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朝历史 第三节 诗词歌赋
Posted 真书
篇首语:学之广在于不倦,不倦在于固志。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晋朝历史 第三节 诗词歌赋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晋朝历史 第三节 诗词歌赋
太康诗人主要有张载、张协、张亢、陆机、陆云、潘岳、潘尼、左思等,史有“三张、二陆、两潘、一左”之说。其中陆机、左思成就最高,潘岳次之。> > 陆机,字士衡,吴郡华亭(今上海市松江县)人。他是东吴名臣陆逊的孙子,父亲陆抗是东吴的大司马,他20岁时,晋武帝灭吴,他退居旧里,闭门勤学,并做 《辩亡论》2篇,论述吴国何以衰亡及他祖父的功业。直到太康末年,才与其弟陆云一起去洛阳,造访时任太常的张华,张华与其一见如故,说伐吴之役获得了两位 俊才。后被太傅杨骏辟为祭酒,他却说:“我祖父名播四海,宁不知邪!”“八王之乱”时期,陆机任成都王司马颖的后将军、河北大都督,后因兵败,被司马颖所 杀。> > 陆机的诗歌讲究词藻和对偶,模仿多于创新,《长歌行》、《猛虎行》和12首《拟古诗》都流于此弊较好的作品有《赴洛道中作》、《门有车马客行》等。有人评价他的诗作“若排沙简金,往往见宝”。> > 左思,字太冲,齐国临淄(今山东省益都县)人。他出身于小吏家庭,其貌不扬,口讷,不好交游。待妹妹左芬被司马炎选为皇妃后,移居京师。他自以为所见不 博,求作秘书郎。他与秘书监贾谧交好,曾被请讲授《汉书》。贾谧被杀后,他退隐不仕,专心于典籍。后病死冀州。晋武帝选其妹为妃,是因其妹好学善文,名亚 于左思,武帝闻而纳之。> > 左思的诗作今仅存14首,其中8首《咏史》较为有名。像《咏史》之二中的“郁郁涧底松,离离山上苗”等意象, 是以比的手法去暗喻怀才不遇的人和无才得志的人,控诉了当时的门阀制度,对南朝的范云、初唐的王勃、中唐的白居易都有所影响。王夫之在《古诗选评》中评价 左思说:“三国之降为西晋,文体大坏,古度古心,不绝于来兹者,谁太冲者焉归?”这一评价大体上说还是公允的。> > 潘岳,字安仁,荥阳中 牟(今河南省荥阳县)人。祖父潘瑾为安平太守,父亲潘芘为琅邪内史。潘岳少年时代以敏慧见长,乡邑号之为“奇童”。泰始中年,晋武帝躬耕于藉田,潘岳做赋 对此大加赞美。晋武帝亲事农桑,当然有值得肯定之处。但潘岳做此赋竭尽过誉以至吹捧之辞,足见其属趋炎附势、阿谀奉承之辈。对此史有所载:“岳性轻躁,趋 世利,与石崇等谄事贾谧,每候其出,与崇辄望尘而拜。”> > 贾谧是贾充的外孙,因其母未婚先孕,为遮羞,贾充遂将贾谧作为贾门之嗣。贾谧在其母贾后弄权时,势力熏天,骄横无忌,穷奢极欲。潘岳与陆机、陆云等附会贾谧,是贾谧的24友中的名列前茅者。> > 但这只是事情的一个方面,潘岳才名冠世,也被人疾恨。当山涛、主济、裴楷等都被晋武帝亲近而做大官时,他才是个县令,因此心中也常郁郁不得志。不过在职 守上,潘岳还是勤于政的。他任怀令时,曾上奏议案,颇在理,为朝廷采纳。他因勤于政而升任廷尉,可是最终也只做到给事黄门侍郎。晋惠帝时,他被人诬陷谋反 罪被杀,夷三族。> > 潘岳在诗歌创作上以《悼亡诗》见传。像他悼念亡妻的诗作就写得相当感人。其中写道:“望庐思其人,人室想所历。帏屏 无仿佛,翰墨有馀迹。流芳未及歇,遗挂犹在壁。”诗句由远及近,由外及内写来,犹如情思愈重;加之所捕捉的意象都是极普通却又极具典型性,使人读来自然不 失深切,对亡妻沉重的思念之情跃然纸上。后人评价“潘诗烂若舒锦,无处不佳”仅就其辞藻华丽而言,自然有所溢美,但其诗作有些的确可称上乘。> > 在太康诗人的创作中,还有诸如傅玄的《豫章行苦相篇》;张华的《情诗》;张协的《杂诗》;郭璞的《游仙诗》;刘琨的《重赠卢谌》、《扶风歌》等受人称道,为传世之作。> > 太康文学,除了诗歌外还有一种体裁的文学作品,这就是赋,而且赋的成就比诗歌大。> > 前面曾提及潘岳为晋武帝躬耕农日而做赋,其实那算不上严格意义上的赋,只是颂辞之类的东西,谈不上是什么文学创作,所以文学史上鲜有提及。> > 赋的创作,以左思的《三都赋》(《蜀都》、《吴都》、《魏都》)成就最高。左思创作《三都赋》,构思10年,门庭、花园以至厕所里都摆有笔纸,遇得一 句,立刻写下。