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人物 张瑞图简介 张瑞图的绘画成就

Posted 书法

篇首语:时间是把锋利的刀,成全过我的疯狂,也粉碎过我的梦想。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历史人物 张瑞图简介 张瑞图的绘画成就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历史人物 张瑞图简介 张瑞图的绘画成就

张瑞图作品 张瑞图作为明代著名书画家,在书法、绘画上有着突出造诣,被誉为晚明时期最有创造性的书法家之一。他的书法独创一格,另辟蹊径;绘画则效仿黄公望,骨格苍劲、点染清逸,传世作品极少又相当珍贵。 张瑞图简介>张瑞图出生福建晋江,号芥子居士、平等居士、果亭山人、二水、白毫庵主等,是明朝官员、书画家,被誉为明代四大书法家之一,与董其昌、邢侗、米万钟齐名,号称“南张北董”。>张瑞图于万历三十五年进士第三(探花),授翰林院编修,后以礼部尚书入阁,晋建极殿大学士,加少师。因魏忠贤生祠碑文多其手书,被定为阉党获罪罢归。>张瑞图擅长书法、绘画,是晚明时期最有创造性的书法家之一,深受日本书坛推崇,他的书法奇逸,峻峭劲利,笔势生动,奇姿横生,钟繇、王羲之之外另辟蹊径。他擅长山水画,效法元代黄公望,苍劲有劲。张瑞图著有《送康侯杨外孙北上七篇》《杜甫奉和贾至诗句轴》等代表作,于1644年逝世。>张瑞图的绘画艺术>张瑞图又擅山水画,并工佛像。山水骨格苍劲,点染清逸,间作佛像,饶有意趣。张瑞图的绘画是偶然兴至而为,因此传世作品极少。张瑞图之画师承效法元·黄公望,并参立吴派,具有骨格苍劲、点染清逸的特点,颇有声望。>其特点是:小品多剪裁宏阔的景象,画面繁琐,结景细碎,勾皴点染,用意精到,于大轮廓转折处时露圭角。在大幅则多以粗放的笔墨绘近景数株大树,后衬远景以一座高峰开合而成,画面结景比较空疏。>《溪山行旅图》、《秋景山水》、《山高月小图轴》等是他的代表作。

相关参考

历史人物 明代四大书法家张瑞图简介 张瑞图怎么死的

  张瑞图是明代官员,同时也是著名的书画家,为明代四大书法家之一。张瑞图是晋江人氏,字长公、无画,号二水、果亭山人、芥子、白毫庵主、白毫庵主道人等,为后世留下了许多优秀的书法作品。  明穆宗隆庆四年,

历史人物 明朝画家、书法家张瑞图简介,张瑞图草书特点是什么

人物生平寒门苦学张瑞图出身晋江青阳下行村农家,父亲张志K“俭朴食贫”。张瑞图幼负奇气,聪颖过人。自小习儒,他的启蒙老师是林天咫(据说林天咫是李贽的后人)。家贫,供不起夜读灯火,每天夜晚都到村边的白毫庵

备受争议的张瑞图,以行草书闻名,书法到底有什么 ”魔力”

总第一六〇六期;欢迎关注。论道晚明书坛的发展,张瑞图是一个无法绕过的人物。张瑞图与黄道周、倪元璐、王铎、傅山并称「”晚明五大家”,浪漫主义书风的典型代表。张瑞图(1570-1641),字长公,号二水,

商战谋略 张瑞敏:“偏执”与“自虐”

“偏执”与“自虐”1984年,为了德国“利勃海尔”的项目,张瑞敏第一次出国。一位德国朋友带着张瑞敏参观德国市场的时候,对张瑞敏说:“你们中国在德国最畅销的商品就是烟花和爆竹。”张瑞敏后来回忆那一刻时说

商战谋略 张瑞敏的“中国式管理”

张瑞敏的“中国式管理”所有的传奇都要从1984年35岁的青岛冰箱厂厂长张瑞敏的一项规定开始——不许随地大小便。事实上,海尔走到今天,很难说清最大优点是什么。但至少有一点从来没有人怀疑过——张瑞敏是中国

历史人物 深夜食堂食客是谁演的_食客扮演者张瑞涵个人资料,深夜食堂食客是谁演的_食客扮演者张瑞涵个人资料

  深夜食堂食客是谁演的_食客扮演者张瑞涵个人资料  张瑞涵个人资料  张瑞涵,1985年08月29日出生于辽宁省辽阳市,中国大陆话剧、影视演员。毕业于上海师范大学谢晋影视艺术学院。本站网阅读配图  

国民党史 张瑞贵

张瑞贵号玉麟,广东钦县人,1891年生。1910年加入中国同盟会,后参加护国、护法战争。1919年任营长。1921年任统领。1922年参与讨伐陈炯明,任邓本殷部旅长。邓本殷失败后,被陈济棠收编。后任国

商战谋略 解读张瑞敏的11个著名观点

解读张瑞敏的11个著名观点东方亮了再亮西方这是国内不少企业多元化经营的美好初衷。从1984年到1991年,张瑞敏把这7年叫作海尔的“名牌战略阶段”。7年时间里,海尔只做了冰箱一种产品。到1991年,海

历史人物 韩滉简介_韩滉字太冲,太子_五牛图的作者是_韩滉是什么画家

本名:韩滉别称:韩晋公字号:字太冲所处时代:唐朝民族族群:唐人(汉族)出生地:京兆长安主要作品:《五牛图》《左氏通例》等主要成就:绘画,诗词,仁政官职:检校左仆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封爵:南阳郡公→郑国

商战谋略 张瑞敏的管理谋略:大锤砸出世界名牌

大锤砸出世界名牌在海尔的企业文化展示厅里,有一把锤子让看过的人过目不忘。每一位刚刚进入海尔的新员工,都会去聆听老员工讲述关于20多年前张瑞敏砸冰箱的故事:一名30多岁的新厂长,敢于把相当于全厂职工两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