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人物 中国乡村教育先驱之一黄质夫简介
Posted 历史人物
篇首语:人生不是一种享乐,而是一桩十分沉重的工作。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历史人物 中国乡村教育先驱之一黄质夫简介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历史人物 中国乡村教育先驱之一黄质夫简介
近代人物本名:黄质夫
字号:名同义、字质夫
出生地:江苏仪征
出生时间:1896年
去世时间:1963年
黄质夫人物
黄质夫(1896年—1963年),名同义、字质夫,江苏仪征人,祖籍湖南邵阳。中国乡村教育运动先驱之一。1920年年考入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农科。1924年国立东南大学农科毕业后,创办并主持江苏界首、南京栖霞、浙江湘湖和国立贵州师范学校,投身乡村师范教育事业长达20余年。
黄质夫一生怀抱“救百万村寨的穷,化万万农工的愚,争整个民族的脸”的理想,决心培养大批“既有知识又能实干的乡村教师”。主持乡村师范时把愿意从事生产劳动和吃苦作为入学条件,厉行劳动建校,自力更生,勤俭办学,要求学生毕业后能去做灌输农民知识的教师,改进农民生活的导师,发展乡村社会事业的领袖。
黄质夫生平年表
清光绪二十二年(公元1896年),3月6日生于江苏省仪征市长江边上的十二圩。祖父早年从军,在湘军中当一名士兵,退伍后到仪征定居,靠耕种一小块土地维持生计。父亲除种地外,还做小贩,当瓦木工、修船工,以后又在十二圩街头开一爿茶炉,赚一点微利养家活口。
六岁时,家里虽然衣食不周,但还是设法让他进私塾念书。
光绪三十年(公元1904年),十二圩扬子总栈创办小学堂,这是全县第一所新式学
校。为了学习文化,黄的父亲顶着流言蜚语让儿子报名入学。黄质夫学习极其勤奋,每次考试成绩都是第一,老师器重他,学校发给奖金给予资助。读完了五年制的初等小学和四年制高等小学,初步掌握了一些科学文化知识。
(历史lishixinzhi.com)黄质夫
高等小学毕业后,黄质夫在老师的鼓励下投考江苏省立第五师范学校,以名列榜首的优异成绩被录取。师范学校虽然不收学费,免费供给膳食,但是为筹措保证金及置办行装,家里还是借了债。黄质夫深深体会到穷人家孩子上学的艰难,十分珍惜来之不易的读书机会。
民国二年(1913年),18岁的黄质夫离开家庭到了60里外的扬州,成为中国最早一批师范本科生。在五师五年,每学期成绩均为甲等,毕业考试成绩为全年级之冠。
五师毕业后,黄质夫由校长任孟闲提名留校,提任附属小学高年级级任教员。黄做了二年教员积蓄了一点钱,可他并不贪恋这些,仍想继续深造,即辞职进了国立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农科农艺系。黄质夫得到名师的指导,进一步用现代农业科学武装自己,加深了对农业的感情,初步树立起发展农业、改造乡村的志向。
在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后改为国立东南大学)求学时,接受了恩师陶行知“余今生之惟一目的在于经由教育而非经由军事革命创造一民主国家”的生活教育理论。黄质夫是陶行知最早的追随者之一。
1924年东南大学毕业后不久,即到苏北高邮市界首镇创办界首乡村师范学校,这是中国率先创办的第一批乡村师范中的一所,也是较为出色的一所,从此开始了献身乡村师范教育事业的生涯。
1927年夏,黄质夫调任国立第四中山大学南京中学乡村师范科主任(校址和晓庄师范同在南京栖霞区),继续探索乡村教育的新路。
