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人物 晚清维新变法时期干将杨锐简介
Posted 光绪
篇首语:家资是何物,积帙列梁梠。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历史人物 晚清维新变法时期干将杨锐简介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历史人物 晚清维新变法时期干将杨锐简介
清朝人物中文名:杨锐
别名:杨叔峤
国籍:中国
民族:汉族
出生地:四川绵竹
出生日期:1857年
逝世日期:1898年
职业:四品卿
毕业院校:尊经书院
主要成就:参与发起强学会,创立蜀学会,参与戊戌变法;协编《大清会典》,书成后晋升内阁侍读
代表作品:《杨叔峤文集》
恩师:张之洞
兄弟:杨聪
(历史lishixinzhi.com)子女:楊慶昶
杨锐人物
初露头角杨锐出身于四川绵竹书香门第,幼承父兄教养,少年时代即开始显露头角。参加院试时,张之洞将杨锐与其兄杨聪二人比为蜀中当代的苏轼和苏辙。毕业于尊经书院,年最少,尝冠其曹。优贡朝考考取知县。及长,入已升任两广总督的张之洞幕府,任职期间以其卓越的才华与高尚的品格深得张之洞的敬重,成为其重要幕僚。15年中,凡送呈朝廷的奏疏与重要文献,大多出自杨锐之手。
光绪十年(1884年),法军侵犯越南谅山和中国滇桂边境,杨锐力主援越抗法,并促成张之洞起用退职爱国老将冯子材为广西军关外军务帮办,率军出关,奋起反击,打败法军三路进攻,重伤法军司令尼格里,并攻占凉山。捷报传来,杨锐满怀激情,代张之洞草拟了《广军援桂奏稿》,此稿成为近代史上一篇重要文献。
光绪十一年(1885年),杨锐在顺天乡试中,考取内阁中书,获章京记名,协编《大清会典》,书成后晋升内阁侍读。杨锐身入政坛以后,即义无反顾地投入救国活动。
光绪二十年(1894年),甲午战争中,和议传出,杨锐深切愤慨,而慈禧却在此时要办六十大寿,挪用海军军费修建颐和园。太监寇连才阻谏被杀,无人再敢直言劝阻。独有杨锐激励御史王鹏运进谏并代王作疏上奏,奏疏中有“齐顷公败于鞍,七年不饮酒食肉,越勾践败于会稽,二十年卧薪尝胆”之句。慈禧看后甚为恼怒,要恭亲王奕訢将其充军,奕訢回答:“言官无邪。”方得免。
甲午战败以后,1895年4月17日,中国与日本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对此全国人民非常愤慨。在京1300多名应试举人发动“公车上书”。杨锐作为年辈较早的京中名士带头参加。“公车上书”揭开了维新变法的序幕。这年8月底,杨锐同文廷式、康有为等18人在京发起组织以振兴中华、开通民智为主要上的的“强学会”。
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德国强占胶州湾,康有为多次向光绪帝上书都被守旧派作梗阻挠,光绪都未看到。康有为又来北京准备再向光绪陈述救亡自强之策,杨锐日夕与康筹划,为之宣扬,并在都察院一位官员高燮曾面前极力称赞康有为的变法主张,将主要内容予以条陈,高燮曾上疏向光绪推荐。
百日维新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张之洞推荐杨锐应征经济特科。6月11日,光绪帝发布“明定国是”诏,决心变法自强。继“明定国是”诏以后,光绪帝不断发出“行新政”的诏书,甚至一日数令,倾泻而下,决心变法维新。由于当年是戊戌年,史称戊戌变法。
9月1日,杨锐在积极推行变法的湖南巡抚陈宝箴(戊戌变法失败后被革职)的推荐下,受到光绪帝的召见,向光绪极言兴学、练兵、用人等救亡之策,光绪以其所言切实中肯,甚为满意。接着又召见了刘光第、谭嗣同、林旭三人。9月5日加四人四品卿衔,参预新政,当时有关新政的诏书全由四章京代皇上草拟。加上一些守旧衰谬大臣已失去光绪帝的信任,因此,当时的四大章京颇有实权,按梁启超的说法是“名为章京,实为宰相”。“明定国是”诏发出以后,在清廷内部以光绪帝为首的维新派与以慈禧为首的守旧派展开了激烈斗争,北京城内政治形势十分紧张。
