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人物 北宋教育家胡瑗简介 胡瑗后人
Posted 北宋
篇首语:学习这件事不在乎有没有人教你,最重要的是在于你自己有没有觉悟和恒心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历史人物 北宋教育家胡瑗简介 胡瑗后人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历史人物 北宋教育家胡瑗简介 胡瑗后人
胡瑗 胡瑗是我国北宋时期著名教育家,开创了宋代理学先河,纠正了朝廷取仕时的弊病,要求德、智、体、乐全面观察;他提出的“明体达用之学”对宋代理学有着深远影响。那么,胡瑗的后裔如今在哪里呢? 北宋教育家胡瑗简介>胡瑗(993~1059)字翼之。中国北宋学者。理学先驱、思想家和教育家。 因世居陕西路安定堡,世称安定先生。庆历二年至嘉祐元年历任太子中舍、光禄寺丞、天章阁侍讲等。>胡瑗自幼聪颖好学,7岁善属文,13岁通五经,被左右乡邻视为奇才。1034年(景祐元年),42岁的胡瑗开始到苏州一带设学讲授儒家经术。1036年,经范仲淹的引荐,胡瑗以布衣身份,与知杭州的音乐家阮逸同赴开封接受正急于雅乐改进的宋仁宗召见,并奉命参定声律,制作钟磬。其间,他合乎古礼的文雅举止深得朝中要人的赞赏,事成后即被破例提拔为校书郎官。>晚年,胡瑗依旧苦读勤教,并参议朝政。1059年终因积劳成疾而卧床不起。后经仁宗皇帝钦准,领太常博士衔赴杭州长子胡康任所疗养。临行前京城轰动,相送者“百里不绝”。不久即病故,被朝廷追谥“文昭”,葬于湖州原菰城附近。>胡瑗后人>胡家渡胡氏的老祖宗是北宋著名教育家胡瑗。胡世嘉是胡家渡居委会居民,胡瑗第32代后裔。他表示无锡惠山区胡家渡是胡瑗后裔的聚居地,目前有2000多名胡姓居民居住于此。胡瑗后裔从泰州搬到胡家渡已有980年左右。>胡瑗最小的孙子叫胡守权(号达庵),他和胡瑗的门人钱公辅、陈望一起游学江南,见无锡土地肥沃,民风淳厚,决定卜居于此。相关参考
胡瑗是北宋时期的学者和大臣,是著名的思想家和教育家,被后世人奉为理学先驱。因为他居住在陕西路安定堡,所以当时人们尊称其为“安定先生”。 胡瑗出生在一个官宦世家,家世显赫,
胡瑗是北宋时期的学者和大臣,是著名的思想家和教育家,被后世人奉为理学先驱。因为他居住在陕西路安定堡,所以当时人们尊称其为“安定先生”。 胡瑗出生在一个官宦世家,家世显赫,祖上曾经出过两位皇后和太
胡瑗胡瑗,世称安定先生,“宋初三先生”之一,是北宋时期著名教育家、思想家、大儒,被誉为理学先驱。胡瑗著有《松滋县学记》《周易口义》《洪范口义》等作品,他的关于教育的主张至今都有重要意义。胡瑗作品>遗著
胡瑗苦学成才胡瑗,世居陕西定堡,人称“安定先生”,中国北宋学者。理学先驱、思想家和教育家,为“宋初三先生”之一。宋代人胡瑗,生于小官吏家庭,七岁便跟随父亲学写文章,十三岁便能读通《五经》。读书学习使他
教育,一直是中华民族发展的重中之重先贤孔圣人提出“有教无类”,教育范围增大,使得许多平民得以接受教育。到了今天,中国政府更是直接推行“九年义务制教育&rdquo
教育,一直是中华民族发展的重中之重先贤孔圣人提出“有教无类”,教育范围增大,使得许多平民得以接受教育。到了今天,中国政府更是直接推行“九年义务制教育”,只要是中国人,就可以接受免费的教育。 实际
胡瑗胡瑗历任光禄寺丞、天章阁侍讲等职务,创立理学“安定学派”,执教三十年左右,门生数不胜数,为教育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他被誉为理学先驱,程颐受教于他,朱熹又是程颐的学生,宋明理学与他分不开关系,说他是
孙复孙复与胡瑗、石介并称“宋初三先生”,著有《易说》、《春秋尊王发微》等作品,他也是一位卓越的教育家,专重六经义理之说的主张。孙复的后人>长子:大年于嘉佑三年十一月(1058年),因张万平上言,特补效
历史人物 北宋诗人吕希哲简介,《登单州城楼》作者吕希哲有后代吗
人物简介少从焦千之、孙复、石介、胡瑗学;复从张载、程颢、程颐、王安石游,闻见益广。太学出身,以荫入官。王安石劝其勿事科举,侥幸利禄,遂绝意进取。父吕公著殁,始为兵部员外郎。因范祖禹荐,哲宗召为崇政殿说
孙复是宋朝著名的理学家、文学家,与石介一同开创“泰山学派”,号为“泰山先生”。孙复开堂讲学,门生无数,许多才华卓绝之辈都出自其门下,在宋初文坛占有一定的地位。孙复和胡瑗、石介二人,被后世尊称为“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