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迹比印刷的还漂亮

Posted 状元

篇首语:人生何适不艰难,赖是胸中万斛宽。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字迹比印刷的还漂亮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字迹比印刷的还漂亮

在中国历史上,朝廷为了选拔人才,也是绞尽脑汁,自从隋炀帝开创科举制度后,寒门学子有了入朝为官的机会,科举制度也影响了中国一千多年的历史。据不完全统计,1300多年来,共产生过近600名状元(不包括武状元),他们每个人都是当时的佼佼者,必然是学富五车、才高八斗。

古人对考生的字迹有严格的要求,如果字写的不好看的话,别说考中进士了,就连秀才都很难考上。毫不夸张地说,能够有资格参加殿试的考生,若是放到现在的话,都是名副其实的书法家,蟾宫折扣的状元更不必多说。那么问题来了,古代状元的字迹究竟有多漂亮呢?

由于战乱等原因,几乎所有的状元试卷都没有保存下来,世人无不惋惜不已。然而,或许是因为上天的眷顾,有一位状元的试卷幸免于难,也是现存唯一一份状元试卷,现在保存于山东省青州市博物馆,参观过该试卷的网友纷纷表示:“简直不敢相信这是用毛笔写出来的,其字迹比印刷的还要漂亮。”

这份试卷的主人叫赵秉忠,出生于官宦之家,为人比较低调,且自幼天资过人。万历二十六年,25岁的赵秉忠在科举考试中脱颖而出,因其关于“问帝王之政和帝王之心”这道命题有独到的见解,被皇帝钦点为当科状元,从此开始踏入仕途,先后被任命为侍读学士、礼部侍郎,最终官至礼部尚书。

一般来说,所有的状元试卷都属于朝廷的机密,为何赵秉忠的试卷会被带出皇宫,并且传给了后代,具体原因没有人知道。有人猜测,可能是赵秉忠在做礼部尚书期间,有权力接触到自己的试卷,并将它悄悄带出宫。1983年的时候,赵秉忠的第13代孙赵焕彬将先祖的这份试卷捐献给博物馆,在场专家无不激动不已。

赵秉忠的这份状元试卷,填补了我国宫廷档案空白,是研究我国科举制度和明史的重要文献,被评为国家一级文物。有人认为,且不说他所论述的治国之道,单凭如此漂亮的字迹,足以比肩许多书法家。对此,你怎么看呢?

相关参考

字迹堪比印刷体 古代唯一留下了的状元试卷

古人认为,“久旱逢甘霖,他乡遇故知;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乃人生四大幸事。尤其是金榜题名,堪称古代读书人最为激动的时刻,其激动指数超过洞房花烛夜。古代的科举考试,就像现在的高考一样,一定会有状元的

字迹工整堪比印刷,令现代书法家汗颜

导读:早在隋唐之前,朝廷为了选拔人才,基本采用的都是“察举制”,举孝廉便是察举制的一种。这种方式有个很大的弊端,没有背景的寒门子弟很难有机会得到举荐,其报国之才能逐渐被埋没,对于朝廷来说,也是一种巨大

历史人物 字迹工整宛如印刷体

黄纬禄作为我国火箭与导弹控制技术专家和航天事业的奠基人之一的黄纬禄院士已与世长辞,但他留给国家与后人的成就、科研精神至今鼓舞着我们。其实,黄纬禄在学生时代就是一位资深学霸,东南大学档案馆中收藏了一本黄

历史秘闻 字迹工整堪比印刷,令现代书法家汗颜

导读:早在隋唐之前,朝廷为了选拔人才,基本采用的都是“察举制”,举孝廉便是察举制的一种。这种方式有个很大的弊端,没有背景的寒门子弟很难有机会得到举荐,其报国之才能逐渐被埋没,对于朝廷来说,也是一种巨大

历史人物 清朝最后一位状元,字迹清秀流利就像是印刷体一样

科举制度自产生开始直至结束,在一千多年的时间里涌现出了百万计的举人,十多万的进士,可能够成为“状元”的就仅仅只有638人(不算武状元),能在众多书生之中脱颖而出成为状元的人每个都是人中龙凤,没有极高的

历史人物 思美人田婴的儿子竟然比皇帝的还多

  电视剧《思美人》中,屈原为了楚国、齐国能达成合纵灭秦的联盟而出使齐国,但齐国丞相田婴却成为了他最大的阻碍。这位田婴在历史上有一位非常出名的儿子,就是孟尝君田文,在这部剧中也出现了的。剧中的孟尝君和

思美人田婴的儿子竟然比皇帝的还多?他一共有多少个儿子?

  电视剧《思美人》中,屈原为了楚国、齐国能达成合纵灭秦的联盟而出使齐国,但齐国丞相田婴却成为了他最大的阻碍。这位田婴在历史上有一位非常出名的儿子,就是孟尝君田文,在这部剧中也出现了的。剧中的孟尝君和

为什么说印刷术是我国最先发明的

在很远的古代虽然有了纸和书,但书籍的流传全靠人的手工抄写,速度又慢,又容易出错。到了唐朝,人们发明了一种把字雕刻在整块木板上再进行印刷的方法,叫雕版印刷。这比手工抄写方便多了。但是雕版印刷印一面就需要

历史秘闻 印刷术是谁发明的

毕升之前就有印刷术了,他只不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北宋仁宗庆历元年至八年间,即公无1041-1048年间,一位名叫毕升的普通劳动者发明了活字印刷术。沈括比毕升小十几岁,是同时代的人,而且毕升制造的陶活字

谁能告诉我有关印刷的历史

北宋仁宗庆历元年至八年间,即公无1041-1048年间,一位名叫毕升的普通劳动者发明了活字印刷术。沈括比毕升小十几岁,是同时代的人,而且毕升制造的陶活字后来归沈括的侄子所有,因此,沈括《梦溪笔谈》中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