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人物 晚清诗人、文学家陈衍简介,倡办国学会

Posted 通志

篇首语:不要什么话都跟别人讲,你说的是心里话,他们听的是笑话。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历史人物 晚清诗人、文学家陈衍简介,倡办国学会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历史人物 晚清诗人、文学家陈衍简介,倡办国学会

人物成就

陈衍通经史训诂之学,特长于诗,与郑孝胥同为闽派诗的首领人物。光绪十二年(1886)在京时,与郑孝胥标榜"同光体"。他提倡"三元"之说,即"上元开元,中元元和,下元元v"。他认为这是古近体诗的三个演变阶段,第一个高峰在唐玄宗开元年间,第二个高峰在唐宪宗元和年间,第三个高峰在宋哲宗元v年间。而继承"三元"的就是清代同治、光绪间的"同光体",也即他所倡导的诗风。他自己作诗,着重在学习王安石、杨万里的曲折用笔,骨力清健,与陈三立、郑孝胥、沈曾植、陈宝琛等,风格都不同。他一生宣扬"同光体"成就,对近代旧诗坛,发生过广泛影响。

主要作品

民国4年(1915年),李厚基聘沈瑜庆、陈衍为《福建通志》正、副总纂,陈衍与沈家为姻亲,其姐陈仲容为沈瑜庆长兄沈玮庆的继室。受聘之后,沈瑜庆仍留居上海。一切皆由副总纂陈衍负责,

著有《石遗室丛书》,收书18种,116卷,其中除辑录校补者 8种外,自著10种,包括《石遗室文集》12卷,《石遗室诗集》6卷,《石遗室诗集补遗》1卷,《说文举列》7卷,《朱丝词》2卷等。有家刻本。《丛书》外,又有《石遗室诗话》32卷、《续编》6卷,《辽诗纪事》12卷、《金诗纪事》16卷、《元诗纪事》24卷,都有商务印书馆排印本。《石遗室论文》 5卷、《史汉文学研究法》1册,都有无锡国学专修学校排印本。又选有《近代诗钞》24册,《宋诗精华录》4卷,皆为商务印书馆排印本。

个人经历

陈衍自幼随祖父读书写字诵诗, 10岁时已读完《书》、《诗》、《礼》、《易》等国学经典,能将“六朝人文长篇若两都若哀江南诸赋皆背诵如流”,且“终年为诗,日课一首”,还对唐、元、明人笔记、小说广有涉猎。但他在考场上并不如意,屡试屡败,好不容易在光绪八年(1882年)才中举,当时二十七岁,同榜者中还有后来的外国名著翻译家林纾。

1886年曾入台湾巡抚刘铭传幕府,随军招抚当地土著。1886年在北京时,与郑孝胥共同标榜“同光体”,并成为“同光体”闽派的代表人物,其评论著作有《石遗室诗话》。 1895年三、四月间,陈衍到京会试,时值甲午中日战争后期,清政府派李鸿章为全权代表赴日求和签署《马关条约》,举国哗然。陈衍起草、并与林纾等人联名上书都察院,反对割让辽东半岛、台湾等领土。1897年夏,陈衍被公推为《求是报》主笔,在其主事期间,《求是报》的内容包括社论、谕旨恭录、中外新闻、中外法律法规、译文和逸闻、理论科学的译介和小说连载等等,而且每期都有针对中国现状的论说,因此读者日多,风行一时。当时的湖广总督张之洞正是由《求是报》看出陈衍的卓越的才干,于1898年邀请他到武昌,为其写作,并任《官报》局总编纂。1898年春,京城会试之际,变法呼声正高,陈衍作《戊戌变法榷议》,分议相、议兵等十条,提出自己的变法主张。同年,应经济特科试,不中。戊戌变法失败后,《官报》停办,陈衍筹办《商务报》,以研究实业为主,除了连载他同其下属河濑仪太郎翻译的《银行论》、《货币制度论》、《商业经济学》、《商业地理》、《商业开化史》、《商业博物志》、《日本商律》、《破产律》等外,还连载了《欧美商业实势》,对世界各国的经济情况做了大量翔实报道。1907年陈衍到北京任学部主事、并兼京师大学堂文科教习。1911年清朝灭亡后,到南北各大学讲学。1912年12月起,在梁启超主办的《庸言》半月刊上连载,数十万言的长文,旁征博引,侃侃而谈,甚获好评。后来《石遗室诗话》结集出版,风靡一时。“煌煌巨帙,声教远暨海内外,一时豪俊,奔趋其旗之下。”他要续辑诗话的消息传出后,各地诗人竟“争欲得其一言为荣,于是投诗乞品题者无虚日”。他得意地告诉朋友:“海内诗人寄到之集,已阅过者殆满间一屋,而架上案头,有已选佳句不及收入者,尚不可胜计。”陈衍的诗歌理论对“同光体”诗人的上述主张作了较为系统的总结与发展,具有集大成的意义。他的诗作则瓣香白居易、杨万里,多抒发闲适情趣,涵泳山水妙旨,遣词造句,颇具新意,于“同光体”中自成一家。

