羌族特产核桃花是怎样的 羌族山珍简介
篇首语:我认为人生最美好的主旨和人类生活最幸福的结果,无过于学习了。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羌族特产核桃花是怎样的 羌族山珍简介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羌族特产核桃花是怎样的 羌族山珍简介
阳春三月,满山遍野的桃花将羌寨掩映在一片粉红的世界中,而随后盛开的苹果花、梨花、杏花更是争奇斗艳。谁也不曾留意,在这片花们争芳的海洋中独自悄然绽放的核桃花。说是花,其实是一些下垂的花絮,绿色的柔荑隐在宽大的核桃叶下,绒绒的,细细的如毛毛虫般垂挂在树上,不仔细看很难发现,而一旦看见了便觉得满眼满树都是。核桃树因它强大的生命力不需人们精心呵护培植,村口、路旁、屋前、溪边,只要有一粒核桃种子撒落于此便会生生不息,而核桃花更是不以颜色争芳,悄悄地开,悄悄地谢,丝毫没有其它花们的声势和隆重。
夏天的时候,花期也到了,如絮的绿荑便纷纷坠落于地。偶然地,人们发现将核桃花的絮去掉,花芯竟是韧韧的、柔柔的、嫩嫩的,咬一口,清香中带有微涩,于是拿去用开水煮过,去掉涩味,无论是凉拌吃,炒着吃还是煮着吃都是一道美味,这道菜在那些饥荒的年月曾经填饱过无数个干瘪的肚皮。
随着农业科技的发展,那些曾让羌民们可望而不可及的精细蔬菜也能在羌寨扎根落户了,于是那些散落得满地都是的核桃花便少有人问津,悄无声息地化泥入土,变成滋养母亲的养料。
后来有一天,有人突发奇想,何不将它晒干藏好以待冬季无菜时食用。于是去掉绒绒的绿絮,将花芯晒干,一根根黑色的柔枝再也看不到核桃花青嫩的模样,煮过再来食用。
人们发现它竟比原来好吃了许多,韧而不硬,香而不涩,真是一番脱胎换骨的感觉,而这感觉很快便在旅游沿线的宾馆饭店得到充分的渲染,游人们会在品尝之后一再追究其到底是何方珍菜,而当告知是核桃花时都惊叹不已。于是核桃花便在纷繁的市场中,在佳肴满桌的宴席上争得了自己的独立地位,也因此成了富民的又一旅游饮食珍品。
相关参考
羌族祭山会羌族是个嗜祭尚祀的民族。羌族民间,祭祀礼仪,名目繁多,模式不一。在众多的祭祀活动中,每年的祭山会是最隆重,规模最大,礼仪最为完整,极有代表性的一种。祭山会,羌语“苏布士”,也叫还愿会、塔子会
接“龙”是羌族少数地区的民间传统,主要流传地区为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汶川县……昨年(2005)春节就经历了一次,在春节前夕,村里上了年纪的老人就会聚集在一起商议此事,首先要扎成一条九节长龙,但是到了真真
大禹在我国名声很大,许多人了解羌族是从大禹与羌人的关系开始的。传说中大禹出生的地方,禹穴在北川县中部禹里乡,这里有石纽山和摩崖甘泉,相传大禹的母亲圣母最初就住在此山并饮用甘泉的水,从此才孕育了大禹。石
羌笛系用骨制成,前端吊一截皮绳,又作鞭使。最初只“宫、商、角、徵”四音,传有名京房者(公元前77至37年)又加一高音按孔,构成“宫商角徵羽”5音,后汉马融《长笛赋》所记:“近世双笛从羌起……君明所加孔
羌族是一个古老的民族,早在三千多年前,殷代甲骨文中就有关于羌人的记载。他们主要生活在青藏高原东部边缘。这里山高谷深,林茂水急,物华天宝,资源丰富,盛产名贵药材,又是国宝大熊猎和珍稀的金丝猴生息之地。羌
学前教育解放后各地政府重视学前教育,幼儿园数量逐步增加,规模渐次扩大。不少幼儿园积极采用现代化教育手段,使广大羌族幼儿在生动活泼的教学活动中开阔眼界,增长知识,发展智力与非智力因素。如汶川威州幼儿园运
羌活(羌语称“寺格”):将羌活根部晒干、捣烂,成粉末状,用纸卷成卷烟状,平常用抽烟的方法,治疗风寒感冒、咳嗽、头痛、咽喉痛、四肢酸等症。大黄(羌语称“崇隔”):将新挖出的大黄根,除去泥沙,洗净后用水煎煮40—...
羌族生活的区域因长期与藏族比邻,而深受影响。使羌族的一些生活习俗、文化现象和语言均融入藏族成分。例如,羌语的“圆圈舞”本应称作“洒朗”,但因随藏俗现在被人们几乎都称作了“锅庄”。羌族“锅庄”的种类很多
羌族年是羌族的节日。农历十月一举行。羌族年这一天羌族人民欢聚一堂献上用面粉制成的小鸡、羊、牛,分食羊肉,将羊血洒到树林里。亲邻好友互相邀请,拜年作客,同饮“咂酒”(用青稞、大麦煮熟加酒曲酿成。饮用时,
羌族萨朗作为羌族多数歌舞种类的统称,源于羌文化在发展过程中的交融与互补。因此,要说明羌族萨朗的艺术特点,就必须从其内部分类中一一道来。整体上说,羌族萨朗粗狂、奔放,却又不失温婉与精致,歌舞不分家是其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