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赏识却不投奔刘备 王粲身为建安七子之首
篇首语:读书是易事,思索是难事,但两者缺一,便全无用处。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受赏识却不投奔刘备 王粲身为建安七子之首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受赏识却不投奔刘备 王粲身为建安七子之首
王粲(177年—217年2月17日),字仲宣。山阳郡高平县(今山东微山两城镇)人。东汉末年文学家,“建安七子”之一。少有才名,为著名学者蔡邕所赏识。初平二年(192年),因关中骚乱,前往荆州依靠刘表,客居荆州十余年,有志不伸,心怀颇郁郁。建安十三年(208年),曹操南征荆州,不久,刘表病逝,其子刘琮举州投降,王粲也归曹操,深得曹氏父子信赖,赐爵关内侯。建安十八年(213年),魏王国建立,王粲任侍中。建安二十二年(216年),王粲随曹操南征孙权,于北还途中病逝,终年四十一岁。
王粲因为身材矮小,貌不惊人,常为以貌取人者所鄙视。汉献帝西迁,王粲随着到了长安,因为他学识渊博,很受大学者、左中郎将蔡邕的赏识。
王粲系东汉“建安七子”之首。父祖都是士族名流。17岁时逃往荆州依托刘表,后为曹操所重用,官居“侍中”。著作以诗赋见长,著有《王侍中》《七哀诗》《登楼赋》等,游子与思乡感情较重,情调低沉。有些作品深刻反映了军阀混战和社会苦难。
王粲有一次和友人同行,停下来读路边碑文,友人问他能背诵吗?王粲说:“可以。”当即表演,一字不差。又有一次,王粲看人下棋,棋局被人碰乱了,王粲凭著记忆,把棋子重新摆好。下棋的人不信,以为他乱排,用手巾帕盖在棋盘上,请王粲在另一个棋盘上重摆一遍。王粲摆出来后,一模一样,一个子都没错,令人惊叹。
当时,蔡邕名重一时,来访者络绎不绝,每日车骑填巷,宾客盈门。一天听说王粲来访,蔡邕急着前去迎接,把鞋子都穿倒了。大家都在猜想,不知是来了个什么有名人物?及至王粲登堂,不过是一个身体瘦弱的少年。满座宾客,无不惊愕。
蔡邕却热情地向大家介绍说:“这是王公(指王粲祖父王畅,位列三公)之孙,有了不起的学问,我赶不上他啊!”又指著自家的藏书说:“我家里的这些书籍文章,全都准备给他。”对王粲可谓推崇备至。
后来为避李催、郭汜之乱,王粲流寓荆州,只因其貌不扬,而遭到刘表冷遇,郁郁不得其志。直到归附曹操,官拜侍中以后,他的才能才得以施展。
蔡邕和曹操,可谓识才之俊杰呀!
王粲在诗赋上的成就高于其他六人。刘勰《文心雕龙·才略》提到:“仲宣溢才,捷而能密,文多兼善,辞少瑕累,摘其诗赋,则七子之冠冕乎。”王粲的哀思表现在作品上,其代表就是《七哀诗》与《登楼赋》。最能代表建安文学的精神。王粲《七哀诗》说:“……出门无所见,白骨蔽平原。路有饥妇人,抱子弃草间。……南登灞陵岸,同首望长安,悟彼林下泉,喟然心碎肝。(或作“悟彼下泉人,喟然伤心肝。”)”把在乱世的经历见闻,融入于作品之中,留下最真实的记录。
王粲(177-217),字促宣,山阳郡高平县(今任城区)人,系东汉“建安七子”之首。父祖都是士族名流。17岁时逃往荆州依托刘表,后为曹操所重用,官居“侍中”。著作以诗赋见长,著有《王侍中》《七哀诗》《登楼赋》等,游子与思乡感情较重,情调低沉。有些作品深刻反映了军阀混战和社会苦难。
相关参考
建安七子,是东汉时代令人钦佩的一群才子。建安七子之首,他的才华就更出类拔萃了。建安七子之首王粲的一生悲壮卓绝,他写出来的诗也成为后世的传世之作。除此之外,大家还知道多少关于建安七子之首王粲的资料呢
王粲字仲宣,山阳郡高平县人,是东汉末年大将军何进的长史。汉献帝迁都长安后,王粲也迁移到长安,左中郎将蔡邕对王粲的才华感到惊异,极为赏识。 王粲17岁时,就被司徒所征召,朝廷任命他为黄门侍郎。因为
建安七子之首是谁?建安七子简介 建安七子,是汉建安年间(196—220年)七位文学家的合称,包括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瑒、刘桢。这七人大体上代表了建安时期除曹氏父子(即曹操、曹丕、曹植)外
【建安七子是谁】建安七子之首是谁建安七子简介 所谓建安七子,指的是东汉建安时期涌现的七位文学大家的统称。建安七子主要包括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应、刘桢七人,他们对诗、词、歌、赋、文的发展都作出
1王粲(177-217),字仲宣。东汉末年山阳郡高平(今金乡县)人。为建安文学的代表人物之一,位居“建安七子”之首,官至侍中。曹操辟王粲为丞相掾,赐爵关内侯。王粲出身于显贵家庭,是建安文学的代表人物之
记忆力惊人的王粲魏晋时期最流行的文学体裁是赋,当时汉献帝年号建安,最出名的文学家是曹操、曹丕、曹植父子,合称“三曹”,除了他们之外,还有7个人的文章也写得很好,史称“建安七子”,王粲就是“建安七子”之
建安七子“建安七子”是东汉献帝建安年间(196-220年)七位文学家的合称。最早提出“七子”之说的是曹丕的《典论·论文》:“今之文人,鲁国孔融文举、广陵陈琳孔璋、山阳王粲仲宣、北海徐伟长、陈留阮蠫元瑜
建安七子何人鲁国孔融,广陵陈琳,山阳王粲,北海徐干,陈留阮踽,汝南应瑒,东平刘桢;斯七子者,皆一世之隽,世称“邺中七子”。以其时当建安前后,或云“建安七子”。
王粲是建安时期的重要诗人之一,号称七子之冠冕,其诗在建安诗坛独树一帜,被誉为五言之冠冕。王粲的诗可以分为两期三类,呈现出不同的风格前期的五言诗苍凉悲慨,志深笔长,前期的四言诗情至语质,文当而整。后期的
建安七子,是指建安年间(196~220)七位文学家的合称,包括: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玚、刘桢。这七人大体上代表了建安时期除曹氏父子而外的优秀作者,所以"七子"之说,得到后世的普遍承认。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