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朝历史 第三节 西方国家与张骞

Posted 汉武帝

篇首语:当筵意气临九霄,星离雨散不终朝。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汉朝历史 第三节 西方国家与张骞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汉朝历史 第三节 西方国家与张骞

  很小的时候,刘彻就对西域产生浓厚兴趣。一次,他随送亲队伍给一位公主送行,一直来到匈奴国腹地。这次出行,让汉武帝大开眼界,认为西域是一个 奇妙无比的世界,是另一个人间天堂。他不但为西域的自然奇观所折服,更为西域的民风民情所深深吸引。汉朝以来,官方一直将阳关与玉门关以西以及更远的地方 称为西域。西汉初年,西域共有。> >   汉武帝从西域回来之后,心灵震撼很大,首先,他认为西域地大物博,是有财富的地方;其次,他认为那里人野蛮,公主们过去生活一定会受尽苦难。于是他暗自决定:为了不让女人们成为汉匈战争中的牺牲品,自己将来当皇帝,一定要在西域立威。> >    公元前141年,刘彻正式登基,史称“汉武帝”。坐在未央宫中,汉武帝首先想到的是北方强大的敌人匈奴国。长期以来,汉朝政府对匈奴国忍气吞声,军事交 锋中总是处于劣势。时间不久,汉朝军士在战场抓来几个匈奴士兵。汉武帝很好奇,决定亲自审问。这些匈奴来的俘虏见汉武帝威严,且有海纳百川的胸襟,对自己 很宽仁,于是就跪地说道:“原来敦煌以东、祁连山以西有个大月氏国,他们也非常强大,但不擅马战,并我们匈奴人打得大败,就是他们的国王也被我们杀了。匈 奴人把国王的头砍下来,把国王的妃子全部抢掠带走,大月氏人受到极大的侮辱,被迫逃亡西域,与匈奴人有不共戴天之仇,很想找个强大的盟友一起来将匈奴人打 败”。> >   汉武帝一听,认为是很好的建议,如果能联络到西域的大月氏,共同攻击匈奴人,那就是东西夹击之势,匈奴人再强大也会战败的。汉 武帝开始酝酿这一计划。但是,他很难寻找到一位出使西域的人才。当时,汉朝百姓会西域一无所知,加上大月氏在匈奴国以西,途径匈奴地界十分危险,非果决坚 毅之人不能胜任。为了找到最优秀、最合适的使者,汉武帝下诏,全国发告示,搜寻有识之士。告示下去很长一段时间,没人前来应招,汉武帝很着急。> >    一天,大汉朝廷地方上的一个郎官,名叫,看到告示之后,认为出使西域关系到大汉朝的未来前途,非同小可。他抱着一腔爱国热情应招。当天,汉武帝亲自 召见了他,通过一番面试和对话,发现张骞的确是个出使西域的人才,于是就拨付一百多人的车队给他,其中有一个向导——匈奴人堂邑父。后来,堂邑父成为张骞 出使西域的得力助手。> >   公元前138年,张骞通过层层审核,最终带着一百多人的车队,站在长安城西门,在汉武帝和群臣的惜别之下,准备 像西域的大月氏国出发。起步之前,汉武帝亲自为张骞整理衣冠,并对他轻轻数语,嘱咐他此行的重要性。很快,张骞等人浩浩荡荡地出发了。队伍出陇西,刚刚进 入匈奴地界,即被匈奴骑兵捕获。由于队伍中金银财富过多,引起匈奴单于的怀疑。> >   张骞等人被送到单于面前,先是一顿严刑拷打,逼迫张骞说出了此行是为了寻找大月氏,并与之通商。单于起得半死,大声嚎叫道:“大月氏在匈奴北面,汉朝在南面,你们怎么能派使者与大月氏通商?如果我要通过汉朝地界,与南方的南越通商,你们答应吗?”> >    由于当时汉匈两国关系尚好,单于就没有杀害张骞等人,而是将分开监押。通过观察和了解,单于发现张骞是个博学多才之士,匈奴国目前奇缺这样的人才,于是 就想尽办法拉拢张骞,甚至为他配了一房匈奴妻子。但张骞始终保存着离开长安时汉武帝给他的旌节,没有忘掉大汉朝天子所赋予他的使命。> >    转眼之间,十年时间过去了。张骞在匈奴娶妻生子,已有一个家庭。匈奴人对他的警惕已放松很多。某日,张骞寻到一个难得的机会,与堂邑父商量,秘密从匈奴地 面上奔跑出来。他们没有目标,只知道向西奔驰,因为传说中的大月氏就在西方。一路奔跑,张骞进入一个城堡中,打听才知,这是大宛国(今中亚细亚)。大宛国 王早就听说神奇的东方有一个富庶的汉帝国。边将将张骞等人带来,说明身份,国王惊喜异常,热情地招待了他们,并问道:“你打算到哪里去?”张骞回答道: “我奉汉王的命令,出使大月氏国,有重要事情联络商量,路上被匈奴人扣留十余年,现在才逃出来。要是大王能派人送我去大月氏国,将来我回到汉朝,我们的皇 帝一定会重谢的,那时你的金银财宝将多得难以形容。”大宛王早就仰慕东方富庶之地,为了给自己带来点好处,就做了个顺水人情,派人将张骞送到康居国(今巴 尔喀什湖与威海之间的地方),又从康居辗转来到大月氏国。> >   大月氏国国王被匈奴人杀害之后,他的正室妻子继承了王位,在大夏(今阿富汗 北部)附近又重新建立了大月氏国。这个地方比从前的地方的土地更肥沃,物产更丰富。新女王满足于现状,不想再与强悍的匈奴人作战,让百姓再次陷入颠沛流离 的困难。张骞见到大月氏女王,并未说服她与汉朝联盟,攻打匈奴人。为了有个靠山,张骞还游说了大夏国王,也未成功。一年之后,张骞只好无功而返,途径匈奴 地界时,又被抓获。> >   一年之后,匈奴国内部发生内乱,趁此机会,张骞带着妻子、孩子,以及堂邑父等人死里逃生,奔出匈奴国。元朔三年, 张骞等回到长安。汉武帝亲自接见了他,并对他说道:“你与朕一别十多年,这么长时间,不忘使命,实在令朕感动啊!”确实,张骞出使西域一共用去十多年时 间,虽然未完成汉武帝交给他的任务,却带回了大量珍贵的关于西域风土人情的资料,为以后汉朝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知识储备。在《史记》中,对张骞出使 西域予以了极高的评价,称他的西行为“凿空”。为表彰他锲而不舍的精神,汉武帝封其为太中大夫。> >   张骞将在西域的见闻全部汇报给汉武帝,汉武帝大开眼界,欣喜万分。几年之后,汉匈战争爆发,大将军率军出征匈奴,汉武帝下令张骞随性。由于张骞对匈奴地面水草山川、分布了如指掌,使得卫青大军未受到一点饥渴,大胜而归。汉武帝高兴,遂封张骞为博望侯。> >    公元前119年,卫青、基本将匈奴主力部队消灭殆尽,匈奴人被迫向沙漠更北的地方迁徙。这时,长期受匈奴人制约的西域各国纷纷站出来,与匈奴人对 抗,并停止每年向匈奴人进攻纳赋,匈奴人狼狈不堪。纷纷摆脱匈奴人的蹂躏之后,西域各国开始对汉朝产生敬慕之情,纷纷表示愿意与东方大国汉王朝建立外交关 系。在这种情况下,汉武帝果断决定,派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联络各国,以实现他万国来朝的梦想。

