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朝历史 第三节 西陵之战
Posted 将军
篇首语: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晋朝历史 第三节 西陵之战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晋朝历史 第三节 西陵之战
泰始六年(公元272年)八月,发生了西陵之战,结果大家都知道,羊枯因此被贬为平南将军,杨肇被贬为平民。羊枯总结这次战争的失败时说:“主要是因为陆抗”。> > 《三国志》评陆抗:“抗贞亮筹干,咸有父风,奕世载美,具体而微,可谓克构者哉!”陆抗,字幼节,吴郡吴县(今江苏苏州)人。三匡时期吴国名将,名门之后,是陆逊次子,孙策外孙。> > “不见襄阳登览,磨灭游人无数,遗恨黯难收。叔子独千载,名与汉江流。”陆游的这句诗是赞美羊祜的。羊祜是西晋开国元勋。文武双全。> > 一个是吴国名将,另一个是锋芒毕露的西晋开国功臣。各为其主,棋逢敌手的英雄之争,西陵之战便是两人的第一次正面交锋,西陵之战之后两人亦有多次交锋。> > 在晋国攻打东吴之前,已有多名东吴的将领投降了晋国。这一天,孙皓召见昭武将军、西陵督步阐。步阐一家在西陵已经有四十余年我们前面讲孙皓荒淫无度,嗜 杀成性,早已众叛亲离,这几年叛逃的事已经接连不断。孙皓命令步阐离开西陵,步阐害怕孙皓因谗言对自己不利。于是九月,步阐举西陵城投降晋国,并将兄长步 协的两个儿子步玑、步,送到晋国的首都洛阳当人质。> > 晋国很是高兴,一方面,晋国早已筹划灭吴大计,不战而屈人之兵,当然最好。另一 方面,西陵地理位置非常的重要,是东吴的西大门,陆逊曾经说过:一旦西陵有失,吴国将失去整个荆州。西陵地势险要,西陵峡航道曲折,滩多流急,西陵以东则 豁然开朗,平野万里。西陵以南是蛮夷之地,屡次叛乱。北面就是荆州。拿下西陵,吴国腹地便暴露无遗。因此晋国对这次吴国的叛乱非常重视,晋国对步阐、步玑 等表面加以重用,任命他都督西陵诸军事、卫将军、开府仪同三司、侍中,兼遥领交州牧,封宜都侯。步玑被任命监督江陵军事、左将军、散骑常侍、卢陵太守,后 改封江陵侯。其实这些都是虚职,因为当时卢陵、江陵都不在晋国的管辖之下。> > 步阐叛变,东吴甚是吃惊,还未开战,东吴已居下风。陆抗知 道西陵乃兵家必争之地,于是于十月,遣将军左奕、吾彦、蔡贡等部进围西陵,试图夺回此地。晋武帝命荆州刺史杨肇到西陵接应,巴东监军徐胤进攻建平(郡治秭 归,今属湖北)以救援步阐,同时命车骑将军羊祜率步兵5万进攻江陵。> > 陆抗在赤溪至故市(今湖北宜昌)大修城墙,一方面可以围困步阐, 另一方面可以抵御晋的援军。此举引来极大不满。手下都不理解陆抗的做法,认为直接在晋援军之前攻下西陵便可。西陵的防御当初均是陆抗亲自设置,他当然知道 西陵防御坚固,粮草充足,是不可能很快攻克下的,若晋援军一到,内外受敌,必将大败。但他没有把这些告诉将士,而是让他们尝试攻打西陵,他们果然打不下 来,于是全军上下都听从了陆抗的建议。> > 吴军想请陆抗到江陵去指导与羊祜的战争,当时陆抗坐镇乐乡,打算赴西陵督战。陆抗以为江陵城非 常的坚固,防守的将领也很多,不用担心。即使被晋军攻下,长期驻守也十分不易,倒是西陵,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如若丢失,晋军不仅可以顺流直下,南方诸夷也 会趁机叛乱,如此依赖,东吴必首尾不相顾,后果不堪设想。于是他放弃督战江陵的决定,而是奔赴西陵。> > 羊祜进攻江陵,由于江陵道路平 坦、通畅,羊祜可以很快到达江陵城。陆抗当然知道,为拖延时间,他命江陵督张咸放水淹敌军。羊祜将计就计,陆路不成,便乘机用船运粮草,将士到江陵。陆抗 又命张咸把之前建的堰坝毁掉,阻断晋军水上粮道。羊祜不得不改用车运粮,这样就浪费了时间,拖延了行军速度。> > 十一月,杨肇率军到西 陵,巴东监军徐胤的水军抵达建平。陆抗令张咸固守江陵,派公安督孙遵驻扎于长江南岸,以防羊祜军南渡;水军督留虑、镇西将军朱髯阻止晋水军东下;陆抗则率 大军在长围与杨肇对峙,隧时应战。将军朱乔、都督俞赞变节降晋。为防朱,俞泄露战机,陆抗连夜改变了战略部署。