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人物 清末维新变法人士杨深秀简介

Posted 光绪

篇首语:高斋晓开卷,独共圣人语。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历史人物 清末维新变法人士杨深秀简介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历史人物 清末维新变法人士杨深秀简介

清朝人物

中文名:杨深秀

国籍:中国

民族:汉族

出生地:山西闻喜

出生日期:1849年

逝世日期:1898年9月28日

职业:维新变法人士

主要成就:戊戌六君子之一

代表作品:《杨漪村侍御奏稿》、《虚声堂诗抄》、《闻喜县新志》等

个人经历

>

(历史lishixinzhi.com)

深秀,山西闻喜县仪张村人。生于1849年4月24日(清道光二十九年四月初二日)。12岁成秀才,21岁中举,榜列第三名经魁。1871年22岁,入京参加辛未(同治十年)科会试,未中。在京拜师求教,钻研汉学,力主今文经,尤喜《公羊传》。

1877——1878年(光绪三至四年),北方冀、豫、秦、晋数省,出现了亢旱,尤以山西为最。山西巡抚曾国荃在奏文中云:“赤地千有余里,饥民至五、六百万之众,大侵奇灾,古所未见。”

山西发生如此严重的灾荒,居于京城的山西京官和士予,纷纷捐献银两,赈济家乡父老乡亲。也有许多人请假返回晋省,或探视家人,或加入赈灾的行列,以尽自已的一份责任。1878年春,杨深秀毅然抛弃科举考试,请假回乡,团结官绅,兴利除弊,组织赈灾,此外还续修了《闻喜县志》。

当时闻喜县令是陕西凤翔的陈作哲。他热烈欢迎杨深秀返乡。杨深秀以举人的身份,满腹的学问,高尚的人品和刑部员外郎的官职,受到官绅和乡民的特别尊重,成为在他们之中具有影响和号召力的领袖人物。

闻喜县此次大棱中之赈灾,历时两年,据光绪版的《闻喜县志》载:灾民达至41500余人。官绅前后捐银,共21900两。散放银米23次。在官绅两方的努力下,赈灾工作进行得比较顺利,共救存15810户,138730人。

灾后,杨深秀、潘梦凤、李润之等在籍绅士,又共议减少乡民的驿费负担。

县令陈作哲全力支持他们的这一建议。根据全省善后总局刊发的宫保曾公均减差徭章程,裁去一切浮差,计每粮银一两,只出钱200文即可。又议新规30余条。蒙省府州各宪批准,1880年8月6日(光绪六年七月初一)起,由公举正直明事绅耆照新章办理。是年夏收,“麦大熟,亩率一石。秋苗亦芄芄可爱。民间所生小儿,较往岁且多数倍。至是荒政而蒇事矣”。1879年(光绪五年)晋抚曾国荃饬令重修《山西通志》,责令各县先修县志。县令陈作哲委托杨深秀主笔。半年之后,新县志终于修成。杨深秀此次续修《闻喜县志》,新创了《志斟》、《志补》、《志续》三种体例,共12卷。又于地形图作一大改革,“废黜八景,分列四图,限以棋局文,参以罗经向”,每格纵横为10里,较为准确。

《志斟》是一种新体例,以旧志“沿革”为例,于原文加以按语,注入新文,增添了新内容。以戴震《汾州志》作参考。又列表,以朝代封国、建置割并,隶属山水杂地名,各栏简言填之,“纲目发之,纵横表之”,十分醒目。

《志补》,为旧志所无,纯为新增。如《金石考》,在本县范围,分设朝代时期,胪列文物,言明出处,证之以史,考之以文,亦前代所无,也是一种新创体例。此乃以河南武授堂氏《偃师》、《安阳》二志作参考。又如《星度考》亦旧志所无,以科学算法及实测代星野,又表列节气时刻,皆十分新颖、准确。

《志续》则补充遗漏或续写前志所无之人物传记等。新增人物之传记,亦简而明。

“作志有三难:一日体例欲精则难;二日考据欲核则难,三日文章欲洁则难。”杨深秀于半年中克服了此三难,续成县志,“其考据精确,文章雅练不具论,至其体例皆取诸前辈大师”。书成,呈于省宪,获得好评,是诸县志中之佼佼者。

