羌族的“挂红”习俗有着怎样的意义
Posted 羌族
篇首语:香花不一定好看,会说不一定能干。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羌族的“挂红”习俗有着怎样的意义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羌族的“挂红”习俗有着怎样的意义
羌族“挂红”时使用红布或红丝绸,过去使用的红布一般是6尺以上长度的红色粗布或者粗纱,现在则普遍用红丝绸。“挂红”的方法遵循男左女右的成规,即给男性“挂红”时,羌人双手捧着一根长度为118厘米左右的红丝绸来到客人面前,将红丝绸从其左肩斜挂于右胁下,在右胯骨附近松松地挽一个小结,顺在右下方;给女性“挂红”时则从其右肩斜挂于左胁下,在左胯骨附近挽一个小结,顺在左下方,任红丝绸自然下垂,显得十分飘逸。
羌族挂红的对象一般有:①远征凯旋的英雄、战士;②应邀做客的嘉宾;③地方头领、上级官员和领导;④族人所信奉崇敬的神像;⑤结婚的新郎新娘。现在挂红主要出现在政府工作、旅游观光和新人成婚上,地方领导前来检查指导工作需要“挂红”,外地游客来带羌区旅游需给游客“挂红”,青年成婚也需要“挂红”。
羌族挂红的意义可非同一般。红色即赤,“挂红”表示主人对客人敬献赤诚的心意,是主人盛情迎接客人到来的象征。羌族人非常好客,每当有客人到来,都会尽其所有,拿出好吃的招待客人,如果觉得客人值得尊敬的话就会给客人挂红,但并不是给每一个人都挂红。
羌族认为“白为善、黑为恶、红为喜、蓝为天”,红色象征着喜庆,“挂红”使受挂人感到置身于团结、喜庆、祥和、欢乐的氛围之中。
而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红色也代表喜庆,羌族很早就说汉语,习汉文,受汉文化的熏陶颇深,红色作为色彩符号所具有的象征意义也必然在俗民生活中与汉族达到了契合,应用于生活中就是对红色的特殊喜好,寄托欢乐喜庆的情感,从这个意义上说,羌族的“挂红”习俗又具有汉羌文化相互融合的意味。
相关参考
和岷江上游的羌族群众一样,居住于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所属冕宁、越西、甘洛一带的藏族群众,也热衷于以白色的石块装饰自己的住居。用作住居装饰的这三块、五块或七块洁白的石块,被按照大小顺序依次平放在屋脊上,有
在羌族的祭祖仪式中,有大巫师必须头戴金丝猴头皮帽,并同时敲打羊皮单鼓的特殊习俗,而这一习俗的来历还有着一段有趣的神话故事为根据。据说,很早以前,羌族是拥有自己文字的民族。当时已十分年迈的祖师爷为了把从
羌族对火甚为崇敬,认为火乃是一种不可战胜的力量。火给人带来光明与文明,出于民族习俗,释比把它规范成一种祭祀礼仪——火祭,列入羌族的祭祀活动之中。中华民族对火/的崇拜由来已久,据史志记载,早在远古时期,
羌族年是羌族的节日。农历十月一举行。羌族年这一天羌族人民欢聚一堂献上用面粉制成的小鸡、羊、牛,分食羊肉,将羊血洒到树林里。亲邻好友互相邀请,拜年作客,同饮“咂酒”(用青稞、大麦煮熟加酒曲酿成。饮用时,
羌族的婚姻制度为一夫一妻制。解放前,婚姻由父母包办。妇女地位低,盛行入赘,还有指腹为婚、订娃娃亲、篼篼亲等。其他还有姑舅表优先婚,新娘婚后一年内返居娘家、兄死弟纳其嫂、弟死兄娶弟妇等遗俗。解放后,特别
接“龙”是羌族少数地区的民间传统,主要流传地区为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汶川县……昨年(2005)春节就经历了一次,在春节前夕,村里上了年纪的老人就会聚集在一起商议此事,首先要扎成一条九节长龙,但是到了真真
丧家先派出一个端公到吊丧的亲戚家,带领该亲戚前来吊丧,随带礼物、祭品等,礼物主要是粮食、猪肉和钱,丧家缺什么送什么。祭品主要为“纸糊”,一般为各色剪纸做的绣油、旗、罗、幡、伞和钱柜等等。当吊丧亲戚行近
唐朝末期,黄巢带领起义军北上,攻打浑城。围城三天攻不下来,黄巢气坏了,指着城楼大骂,扬言攻破城池,定杀个鸡犬不留。这时,已经快过年了,下了一场大雪,天气很冷,士兵大多还没有换上冬服,黄巢知道硬攻要受损
德昂族妇女还有在腰部装饰“腰箍”的传统习俗。她们的腰箍多用藤篾或竹篾制成,宽窄粗细不一,多漆成红、黑、黄、绿等颜色。行走时,腰箍随着双脚的移动而伸缩弹动,叮叮作响,成年的姑娘腰部均佩带腰箍,通常的系十
订婚羌族婚俗订婚时经三道程序,首先“开口酒”,即许口酒。当男女还未成年时,男方请媒人到心目中的女方说亲,如同意则由家长提出一定时间,男方到女方家办酒席宴请,名“开口酒”。酒席上女方提出聘金数目,双方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