羌族“沙窝子”究竟是怎样来的 羌族历史
Posted 羌族
篇首语:知识,只有知识,才能使人成为自由的人和伟大的人。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羌族“沙窝子”究竟是怎样来的 羌族历史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羌族“沙窝子”究竟是怎样来的 羌族历史
以前,威州到七盘沟,山岩上长满了参天大树,山下清清流水,七盘沟一片葱绿。
龙王的幺女儿,对龙宫的美景厌烦了,她对七盘沟产生了兴趣。她每天都到七盘沟的七星庙来,跟七星菩萨下棋。她的棋艺高超,七星菩萨经常败在她的手下。
龙女下棋,玩厌倦了,总爱午后去大河洗澡。她洗澡的地方,是河弯漩沱,象个大澡盆。河水清照得见人的影子。她洗完了澡,就在太阳坝头晒太阳,高兴起来,她还同侍女们唱歌、跳舞。她们跳舞时,树林中的雀雀都来伴和。
七星庙里,有个白胖和尚,掌管庙子里的香火。这个和尚四十来岁,从不认真念经和供奉菩萨,是一个骚货,他外出化缘,只要见了美貌女子,就流口水,偷偷摸摸,翻强跳壁,做见不得人的事。一些良家女子,到七星庙来烧香还愿,白胖和尚就想方设法,把女人骗到内室干黄事。这样,弄得许多良家女子有苦说不出,有的害羞寻短路了。
人们晓得这个和尚不是好东西,都想揍他一顿,但又怕得罪了佛门,神灵降灾,也怕官府治罪。
慢慢的。烧香的人也少了。七星菩萨觉察了来头,就跟龙女商量,要收拾白胖和尚,惩罚这个佛门败类。
一天,一个白胡子老人,引来了一个烧香还愿的漂亮姑娘。白胖和尚见了那女子,口水流了三尺长,心头打起了恶主意,就把女子往内室引。
两人纠缠不休,那女子趁机挣脱和尚的手,跑出了庙门,朝河湾跑去。
和尚见女子跑了,一下恼怒起来,用禅仗打翻了老人,一个劲地去追女子。追呀追呀,追上了山梁,看见那女子跳下河湾。河中还有很多洗澡的女子,一个赛一个,漂亮得很。
这和尚两个眼珠儿转都不转一下,恨不得把河中的美女都搂抱回庙。
这时,龙女在河湾中大骂:“秃驴!不要脸的东西!你败坏佛门,残害良家女子,我要你不得好死!”
龙女边骂边舞动手中的红绫子,顿时刮起了一阵大风,河中沙子漫天飞舞,一下子把白胖和尚湮没的严严实实,埋在沙堆底下。
从此,七盘沟那澡堂似的河湾,就成了沙堆。
相关参考
羌族人民在欢度年节、举行婚礼或亲朋聚会时最爱跳喜事锅庄。大家边唱边舞,通宵达旦,非常热闹。喜事锅庄包括在传统婚礼仪式上跳的“仪礼舞”、“祝贺舞”以及“农节舞”、“游戏锅庄”等。在举行传统的羌族婚礼时
翠海水,是九寨沟的精灵,而九寨沟的海子(湖泊)更具特色,湖水终年碧蓝澄澈,明丽见底,而且随着光照变化、季节推移,呈现不同的色调与水韵。秀美的,玲珑剔透;雄浑的,碧波不倾;平静的,招人青睐,每当风平浪静
现代的藏族和羌族都起源于几千年前的古羌族,他们的语言同属于汉藏语系的藏缅语族。古羌族是中华民族最古老的民族之一,在6000年以前就已经生活在甘肃、青海、川西北一代。“羌”字指古羌人以牧羊为生。大约在5
羌族酿酒的历史也非常悠久,原因之一是古羌人的一支首先从事农业。原因之二是,“禹兴于西羌”,而我国酿酒先圣仪狄是禹之臣,杜康是禹的后裔。羌族男人皆有海量,所以虽喜豪饮,但却很少烂醉滋事。羌族一般饮用的酒
历尽沧桑羌语称碉楼为“邓笼”。早在2000年前《后汉书''西南夷传》就有羌族人“依山居止,垒石为屋,高者至十余丈”的记载。碉楼多建于村寨住房旁,高度在10至30米之间,用以御敌和贮存粮
羌族对火甚为崇敬,认为火乃是一种不可战胜的力量。火给人带来光明与文明,出于民族习俗,释比把它规范成一种祭祀礼仪——火祭,列入羌族的祭祀活动之中。中华民族对火/的崇拜由来已久,据史志记载,早在远古时期,
大禹在我国名声很大,许多人了解羌族是从大禹与羌人的关系开始的。传说中大禹出生的地方,禹穴在北川县中部禹里乡,这里有石纽山和摩崖甘泉,相传大禹的母亲圣母最初就住在此山并饮用甘泉的水,从此才孕育了大禹。石
羌族是一个古老的民族,早在三千多年前,殷代甲骨文中就有关于羌人的记载。他们主要生活在青藏高原东部边缘。这里山高谷深,林茂水急,物华天宝,资源丰富,盛产名贵药材,又是国宝大熊猎和珍稀的金丝猴生息之地。羌
相传在远古的时候,宇宙一团昏黑,像用黑纱笼罩着一样,没有天,没有地,更没有万物。阿巴木比塔(天帝)叫神公木巴西造天,又叫神母如补西造地。天地造好了,阿巴木比塔又叫赶造太阳、月亮、星星,然后再造了万物。
碉楼根据不同的位置,有不同的功用,共分为家碉、寨碉、阻击碉、烽火碉四种。家碉在羌峰寨最为普遍,多修在住宅的房前屋后并与住房紧密相连,一旦战事爆发,即可发挥堡垒的作用。古时,羌峰寨还有这样一种约定俗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