1882年(光绪八年)张之洞来山西主政。下车伊始,即大刀阔斧地革弊兴利。杨深秀借此契机,联合地方绅士,向县令朱光绶建议,为振兴大侵之后闻喜县孱弱的文风,应永远免除一项许多年来压在新进生员身上的“公堂礼”摊派。所谓“公堂礼”,就是新进生员每逢岁、科两试的考棚费和送礼费。这确属一项弊政。这一建议,得到县令朱光绶的全力支持。经上司及钦宪批准,同意免去“公堂礼”弊政。河东道台江人镜指示将杨深秀等人的呈禀及各宪之面谕,誊写碑阴、勒之于石。身上的公堂礼重负得以永远免除,士子们无不拍手称快。大侵之后,孱弱的文风得以迅速恢复、振兴。勒石立碑之时,杨深秀应官绅所请,又专写了一篇《以里书银抵新进生公堂礼记》的短文,刻于正面。该文开始,先用一句话点出主旨:“古之为政者,为民兴利而已。”一语道出古今人民的心声,做官为政的标准。该碑立于文庙牌楼前右侧。是现存仅有的一件与杨深秀生前有关的石制文物。

相关参考

历史人物 两袖清风杨深秀,有几个孩子都是谁

杨深秀(1849年—1898年),山西闻喜人,清末维新变法人士,光绪进士。>1878年春,杨深秀毅然放弃科举考试,请假回乡,团结官绅,兴利除弊,组织赈灾,此外还续修了《闻喜县志》。那时闻喜县令是陕西凤

历史人物 两袖清风杨深秀,有几个孩子都是谁

杨深秀(1849年—1898年),山西闻喜人,清末维新变法人士,光绪进士。>1878年春,杨深秀毅然放弃科举考试,请假回乡,团结官绅,兴利除弊,组织赈灾,此外还续修了《闻喜县志》。那时闻喜县令是陕西凤

历史人物 杨深秀的杨深秀的生平介绍_杨深秀儿子_戊戌六君子杨深秀

中文名:杨深秀国籍:中国民族:汉族出生地:山西闻喜职业:维新变法人士主要成就:戊戌六君子之一杨深秀–戊戌六君子之一  杨深秀(1849年–1898年9月28日),本名毓秀,号孴孴子,字漪村或仪村,山西

戊戌六君子杨深秀简介 杨深秀是怎么死的?如何评价杨深秀?

  杨深秀生于公元1849年,去世于公元1898年,山西闻喜人,字漪村或仪村,号孴孴子,是清朝末年维新变法派人士。  杨深秀自幼聪慧,十二岁的时候便被录为县学附生,精通中西数学,为人正直不阿。光绪三年

历史人物 戊戌六君子杨深秀简介 杨深秀是怎么死的

  杨深秀生于公元1849年,去世于公元1898年,山西闻喜人,字漪村或仪村,号子,是清朝末年维新变法派人士。  杨深秀自幼聪慧,十二岁的时候便被录为县学附生,精通中西数学,为人正直不阿。光绪三年到光

历史人物 清末维新派人士林旭简介,“戊戌六君子”之一

生平自幼入私塾学律赋,博学强记,聪慧好学。年长曾随岳父沈瑜庆游武昌,结识赞同维新变法人士陈宝箴、陈三立父子。1893年回乡参加福建恩科乡试,中第一名举人。1894年到北京参加恩科会试,不中。次年再次赴

谭嗣同的事迹概括

1898年(光绪二十四年),谭嗣同参加戊戌变法。变法失败后,于1898年(光绪二十四年)9月28日在北京宣武门外的菜市口刑场英勇就义,年仅33岁。同时被害的维新人士还有林旭、杨深秀、刘光第、杨锐、康广

16、中国历史典故

1、公元1898年,光绪帝根据康有为等人的奏章,下诏定国事,施行戊戌变法,百日后慈溪太后发动政变,新政被彻底推翻,光绪帝被幽禁,谭嗣同、康广仁、林旭、杨深秀、杨锐、刘光第等维新人士被害,史称「”戊戌六

历史人物 杨锐生平简介,维新变法的志士

杨锐(1857-1898),字叔峤,四川绵竹人,清末著名的维新变法志士、戊戌六君子之一。在中日甲午战争之后,杨锐顺应时代潮流,日益慷慨谈论变法,逐渐强化救亡图存意识,积极投身到康有为、梁启超发动的维新

历史人物 杨深秀简介,杨深秀简介

  杨深秀简介    杨深秀(1849—1898)字漪,本名毓秀,号TT子。山西闻喜人。1889年(光绪十五年)中进士,授刑部主事,累迁郎中。1897年底授山东道监察御史,立志“以澄清天下为己任”。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