变法维新的口号喊了
两月多,但各地巡抚总督见清廷实权仍在慈禧之手,大多数都持观望态度。为了打破困境,8月30日光绪帝裁撤了詹事府、通政司、光禄寺、鸿胪寺、太常寺、太仆寺、大理寺这些无所事事的衙门和充满着尸位素餐的官员,裁撤了湖北、广东、云南三省的巡抚(因这三省既有总督,又有巡抚)。
礼部主事、维新派人士王照上疏建议光绪帝和慈禧太后游历日本诸国,以考察各国情况,从而开拓眼界。这一建议,礼部尚书怀塔布、许应骙并不赞同,因此不肯向上传达这个建议,阻挠王照上疏。光绪得知后勃然大怒,因为按照新政的改革措施,部院大臣是不能阻挠各级官吏上书的,他认为这是守旧大臣公开挑战新政。为了立威,光绪帝在9月4日下令将怀塔布、许应骙、堃岫、徐会沣、溥颋、曾广汉等阻挠变法的六堂官全部罢免。史称“礼部六堂官事件”。这是清代有史以来从未有过的。怀塔布立马通过自己的妻子将此事告诉了西太后慈禧,慈禧认为光绪处罚过重,立即表示反对。慈禧还没来得及有所行动,光绪便在第二天擢升杨锐、刘光第、林旭、谭嗣同四人为四品卿衔,在军机章京行走。
相关参考
杨锐(1857-1898),字叔峤,四川绵竹人,清末著名的维新变法志士、戊戌六君子之一。在中日甲午战争之后,杨锐顺应时代潮流,日益慷慨谈论变法,逐渐强化救亡图存意识,积极投身到康有为、梁启超发动的维新
尽管只经历了103天便宣告失败,但「”戊戌变法”毫无疑问是晚清时期一场影响深远的变法维新运动。1898年9月28日,谭嗣同、康广仁、林旭、杨深秀、杨锐、刘光第六人惨遭杀害,历史上将他们称作「”戊戌六君
尽管只经历了103天便宣告失败,但「”戊戌变法”毫无疑问是晚清时期一场影响深远的变法维新运动。1898年9月28日,谭嗣同、康广仁、林旭、杨深秀、杨锐、刘光第六人惨遭杀害,历史上将他们称作「”戊戌六君
1898年9月28日,谭嗣同、康广仁、林旭、杨深秀、杨锐、刘光第六人在北京菜市口惨遭杀害,史称戊戌六君子。谭复生一句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成为其英雄生涯的绝唱,而浩浩荡荡的戊戌变法也彻底失败了
1898年(光绪二十四年),谭嗣同参加戊戌变法。变法失败后,于1898年(光绪二十四年)9月28日在北京宣武门外的菜市口刑场英勇就义,年仅33岁。同时被害的维新人士还有林旭、杨深秀、刘光第、杨锐、康广
光绪二十四年八月十三日(1898年9月28日),六名维新志士在北京菜市口被处决,他们分别是谭嗣同、康广仁、林旭、杨深秀、杨锐、刘光第,史称“戊戌六君子”。“戊戌六君子”的故事,要从19世纪后半叶讲起。
晚清时期,尤其是戊戌变法失败之后,中国兴起了一股日本留学热。当时,刚刚经历过明治维新的日本,政治经济制度向西方靠拢,文化方面则大量翻译西方书籍,并革新教育制度大力培养人才,国力大增。同时,甲午战争中国
清朝人物中文名:杨深秀国籍:中国民族:汉族出生地:山西闻喜出生日期:1849年逝世日期:1898年9月28日职业:维新变法人士主要成就:戊戌六君子之一代表作品:《杨漪村侍御奏稿》、《虚声堂诗抄》、《闻
中国的革命党人和日本关系非常密切。维新变法失败时,康有为和梁启超就逃到日本。清政府发出通缉令,但日本政府依然对康梁予以庇护,不但是提供住宿,并且拨出大笔经费,让康梁继续宣传活动。对于孙中山、黄兴等人领
1、公元1898年,光绪帝根据康有为等人的奏章,下诏定国事,施行戊戌变法,百日后慈溪太后发动政变,新政被彻底推翻,光绪帝被幽禁,谭嗣同、康广仁、林旭、杨深秀、杨锐、刘光第等维新人士被害,史称「”戊戌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