羌族人究竟是怎样过年的 羌族习俗
篇首语: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羌族人究竟是怎样过年的 羌族习俗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文目录
羌族人究竟是怎样过年的 羌族习俗
羌族年是羌族的节日。农历十月一举行。羌族年这一天羌族人民欢聚一堂献上用面粉制成的小鸡、羊、牛,分食羊肉,将羊血洒到树林里。亲邻好友互相邀请,拜年作客,同饮“咂酒”(用青稞、大麦煮熟加酒曲酿成。饮用时,大家轮流用细竹管吸饮,边吸边向坛内添加清水,等其味后连酒渣一起分享)。
大家边饮边演唱酒歌,内容多是祝福吉祥如意,或恭贺新禧,或酬谢和缅怀祖先的英雄业绩。
宾主轮流对唱,旋律优美,声音高亢,婉转悠扬,十分动听。大家在铜锣、铜铃、羊皮鼓、竹笛的伴奏下跳起锅庄和皮鼓舞,为节日增添了活跃的气氛。
羌族的传统节日就是羌历年,羌语称“日美吉”,根据地方的不同,又有“羌历新年”、“过小年”、“丰收节”、“还原节”等多种叫法,但名称不同,内容却完全一样,都以庆祝丰收和感恩还愿为主要内容,具有浓郁的宗教色彩,在每年的农历十月初一举行,持续三至五天每逢节日、婚丧、祭祀、聚会、待客或换工劳动,除饭菜丰盛外,还必备美酒。
正如一首羌谚所云:“无酒难唱歌,有酒歌儿多,无酒不成席,无歌难待客”。结婚吃“做酒”,宴客吃“喝酒”,重阳节酿制的酒称为重阳酒,需储存一年以上方可饮用,重阳酒因储存时间较长,酒呈紫红色,酒醇味香,是重阳节期间必不可少的美酒。
另一种被称为蒸蒸酒的饮料是将玉米面蒸熟拌酒曲酿制而成,饮用时既有酒香又能顶饭,类似汉族的醪糟。无论年节或待客,羌族都以“九”为吉,故宴席时都要摆九大碗,菜肴与川菜相同。炖全鸡,习惯于用竹签撑起鸡头,使之昂起。以鸡头飨上宾(如舅父等)。
羌族民间活动“接龙”是怎样的 羌族习俗简介
接“龙”是羌族少数地区的民间传统,主要流传地区为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汶川县……
昨年(2005)春节就经历了一次,在春节前夕,村里上了年纪的老人就会聚集在一起商议此事,首先要扎成一条九节长龙,但是到了真真接“龙”的时候就不一定是九节长龙了,而是因地大小而宜;耍龙的人则是由凑分的户头出一个壮小伙;配乐的老人是自愿参加的。
真正到了接“龙”的时候就让那些不懂的人家犯了愁。其实很简单:晚饭后,主家要准备好“九碗”(包括坚果、香肠…),还有分分钱,分分钱要用红纸包起来,以求吉利。当“龙”来到自家门口时,由主家的一个男丁点燃火炮,以此来迎接“龙”,而最长的男丁则要对着“龙”头叩三个首,并且烧起一些黄纸。紧接着,“龙”就会进入主家堂屋,进屋后,“龙”要对着神龛叩三个首,并且在屋内转圈,毕。“龙”要从尾部开始向堂屋外退出。如果主家的院子比较大,就会在院坝里耍“龙”,“龙”耍的不算好,但很有味,这还未完。休息片刻,主家会将早已准备好的“九碗”摆出来给大伙儿吃!酒是少不了的,尽兴时,老人们就会唱花灯…时间不会太长,花灯主要讲述的是天王木比塔的7个女儿。最后,再燃起鞭炮,将“龙”送走,同时也要给管事分分钱(钱不在多,只求来年风调雨顺)。接着,他们就会到下一家送吉祥去了……
送“龙”(送的就是吉祥),一直从正月初二延续要元宵节,到了元宵节那天,每户要有一人参加来结束今年的送“龙”,将“龙”封起来,来年再用,此活动一举行,就要连续举行三年。三年后,就要将龙毁掉,称作“罢龙”。
今年笔者由于参加了茂县的网友聚会,所以错过了看花灯的机会。转眼两年过去了!明年(2007年)就到了“罢龙”的时间了,如果以后要长期举办这种活动,必须得有人出头。
相关参考
据当地羌族老端公和一些老人说,鸡公寨一带羌人清末仍盛行火葬,每一村寨(即一姓)都有自己的火坟场,外地人和招赘上门者死后不得入此火坟场。火葬时由舅家发火,各村寨火葬场火坟场遗址至今犹存。到辛亥革命后才逐
接“龙”是羌族少数地区的民间传统,主要流传地区为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汶川县……昨年(2005)春节就经历了一次,在春节前夕,村里上了年纪的老人就会聚集在一起商议此事,首先要扎成一条九节长龙,但是到了真真
羌族的婚姻制度为一夫一妻制。解放前,婚姻由父母包办。妇女地位低,盛行入赘,还有指腹为婚、订娃娃亲、篼篼亲等。其他还有姑舅表优先婚,新娘婚后一年内返居娘家、兄死弟纳其嫂、弟死兄娶弟妇等遗俗。解放后,特别
丧家先派出一个端公到吊丧的亲戚家,带领该亲戚前来吊丧,随带礼物、祭品等,礼物主要是粮食、猪肉和钱,丧家缺什么送什么。祭品主要为“纸糊”,一般为各色剪纸做的绣油、旗、罗、幡、伞和钱柜等等。当吊丧亲戚行近
羌族“挂红”时使用红布或红丝绸,过去使用的红布一般是6尺以上长度的红色粗布或者粗纱,现在则普遍用红丝绸。“挂红”的方法遵循男左女右的成规,即给男性“挂红”时,羌人双手捧着一根长度为118厘米左右的红丝
以前,威州到七盘沟,山岩上长满了参天大树,山下清清流水,七盘沟一片葱绿。龙王的幺女儿,对龙宫的美景厌烦了,她对七盘沟产生了兴趣。她每天都到七盘沟的七星庙来,跟七星菩萨下棋。她的棋艺高超,七星菩萨经常败
在羌族的祭祖仪式中,有大巫师必须头戴金丝猴头皮帽,并同时敲打羊皮单鼓的特殊习俗,而这一习俗的来历还有着一段有趣的神话故事为根据。据说,很早以前,羌族是拥有自己文字的民族。当时已十分年迈的祖师爷为了把从
羌族人民在欢度年节、举行婚礼或亲朋聚会时最爱跳喜事锅庄。大家边唱边舞,通宵达旦,非常热闹。喜事锅庄包括在传统婚礼仪式上跳的“仪礼舞”、“祝贺舞”以及“农节舞”、“游戏锅庄”等。在举行传统的羌族婚礼时
羌族生活的区域因长期与藏族比邻,而深受影响。使羌族的一些生活习俗、文化现象和语言均融入藏族成分。例如,羌语的“圆圈舞”本应称作“洒朗”,但因随藏俗现在被人们几乎都称作了“锅庄”。羌族“锅庄”的种类很多
羌族对火甚为崇敬,认为火乃是一种不可战胜的力量。火给人带来光明与文明,出于民族习俗,释比把它规范成一种祭祀礼仪——火祭,列入羌族的祭祀活动之中。中华民族对火/的崇拜由来已久,据史志记载,早在远古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