相关参考

汉朝历史 张骞出使西域

张骞出使西域  张骞两次出使西域,打开了中国与中亚、西亚、南亚及欧洲等国交往的大门,构建了汉与西方国家友好交往的桥梁,同时也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经济的交流和发展,对整个世界的文明与进步注入了新的活力,这

汉朝历史 张骞出使西域

张骞出使西域  张骞两次出使西域,打开了中国与中亚、西亚、南亚及欧洲等国交往的大门,构建了汉与西方国家友好交往的桥梁,同时也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经济的交流和发展,对整个世界的文明与进步注入了新的活力,这

汉朝历史 第三节 周亚夫军纪严明

  汉朝和匈奴此次打了一个多月,结果有二:第一,军队建设遭破坏,募民实边被毁,百姓闻匈奴而丧胆,纷纷逃回中原,边疆空虚;第二,汉军无能,匈奴抢夺无数,欲壑难填,骄心日盛。战争打完后,匈奴想来边境就来边

汉朝历史 第三节 政治思想开明的儒术

  董仲舒“天人感应”学说的提出,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的个人兴趣。就当情况来说,汉朝亟需解决的问题有两个:一个是汉帝国的合法性问题;一个是重新构建汉帝国的统治基础。就第一点来说,汉帝国是通过推翻暴政和打败

汉朝历史 第三节 文帝刘恒御匈奴

  未央宫中花月夕,歌舞称觞天咫尺。>>  从来所恃独君王,一日谗兴谁为直?>>  咫尺之天今万里,空在长安一城里。>>  春风时送箫韶声,独掩罗巾涠如洗。>>  泪如洗兮天不知,此生再见应无期,>>

汉朝历史 第三节 少年得志的霍去病

  说到,除了提及之外,还有一个重要人物也不得不提,他就是。在这位少年英雄身上,有太多故事和战功,他几乎成为汉朝将领的代表,有必要了解一下霍去病。>>  霍去病(公元前140年-117年),河东郡平阳

汉朝历史 第三节 晁错上疏论农耕

  文帝重视农业生产,采取了休兵养息的安民政策,使汉朝的农业生产得到很大的发展,国库也日渐丰盈。重视农耕政策是由大臣晁错首先提出的。>>  汉文帝十二年(公元前168年),晁错上疏对文帝说:英明的君主

汉朝历史 第三节 崭露头角 沛公伐秦

  秦国统一天下既是意外,也是世人所能接受的。它强大的军事实力,以及完善、进步的军政制度,让其在之后在战国混战中很快占据上风,成为真正的王者。秦国国王被称为“”。嬴政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暴君,他残酷坑害

汉朝历史 第三节 汉文帝刘恒驾崩

  汉文帝后三年(公元前161年),匈奴老上单于(稽粥)病死,儿子军臣即位。汉文帝知道后,还是按老规矩,派宗室翁主出嫁给军臣单于,再续两国“翁婿”之缘。>>  军臣单于得到了美貌如花的翁主,本已心满意

汉朝历史 第三节 晁错蒙冤而死去

  眼看天下因削藩削得兵征将战,烽火四起,晁错的老父亲由颍川跑来见晁错问:“皇帝刚刚继位,你当政用事,侵犯诸侯,离间骨肉之情,弄得怨言漫天,你究竟想干什么?”晁错的老父亲是明白人,他问晁错“究竟想干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