1930年由于晓庄师范被查封,波及黄质夫,黄质夫被迫辞职。他仍不改初衷,继续实践陶行知乡村教育模式。
1931年8月,辞去国立中央大学农学院推广处主任的职务,应浙江省教育厅厅长张道藩的聘请担任浙江省立湘湖乡村师范学校校长。黄先生在这里只有近8个月时间,增建新校舍,选聘新教师,增设简师班,增收近百名新生。
1932年初,黄质夫又回到栖霞乡村师范学校继续担任校长,自此,又在这块土地上辛勤耕耘了五年多。
1937年11月中旬,日军逼近南京,栖霞乡师仍坚持开学授业,下旬才停课疏散师生,是苏南最后疏散的一所学校。黄质夫主动留校看守校产。
1937年12月1日,黄质夫离开学校踏上流亡的道路。
1939年9月,黄先生辞去湖南农业改进所技师兼榆树湾沅芷恳区主任的职务后,受聘担任贵州省立贵阳乡村师范学校校长(校址在青岩镇)。
1940年起,黄质夫在榕江国师,为乡村师范教育事业倾注了大量的心力。五年多使迁校前仅有4个年级150多名学生的学校,扩大为最多时有16个班级近千名学生,贵州省规模最大的一所师范学校,而且主要招收的是少数民族子弟,成为当时中国乡村师范的模范。
相关参考
·李学清李学清,地质学家、矿物学家、地质教育家。是我国自己培养的第一批地质工作者之一,开拓了我国沉积岩研究的先驱。是我国宝玉石矿物学研究的先驱之一。中年以后,专心致志于地质教育事业和中央大学地质系的发
明朝历史 在全国各地乡村普设社学――朱元璋对中国教育普及化的贡献
在全国各地乡村普设社学——对中国教育普及化的贡献③>> 至此,洪武大办教育似乎应该可以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不,从小苦大仇深出身的朱元璋深知,地方教育仅限于县级是远远不够的,与洪武年间实行的中国“
·王璡王璡,分析化学家、教育家。是我国近代分析化学和中国科学史研究的先驱者之一。他毕生致力于理科和师范大学的教育和科学研究,培育了中国几代科学技术人才。他还长期从事化学史的研究工作,是用分析实验结果为
·谢立惠谢立惠,电子学家、教育家。中国科学普及事业先驱,中国科学工作者协会创始人之一。我国最早雷达实验的参与者。长期从事高等教育,特别是电子学科的教学与管理工作,在人才培养和高校改革研究方面作出了贡献
教育,一直是中华民族发展的重中之重先贤孔圣人提出“有教无类”,教育范围增大,使得许多平民得以接受教育。到了今天,中国政府更是直接推行“九年义务制教育&rdquo
·叶培忠叶培忠,树木育种学家。当代中国树木育种学的先驱者之一,中国水土保持研究的开拓者之一。毕生致力于林业科研和教育工作,培养了几代林业科技人才。他在树木杂交育种方面贡献卓著,特别是杉木遗传改良的成就
知名人物 熊庆来生平故事简介,熊庆来历史评价,熊庆来怎么死的?
熊庆来,字迪之,著名数学家和教育家、中国现代数学的先驱。1893年10月20日(清光绪十九年九月十一日)生于云南弥勒县息宰村一个乡村知识分子家庭。父亲熊国栋在清朝末年曾任云南省巧家县和赵州县“训导”(
教育,一直是中华民族发展的重中之重先贤孔圣人提出“有教无类”,教育范围增大,使得许多平民得以接受教育。到了今天,中国政府更是直接推行“九年义务制教育”,只要是中国人,就可以接受免费的教育。 实际
·王葆仁王葆仁,有机化学家、高分子化学家、教育家。他是中国有机化学研究的先驱者之一和高分子化学事业的主要奠基人之一,他爱党、爱国、爱科学之心终生不渝,为我国科技人才的培养和高分子化学的发展做出了卓越贡
·韩德馨韩德馨,煤田地质学家、煤岩学家、教育家、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现代煤田地质事业的先驱者之一。参加领导创建了我国高校第一个煤田地质系;首次把煤中的微量元素划分为五种成因类型,并对不同微量元素在淋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