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历史 在全国各地乡村普设社学――朱元璋对中国教育普及化的贡献
Posted 社会
篇首语:知识给世界带来光明,知识给人类增长财富。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明朝历史 在全国各地乡村普设社学――朱元璋对中国教育普及化的贡献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明朝历史 在全国各地乡村普设社学――朱元璋对中国教育普及化的贡献
在全国各地乡村普设社学——对中国教育普及化的贡献③> > 至此,洪武大办教育似乎应该可以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不,从小苦大仇深出身的朱元璋深知,地方教育仅限于县级是远远不够的,与洪武年间实行的中国“乡村自治”和推行的粮长制相配套,这位奇特的开国皇帝还要竭力加强乡村教化。> > 前章我们说过,朱元璋通过实行里老制度、粮长制度、旌善亭制度、申明亭制度等,部分地实行了乡村社会教化,可他还是觉得缺乏一条对乡村子弟进行学校教化的主渠道,鉴于“京师及郡县皆有学,而乡社之民未睹教化”,洪武八年(1375)朱元璋下令:全国各地普设社学,“延师儒以教民间子弟”,“兼读《御制大诰》及本朝律令”。> > 这样一来,从京师到府、州、县以及乡村地区,建立起了学校教育网络。明初学校教育事业的发展,超过了历史上任何一个朝代。> > 与此同时,明初地方性私学发展迅猛,呈现出如火如荼、遍地开花之势。私学教育主要形式是传统的蒙学性质的私学,称为家塾或蒙馆,一般教授15岁以下的儿童。由于明代从开国皇帝朱元璋起就极为重视社会基层的教化,而社会教化的一个重要的内涵就是蒙养教育,明代在社会基层设置了社学等官学来推动社会教化。在这种社会氛围里,又是出于对科举“大业”的憧憬,一般社会民众都会意识到识文断字最起码的蒙养教育之重要。于是大明帝国各地竞相出现了如星星点灯似的地方家塾或蒙馆。相关参考
明朝的明来自明教么,朱元璋为何在靠其夺得天下后对教众赶尽杀绝
“明教”人人应该都不生疏,在金庸的武侠小说《倚天屠龙记》中,它是整部剧的重中之重,但同时它亦是整个谜团的地点。好比说杨逍曾对张无忌口述说,“明教是以抗元为己任的”,然而在六大门派眼中它倒是不折不扣的魔
明朝历史小故事1、明朝统一战争明朝统一战争是明洪武元年至二十二年(1368—1389年),明太祖朱元璋为统一全国,遣军推翻元朝、消灭各地割据政权及元朝残余势力的一系列作战。元末,爆发了红巾军为主的农民
明朝统一战争简介明朝统一战争是公元1368年到公元1389年,明太祖朱元璋为了统一全国而进行了一系列作战。明朝统一战争主要是分为三个部分,先是派兵推翻元朝的统治,再消灭各地的割据政权,最后打击元朝残余
明朝统一战争是公元1368年到公元1389年,明太祖朱元璋为了统一全国而进行了一系列作战。明朝统一战争主要是分为三个部分,先是派兵推翻元朝的统治,再消灭各地的割据政权,最后打击元朝残余势力,维护明朝的
社学、乡学与村校是明清时期内陆村镇一级最首要的办学形式,这种由官府支撑的办学形式实际上并没有如诰文表明的那样正规,它的存在在很大水平上和县级政权,如县府大老爷对于文化的正视水平有绝大关系,假如县太爷正
在明朝竖立之初,朱元璋就确立了以南京为中心,皇子藩王辐射全国各地的统治。而那些功臣的权力被逐渐涣散以至消费殆尽,大明山河只有一个姓――“朱”。洪武三年,朱元璋在南京举办了盛大的封藩典礼,公布了陆续大明
在明朝竖立之初,朱元璋就确立了以南京为中心,皇子藩王辐射全国各地的统治。而那些功臣的权力被逐渐涣散以至消费殆尽,大明山河只有一个姓――“朱”。洪武三年,朱元璋在南京举办了盛大的封藩典礼,公布了陆续大明
中国首富宗庆后竟是宗泽后代宗泽后代分布在哪如今,宗泽后裔遍布全国各地,近的如山东菏泽和济宁,远的如江浙皖间乡村,他们都以自己的方式继承和发扬着宗泽精神。比如在甘肃省的岷县,人们称宗泽为“南川大爷”,是
中国首富宗庆后竟是宗泽后代宗泽后代分布在哪如今,宗泽后裔遍布全国各地,近的如山东菏泽和济宁,远的如江浙皖间乡村,他们都以自己的方式继承和发扬着宗泽精神。比如在甘肃省的岷县,人们称宗泽为“南川大爷”,是
明朝开国初期,朱元璋为了保证朱家江山千秋万代掌控在自己人手里,把朱氏皇族子弟分封到全国各地为王。这些朱姓亲王世代传承,与国同休,有明200余年间,他们作为凌驾于整个社会体系之上的特权阶层,享尽了荣华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