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举史最后一位“三元”状元陈继昌简介 陈继昌结局如何?

Posted

篇首语: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中国科举史最后一位“三元”状元陈继昌简介 陈继昌结局如何?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中国科举史最后一位“三元”状元陈继昌简介 陈继昌结局如何?

  从古至今,中国科举史上一共只出了13位连中三元的文科状元,清朝时期的陈继昌就是最后一位“三元”状元。

  三元即解元、会元、状元,清朝200多年里一共就出了两位,陈继昌就是其中一位,而且他最后的殿试还是抱病参加的,还能夺得状元,足见其才华之高了!

  陈继昌的曾祖父陈弘谋是乾隆时期的宰相,为清朝历史上著名的清官、名臣。

  光说不练假把式,陈继昌既然能连中三元,有什么事情能证明他的才学之高吗?

  民间广为流传着一个陈继昌续对挑夫的故事,说的是陈继昌用对联救人性命的事。

  陈继昌赴京赶考的那一年,他在一个河边休息,突然就遇到一位想要跳河轻生的年轻男子。陈继昌拦住了男子,并一直劝说男子遇到何事竟要舍弃性命?男子告诉陈继昌,他说自己自幼便苦读诗书,他刚刚竟然输给了两个挑担的村夫,他没有脸面再活在世上。

  陈继昌又细细问了许多,这才知道,原来这个人也是进京赶考的考生,与他同行的还有两个挑夫,刚才那两个挑夫就对他说:“书生你进京赶考,想必一定满腹经纶了,你看我们二人一人挑了一百多斤的东西,给你出个上联,你若对不上来,就替我们挑担。若对的上,我们就挑着你走。”

  男子自信心爆棚,自以为不会被两个村夫给比下去,就答应了这个赌约,谁知最后他竟对不上来,因为挑夫出的上联是:“人轻担重轻挑重”。愿赌服输的他只好认命挑担子,谁知道他力气太小,挑不动,最后就被两个挑夫嘲笑奚落了一番,他颜面无存,便来寻死。

  听完男子的遭遇,陈继昌笑道:“还以为什么事呢?我马上就给你对上来,你就别寻死了。”然后就听他对到:“脚短路长短走长”。

  陈继昌对对联十分神速,对出了不少妙对、难对甚至是绝对。

  除了妙对挑夫,陈继昌还有一个对子也十分精妙。这件事依然发生在陈继昌赶考的路上,他走进一个村子,看到全村人都围着一口没有水的井,每个人的神色都不太好。陈继昌随便问了一个人,才知道这是全村人凑钱打的井,本来有水的,但是昨夜来了一位跛脚道人,他用木炭在井壁上写了“弯腰桃树倒开花,蜜蜂仰采”七个字,大家猜测只要能对出下联,井里就能出水了。

  陈继昌心道这有何难,捡起地上的木炭就接着道士的上联写到:“歪嘴石榴斜张口,喜鹊横勘”。

  说来也奇怪,陈继昌写完以后,井里竟然真的冒出了水。

  陈继昌考中状元以后在朝中任职,是著名的清官,后来因病辞官,卧床三年,病逝于家中。

相关参考

历史人物 历史上最后一位三元及第状元陈继昌简介,陈继昌有后人吗

简介陈继昌在翰林院修撰国史三年后,被派放外任。历任陕西、甘肃、顺天等乡试典试官。道光六年(1826)任会试同考官。道光十年后,历任山东兖州知府、直隶保定知府、通水河道巡察、江西按察使等职。曾任山西、直

竟拿人参当干粮 揭秘大清朝最土豪的状元

前几天给大家介绍了大清朝第一个三元状元钱棨,过了39年后,大清又出现了一位连中三元的幸运儿。这个比钱棨更幸运的幸运儿,叫陈继昌,广西临桂人,也是广西在大清朝的第一个状元。相比钱棨,陈继昌拿这个“三元”

竟拿人参当干粮 揭秘大清朝最土豪的状元

前几天给大家介绍了大清朝第一个三元状元钱棨,过了39年后,大清又出现了一位连中三元的幸运儿。这个比钱棨更幸运的幸运儿,叫陈继昌,广西临桂人,也是广西在大清朝的第一个状元。相比钱棨,陈继昌拿这个“三元”

历史上第一个 ”连中三元"的状元家乡——定州

状元是中国的特产,是中国科举制度诸多名词中最为炫耀的一个。科举制选状元肇基于隋,确立于唐,完备于宋。从唐高祖武德五年(622年)科举考试开始,至清光绪三十年(1904年)最后一次科考,凡1282年间历

相隔1300年,中国第一位状元和最后一位状元的人生竟如此相似

聊如今的高考,说古代的科举考试,人们往往对状元感兴趣,科举作为古代行之有效的人才选拔制度,自隋炀帝大业元年(605年)进士科的创设,到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废除科举,科举制在中国历史上存在130

唯一一位状元驸马郑颢简介 郑颢最后结局

  中国传统戏剧黄梅戏中,有一回经典曲目《女驸马》。讲述女主角原本为救情郎离家,阴差阳错参加科举,还高中状元。最后被皇帝钦点为驸马,迎娶公主。洞房花烛之夜,将实情告知公主,得到皇帝宽恕的故事。  状元

中国最年轻的状元莫宣卿简介 莫宣卿结局如何?

  从唐高祖时的第一个科举状元孙伏伽开始算起,一直到清朝最后一个状元刘春霖为止,中国科举史上一共出了777为文武状元。  现代的中考、高考我们将之称为“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知识

历史人物 晚清诗人、文学家陈衍简介,倡办国学会

人物成就陈衍通经史训诂之学,特长于诗,与郑孝胥同为闽派诗的首领人物。光绪十二年(1886)在京时,与郑孝胥标榜"同光体"。他提倡"三元"之说,即"上元开元,中元元和,下元元v"。他认为这是古近体诗的三

历史人物 唯一一位状元驸马郑颢简介 郑颢最后结局

  中国传统戏剧黄梅戏中,有一回经典曲目《女驸马》。讲述女主角原本为救情郎离家,阴差阳错参加科举,还高中状元。最后被皇帝钦点为驸马,迎娶公主。洞房花烛之夜,将实情告知公主,得到皇帝宽恕的故事。  状元

历史人物 中国最年轻的状元莫宣卿简介 莫宣卿结局如何

  从唐高祖时的第一个科举状元孙伏伽开始算起,一直到清朝最后一个状元刘春霖为止,中国科举史上一共出了777为文武状元。  现代的中考、高考我们将之称为“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知识分子这个群体在古代的数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