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先驱胡瑗对中国教育发展的影响 胡瑗的诗词
Posted
篇首语:君子报仇,十年不晚。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理学先驱胡瑗对中国教育发展的影响 胡瑗的诗词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理学先驱胡瑗对中国教育发展的影响 胡瑗的诗词
教育,一直是中华民族发展的重中之重先贤孔圣人提出“有教无类”,教育范围增大,使得许多平民得以接受教育。到了今天,中国政府更是直接推行“九年义务制教育”,只要是中国人,就可以接受免费的教育。
实际上无论是在哪个时代,哪个政府,对于教育都十分的关注。北宋时期,对于北宋的教育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的,就不能忽视著名学者胡瑗。胡瑗是北宋时期著名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从四十岁以后,开始从事教育事业,提出了许多教育思想,同时也对当时的教育界有过很多改革。
胡瑗曾经在《松滋县学记》中明确的说过:“致天下之治者在人才,成天下之才者在教化,教化之所本者在学校。”这句话的意思是说,治理天下需要人才,而使得天下人成才就在于教化,而教化根本还在于学校,明确说明了一个好的学校,对于学生的教育的重要性。
除此之外,还有教育理念的转变。宋朝因为开国之君赵匡胤提出重文轻武政策的原因,文化事业得以繁荣的发展。不过在某一个时期,人们却只追求华丽诗词歌赋。特别是一些学校,甚至将此作为教学重点。
胡瑗对此明确的提出异议,他认为学校应该更加注重实际,培养经世致用的人才。他对皇帝说:“臣闻圣人之道,有体、有文、有用。君臣父子,仁义礼乐,历世不可变者,其体也;举而措之天下,能润泽斯民,归于皇极者,其用也。”他的大致意思,教育不仅仅只是为了应付科举考试,而是应该培养理论和实际都能精通,能干实事的人才。
胡瑗的教育理念是十分正确的,而他此后在教育方面也一直都在朝这个方面发展。在管理学校,制定学校制度的时候,胡瑗在中国教育史上首先创立了分斋教学的制度。
所谓的分斋教学,就像是今天分班一样。他设立经义和治事二斋,经义注重讲解六经,治事治民、讲武、堰水和历算等科。大家在选取一门主科的时候,还可以选择一门副科。这种制度,培养了一大批专有人才,在行政、军事、水利等方面都有显著成就。
宋朝的宋代官学有两种:一是中央官学,二是地方官学。中央官学大部分都是达官贵人的子弟,地方官学则少的可怜。对此胡瑗提出“弘教化而致之民者在郡邑之任”,这其实和孔子的“有教无类”有些相似,都是推行普及教育。
在胡瑗的积极走动和劝谏下,宋仁宗开始重视教育,并且接受胡瑗的建议,大兴地方之学。宋朝的教育事业,由此走向一个新高度,可以说是欣欣向荣。
胡瑗还提倡文武兼备,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他并不希望自己的学生成为一心只读圣贤书的书生,而是积极鼓励他们走出去。要求学生要适当参加体育锻炼,平时要学会“射箭”、“投壶”和其他各项游乐活动。在重视德育、智育的前提下,他也注重音乐教育,注意用音乐来陶冶学生的精神情操。
胡瑗重视理论教学,更重视实践理论,他经常组织学生到外野外、到各地游历名山大川。并把此项活动列入教程之中,做到让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相统一。他曾经说:“学者只守一乡,则滞于一曲,隘吝卑陋。必游四方,尽见人情物态,南北风俗,山川气象,以广其闻见,则有益于学者矣。”认为如果只是一心埋头于书本,实际上是一种闭塞的行为,不利于学识的增长。
能够提出这么多的教育理论,胡瑗本人在教育方面,自然有很大的体会。他曾经在泰山就学之时,苦心读书十年,打下了丰富的基础。这期间学到的各种知识,都成为他日后发展教育事业的坚实基础。你说他本人的文学素养,看其留下的《睢阳五老图》可见一二。
《睢阳五老图》
始同优烈晚同间,五福俱全戴角冠。
典午山河遵大道,调元宗社对穷桓。
羌夷谁敢窥中夏,朝士猜疑畏岁寒。
肱股赓歌遗韵在,惟吾后进祗膺看。
相关参考
胡瑗胡瑗历任光禄寺丞、天章阁侍讲等职务,创立理学“安定学派”,执教三十年左右,门生数不胜数,为教育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他被誉为理学先驱,程颐受教于他,朱熹又是程颐的学生,宋明理学与他分不开关系,说他是
胡瑗胡瑗是我国北宋时期著名教育家,开创了宋代理学先河,纠正了朝廷取仕时的弊病,要求德、智、体、乐全面观察;他提出的“明体达用之学”对宋代理学有着深远影响。那么,胡瑗的后裔如今在哪里呢?北宋教育家胡瑗简
胡瑗胡瑗是我国北宋时期著名教育家,开创了宋代理学先河,纠正了朝廷取仕时的弊病,要求德、智、体、乐全面观察;他提出的“明体达用之学”对宋代理学有着深远影响。那么,胡瑗的后裔如今在哪里呢?北宋教育家胡瑗简
胡瑗苦学成才胡瑗,世居陕西定堡,人称“安定先生”,中国北宋学者。理学先驱、思想家和教育家,为“宋初三先生”之一。宋代人胡瑗,生于小官吏家庭,七岁便跟随父亲学写文章,十三岁便能读通《五经》。读书学习使他
胡瑗胡瑗,世称安定先生,“宋初三先生”之一,是北宋时期著名教育家、思想家、大儒,被誉为理学先驱。胡瑗著有《松滋县学记》《周易口义》《洪范口义》等作品,他的关于教育的主张至今都有重要意义。胡瑗作品>遗著
胡瑗是北宋时期的学者和大臣,是著名的思想家和教育家,被后世人奉为理学先驱。因为他居住在陕西路安定堡,所以当时人们尊称其为“安定先生”。 胡瑗出生在一个官宦世家,家世显赫,
胡瑗是北宋时期的学者和大臣,是著名的思想家和教育家,被后世人奉为理学先驱。因为他居住在陕西路安定堡,所以当时人们尊称其为“安定先生”。 胡瑗出生在一个官宦世家,家世显赫,祖上曾经出过两位皇后和太
徂徕先生石介,是北宋时期著名的理学家、文学家,是理学的先驱。他虽然在政治上成就不高,但是在文学上却有很大的影响。不管是对宋代理学的发展,还是宋代教育的发展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他所开创的&ldqu
孙复孙复与胡瑗、石介并称“宋初三先生”,著有《易说》、《春秋尊王发微》等作品,他也是一位卓越的教育家,专重六经义理之说的主张。孙复的后人>长子:大年于嘉佑三年十一月(1058年),因张万平上言,特补效
徂徕先生石介,是北宋时期著名的理学家、文学家,是理学的先驱。他虽然在政治上成就不高,但是在文学上却有很大的影响。不管是对宋代理学的发展,还是宋代教育的发展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他所开创的“泰山学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