> > 次日,果然不出陆抗所 料,晋军集中兵力攻击原吴兵防守较为薄弱之处,但陆抗早已改变了战略部署,结果晋军大败。十二月,杨肇兵败,趁夜逃跑,陆抗率众追击,但路上遭到步阐的袭 击,于是停止追击,只不过继续敲鼓,假装追击。杨肇以为陆抗追来,非常害怕,结果乱了阵脚,丢盔弃甲,陆抗于是派轻兵追之,晋军惨败。羊祜见杨肇兵败,于 是撤兵,陆抗随即收复西陵。> > 西陵城破,陆抗杀步阐及同谋叛变的将吏数十人,夷灭三族。同时,赦免了西陵城被迫叛变的数万人。前面提到步协之子步玑与弟弟步培去了洛阳,据此应该逃过此劫。> > 羊祜在西陵之战之前并没有把陆抗放在眼里,他只知道此人为人正直,有一定头脑,略懂军事。经过西陵之战,陆抗卓越的军事才能得以充分显示。陆抗建坝这个 计策很是高明,你来进犯,我自然可以用水淹你,但是这是个很庞大的工程,羊祜肯定会发现,发现了他也就明白了建筑此坝的目的,毕竟羊祜不是傻子。但这个计 策还有第二个意思,因为此路是晋军必经之路,此计不仅可以淹死晋军,也可以淹没道路,大坝毁坏,大水淹没道路,道路就变得泥泞不堪,你要运兵运粮食,就不 会那么简单了。这样一来,势必会拖延时间,这就是陆抗想要的效果。> > 其实羊祜是知道的,但是既然要救援,就必须走这条路。> > 这是陆抗与羊祜之间的第一次交锋,此役,陆抗无疑是最大的赢家。他指挥若定,先打破晋军分进合击之势,用小股兵力牵制晋军主力,集中优势兵力攻打西陵,终于击败晋军,收复西陵。陆抗虽立大功,却“貌无矜色,谦冲如常,故得将士欢心”(《三国志,吴书·陆抗传》)。> > 羊祜则遭到了晋武帝的弹劾。有司上奏说:“祜,行统八万余人,贼众不过三万。羊祜顿兵江陵,使贼备得设。乃遣杨肇偏军人险,兵少粮悬,军人挫衄。背违诏 命,无大臣节。可免官,以侯就第。”(《晋书·羊祜传》)羊祜以八万之众不敌陆抗的三万人,是无法解释的。羊祜也被贬为平南将军,杨肇被免为庶人。> > 之后,羊祜与陆抗又有几次交锋,其中不乏心理战。相关参考
泰始中年,晋武帝司马炎涛兴伐吴之役,下诏说:“吴会未平,宜得猛士以济武功。虽旧有荐举之法,未足以尽殊才。其普告州郡,有壮勇秀异才力杰出者,皆以名闻,将简其尤异,擢而用之。苟有其人,勿限所取。”兖州
西晋政权冗官冗员现象严重,词徒左长史傅咸曾向司马炎上书说:国家和百姓资财缺乏,是由于设官太多,户口只有汉代的十分之一,而设置的郡县多于汉代。设立的军府有上百个,还有公、侯、伯、子、男这五等诸侯也设
建安十八年(公元213年)五月,曹操被封为魏公,加九锡,从封冀州10郡,到建安二十二年(公元217年)四月,曹操称魏王,用天子旌旗,魏国作为一个汉王朝的国中之国,正式建立起来。同年,曹丕夺嫡成功,
曹髦为皇帝时,曾下旨令司马师“登位相国,增邑九千,并前四万户;进号大都督、假黄钺,入朝不趋,奏事不名,剑履上殿;赐钱五百万,帛五千匹,以彰元勋”。司马师辞谢不受。位极人臣的司马师用极大的权力换来了
晋惠帝司马衷,字正度,晋武帝司马炎第二子,西晋的第二代皇帝。>> 泰始三年(公元267年),司马衷被立为皇太子,时年九岁。司马衷的太子之位,得来的原因与他的父亲有些类似。他本来有一个哥哥,只不过
未央宫中花月夕,歌舞称觞天咫尺。>> 从来所恃独君王,一日谗兴谁为直?>> 咫尺之天今万里,空在长安一城里。>> 春风时送箫韶声,独掩罗巾涠如洗。>> 泪如洗兮天不知,此生再见应无期,>>
汉惠帝四年(公元前191年),刘盈加冠。加冠是成年礼仪,意思说年龄到了二十,可以结婚了;说得更深一点,就是成年了,一切都该自己做主了;说得再深一点,就是长成大丈夫了,整个国家都应该听他的。>>
很小的时候,刘彻就对西域产生浓厚兴趣。一次,他随送亲队伍给一位公主送行,一直来到匈奴国腹地。这次出行,让汉武帝大开眼界,认为西域是一个奇妙无比的世界,是另一个人间天堂。他不但为西域的自然奇观所折服
康熙帝即位同年——顺治十八年(1661年)的二月至十二月,郑成功命其子郑经留守金门、厦门等地,他亲自指挥大军进攻台湾,赶走了荷兰殖民者,收复了台湾,是为中国在历史上立下不朽的功勋的人。但由于郑氏政
汉朝和匈奴此次打了一个多月,结果有二:第一,军队建设遭破坏,募民实边被毁,百姓闻匈奴而丧胆,纷纷逃回中原,边疆空虚;第二,汉军无能,匈奴抢夺无数,欲壑难填,骄心日盛。战争打完后,匈奴想来边境就来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