赋写成之后,张载、刘逵为其作注、序,张华则称赞其“使读之者尽有余,久而更新”。于是豪贵之家竞相传写,洛阳为之纸贵。当初陆机至洛阳后 也曾想写些赋,听说左思在作,他拍着手掌取笑说等左思赋成,用它来盖酒瓮。可是左思写出,他一看叹服,认为己所不及,遂停笔不写。> > 《三都赋》不仅承袭了汉赋文辞华丽,铺排壮观的特征,而且独具自身写实的特点,去掉了汉赋极饰夸张的做法,可以从中得知三国时代的经济、社会状况,故而独成一家。> > 除了左思的《三都赋》外,陆机还做有《文赋》。该作实质足以赋的形式阐述作文为章的方法,颇多精当见解,是我国古代文艺理论中的重要著述。> > 潘岳有《闲居》、《秋兴》二赋,写出了清悠闲适的格调。又有《射雉》、《笙》二赋,状物抒情,细致精巧,文辞俊美,属风流洒脱之作。> > 书法艺术在西晋亦有重要发展。晋武帝极为重视书法艺术,专门立书博士,设弟子员,教习书法,以钟繇、胡昭两人为标准。范文澜先生评述说:“东汉末后刘德 升首创行书体,钟、胡得刘德升传授,都擅长行书。钟繇真书(楷书)尤独攘盛名。行书真书在各书体中是最合实用的书体,书博士规定以钟、胡为法,符合书体进 步的趋势。”> > 钟繇,字元常,颍川长社、(今河南省长葛县东)人。少时靠族父供给费用,得以专学。不久任廷尉正、黄门侍郎。汉献帝时李 催、郭汜作乱,他因进言保护了曹操,晋官御史中丞,迁侍中尚书仆射,封东武亭侯。自此,他成为魏国的朝廷重臣,曾在曹氏统治集团中先后任相国、廷尉、太 傅,他亦为魏国的建立及强大立下汗马功劳。魏文帝曾称他为后世再难有继的一代伟人。魏明帝太和四年(230年)他去世,曹身着素服,亲临凭吊。> > 他的书法吸取了曹喜的篆隶、刘德升的行书、蔡邕的八分等各家之长,融会贯通后形成自己的风格。他兼善各体,尤其精于隶书和真书(楷书)。唐人张怀瑾在 《书断》中称他:“真书绝妙,乃过于师,刚柔备焉。点画之间,多有异趣,可谓幽深无际,古雅有余,秦汉以来,一人而已。”相关参考
西晋政权冗官冗员现象严重,词徒左长史傅咸曾向司马炎上书说:国家和百姓资财缺乏,是由于设官太多,户口只有汉代的十分之一,而设置的郡县多于汉代。设立的军府有上百个,还有公、侯、伯、子、男这五等诸侯也设
建安十八年(公元213年)五月,曹操被封为魏公,加九锡,从封冀州10郡,到建安二十二年(公元217年)四月,曹操称魏王,用天子旌旗,魏国作为一个汉王朝的国中之国,正式建立起来。同年,曹丕夺嫡成功,
泰始六年(公元272年)八月,发生了西陵之战,结果大家都知道,羊枯因此被贬为平南将军,杨肇被贬为平民。羊枯总结这次战争的失败时说:“主要是因为陆抗”。>> 《三国志》评陆抗:“抗贞亮筹干,咸有父
曹髦为皇帝时,曾下旨令司马师“登位相国,增邑九千,并前四万户;进号大都督、假黄钺,入朝不趋,奏事不名,剑履上殿;赐钱五百万,帛五千匹,以彰元勋”。司马师辞谢不受。位极人臣的司马师用极大的权力换来了
晋惠帝司马衷,字正度,晋武帝司马炎第二子,西晋的第二代皇帝。>> 泰始三年(公元267年),司马衷被立为皇太子,时年九岁。司马衷的太子之位,得来的原因与他的父亲有些类似。他本来有一个哥哥,只不过
未央宫中花月夕,歌舞称觞天咫尺。>> 从来所恃独君王,一日谗兴谁为直?>> 咫尺之天今万里,空在长安一城里。>> 春风时送箫韶声,独掩罗巾涠如洗。>> 泪如洗兮天不知,此生再见应无期,>>
汉惠帝四年(公元前191年),刘盈加冠。加冠是成年礼仪,意思说年龄到了二十,可以结婚了;说得更深一点,就是成年了,一切都该自己做主了;说得再深一点,就是长成大丈夫了,整个国家都应该听他的。>>
很小的时候,刘彻就对西域产生浓厚兴趣。一次,他随送亲队伍给一位公主送行,一直来到匈奴国腹地。这次出行,让汉武帝大开眼界,认为西域是一个奇妙无比的世界,是另一个人间天堂。他不但为西域的自然奇观所折服
康熙帝即位同年——顺治十八年(1661年)的二月至十二月,郑成功命其子郑经留守金门、厦门等地,他亲自指挥大军进攻台湾,赶走了荷兰殖民者,收复了台湾,是为中国在历史上立下不朽的功勋的人。但由于郑氏政
汉朝和匈奴此次打了一个多月,结果有二:第一,军队建设遭破坏,募民实边被毁,百姓闻匈奴而丧胆,纷纷逃回中原,边疆空虚;第二,汉军无能,匈奴抢夺无数,欲壑难填,骄心日盛。战争打完后,匈奴想来边境就来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