1916年起编修《福建通志》,5年后《通志》全稿完成,凡600余卷约1000万字,除盐政、水利等数志外,皆由陈衍一人经营编纂。该《通志》于1938年出版,迄今仍是省志中最为完备的一部。

1933年除夕,钱钟书拜会他,当时已年过七旬,钱其时尚在清华读书。可谓忘年之交。钱在英国留学时陈衍还寄给他自己的诗作,其中有“青眼高歌久,于君慰已奢”诗句。钱钟书早年“好义山、仲则风华绮丽之体,为才子诗,全恃才华为之”,陈衍则批评他:“汤卿谋不可为,黄仲则尤不可为”,因而改弦易辙,奉衍若神明。三十年代初,陈衍仍对钱钟书到国外念文学大惑不解:“文学又何必向国外去学呢!我们中国文学不就很好吗?”

陈衍晚年寓居苏州,与章炳麟、金天翮共倡办国学会,并任无锡国学专修学校教授。1937年8月,陈衍在福州病逝,葬于西门外文笔山。

相关参考

历史人物 晚清维新变法时期干将杨锐简介

清朝人物中文名:杨锐别名:杨叔峤国籍:中国民族:汉族出生地:四川绵竹出生日期:1857年逝世日期:1898年职业:四品卿毕业院校:尊经书院主要成就:参与发起强学会,创立蜀学会,参与戊戌变法;协编《大清

历史人物 如何评价晚清诗人龚自珍

  龚自珍,清朝著名诗人、文学家、思想家以及改良主义的先驱者。他生于公元1792年,去世于公元1841年,字,号定庵,世代官宦世家出生,参加科举考试进入仕途。  龚自珍曾任内阁中书、宗人府主事和礼部主

如何评价晚清诗人龚自珍?龚自珍的诗词

  龚自珍,清朝著名诗人、文学家、思想家以及改良主义的先驱者。他生于公元1792年,去世于公元1841年,字璱,号定庵,世代官宦世家出生,参加科举考试进入仕途。  龚自珍曾任内阁中书、宗人府主事和礼部

历史人物 晚清爱国诗人丘逢甲简介

清朝人物本名:丘逢甲别称:丘仓海、丘秉渊字号:字仙根,又字吉甫,号蛰庵、仲阏、华严子所处时代:清末民初民族族群:汉族出生地:台湾苗栗县铜锣湾出生时间:1864年(甲子年)12月26日(历史lishix

知名人物 岳美中人物简介

·岳美中岳美中,中医学家。一生从事中医医疗和教学工作。较早地提出了专病、专方、专药与辨证论治相结合的原则。善用经方治大病。于中医老年病学领域,有新的创见。倡办全国中医研究班和研究生班,培养了一大批中医

晚清通才刘鹗为何被民间直呼“汉奸”

晚清时代,出过一位通才,他就是刘鹗。其学识博杂,精于考古,长于文学,并在算学、医道、治河等方面均有出类拔萃的成就,被海内外学者誉为“小说家、诗人、哲学家、音乐家、医生、企业家、数学家、藏书家、古董收藏

历史人物 著名文学家 晚清经学家王闿运简介

王闿(kǎi)运(1833—1916)晚清经学家、文学家。字壬秋,又字壬父,号湘绮,世称湘绮先生。咸丰二年(1852)举人,曾任肃顺家庭教师,后入曾国藩幕府。1880年入川,主持成都尊经书院。后主讲于

历史人物 晚清通才刘鹗为何被民间直呼汉奸

  时代,出过一位通才,他就是刘鹗。其学识博杂,精于考古,长于文学,并在算学、医道、治河等方面均有出类拔萃的成就,被海内外学者誉为「小说家、诗人、哲学家、音乐家、医生、企业家、数学家、藏书家、古董收藏

历史人物 古生物学家孙云铸简介 孙云铸的科研成果

孙云铸孙云铸出生江苏高邮,一个盛产名人的地方,是我国著名古生物学家、地层学家,被誉为是我国古生物学的奠基人。他也是中国地质学会的创始人之一,担任过多年北京地质学会理事长,于1979年1月6日与世长辞。

历史人物 著名文史学家 晚清官员李慈铭简介

李慈铭(公元1830年~1894年),晚清官员、文史学家。初名模,字式侯,后改今名,字爱伯,号莼客,室名越缦堂,晚年自署“越缦老人”。会稽(今浙江绍兴)西郭霞川村人。>>光绪六年进士,官至山西道监察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