史上唯一一位女状元

...,即便是研习诗书琴棋画,也不会抛头露面。然而,到了清朝时期,有一位女子却打破了千年传统,自小便勤学好问,才华满腹,后来更是参加了科举考试,一举夺魁,成为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位女状元,一时间风光无几,名满天...

相隔1300年,中国第一位状元和最后一位状元的人生竟如此相似

聊如今的高考,说古代的科举考试,人们往往对状元感兴趣,科举作为古代行之有效的人才选拔制度,自隋炀帝大业元年(605年)进士科的创设,到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废除科举,科举制在中国历史上存在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