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开国将军马援的志愿是马革裹尸?

Posted 东汉 马援

篇首语:业精于勤而荒于嬉,行成于思而毁于随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东汉开国将军马援的志愿是马革裹尸?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东汉开国将军马援的志愿是马革裹尸?

马援是东汉的开国功臣,也是一代名将,一生的战绩是比较的显赫的。从小的时候马援将军的志向就是比较明确的,希望能够报效国家成为一个比较有用的人才,当然在他的成长过程中也在不断地努力的实现这样的志愿。

有关马援将军的典故还是比较多的,当时马援在十二岁的时候父亲就已经去世了,之后马援想要实现自己的志愿,不喜欢沉迷在书本文章之间,想要离家出去打拼。但是不巧的是自己的大哥在自己即将走之前死了,之后为了哥哥守孝一年,还要支撑整个家所以就留了下来。但是有志向的人终究是会被发掘的,之后光武帝即位的时候,当时的隗嚣重用了马援任命马援为将军。

马援将军的战功赫赫,同时在军营中对将士们的待遇是比较好的,对待下属们也是比较宽厚的。熟悉马援的人都知道他的脾性,不喜欢阿谀奉承的小人,喜欢听一些良言。自从他当上了将军之后,以前认识他的旧友很多人来投靠他。有一次有一个旧友来投靠他,但是对马援的态度是比较恭维的,马援对其说你这样奉承我和之前来巴结我的人有什么区别呢?

马援一生的愿望就是能够征战沙场,甚至是能够战死在战争中,对于他而言是最好的归宿。所以马援和其他的开国大臣不一样,对于名利和功勋是比较看轻的,只是希望能够为了国家奉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马援字文渊

马援字文渊,后人称之为马文渊的比较多,马援从小的时候家境并不是很好的,上面还有哥哥,当时叫马援读书好出人头地,但是马援从小的志向是能够征战沙场不喜欢文章之类的,所以想要一心出去闯天下,但是不巧的是刚要走的时候哥哥却去世了,之后为了支撑家人还是留了下来。

之后就是机缘巧合了,受到了隗嚣的赏识,之后被任命为绥德将军,之后征战为了刘秀的天下是出了很大的力的,所以马援也是东汉的开国将军,功劳是比较大的。但是马援这个人是刚正不阿的,不喜欢阿谀奉承的小人。

所以在朝廷中是比较特殊的存在的,如果在朝廷中不能够随波逐流还是比较困难的,所以马援的一生大部分还是在军旅中度过的,但是他的志愿也是能够战死沙场精忠报国的。有关马援不喜欢阿谀奉承的小人还是是有很多的典故的,有一次马援征战班师回朝的时候,在迎接他回来的人群中有很多的想巴结他的人,有些还是马援之前认识的旧友,看见自己已经今非昔比了,想要来捞点好处。

其中有一个人叫做孟冀,是一个善于弄权的人也在欢迎他的人群中,之后马援发现了他对他说,你现在这样恭维我不就是和其他人一样了吗?我现在只是有一点功劳而已,即使能够巴结到我,我的功勋能够延长到什么时候呢?之后马援向孟冀询问自己能够长期保持功勋的方法,当时孟冀是没有回答出来的,但是马援却告诉孟冀,只有自己能够不断地为国效力征战沙场,这样自己的功勋才能够长期的保持下去。孟冀之后就说想要有一世功勋的人只有像马援这样的人才能够成功。

马援的兵器

马援是东汉的开国将军,但是他的一生不注重名利,但是在沙场上是战功赫赫的。历史上面有很多有名的将军,武功都是比价高强的,但是只要是能武的人都会一个和自己相配的兵器。李元霸的武器是锤子,十分的勇猛,那么厉害的马援的兵器是什么呢?

根据相关的资料记载,马援的兵器是像大象鼻子的古月刀,还有一个是擂鼓翁金锤,这两个武器是马援经常用的武器,都是比较厉害的。说到擂鼓翁金锤是汉朝时期马超的祖先开始使用的,威力是比较厉害的,当然不是一般人能够使用的,因为擂鼓翁金锤本身的重量是比较惊人的,和一个人的体重是差不多的。

所以想要使用马援的兵器,除非是力大无穷的,不然想要操控这样的武器还是比较困难的。这个锤子不是我们所熟悉的圆形的,而是腰鼓形状的,和圆柱形比较的类似,从此我们也是可以看出马援的实力是比较强悍的,能够成为东汉的开国将军也是有足够的实力的,并非是浪得虚名。马援能够有如此厉害的武器,再配上他精湛的武功能够征战沙场肯定是比较厉害的,能够当上开国将军也是战功赫赫的。

当然他和我们认知的开国功臣是不一样的,他的一生主要是在沙场上面度过的,享受安逸的生活的时候是比较少的,同时对待将士们是比较宽厚的,他的愿望是能够战死沙场,马革裹尸,他最终的的结局也是在沙场上面战死的。

马援名言

值得一提的是,我们所熟知的几个成语,都是马援留下来的名言。比如“聚米为山”、“马革裹尸”、“穷当益坚”、“老当益壮”等等都是马援名言。马援不但是东汉名将,而且他还是辅助东汉光武帝刘秀建立中兴大业的大功臣。马援出生在一个贫寒之家,少有大志的马援曾经想放弃学业前去边疆开垦谋生。马援出发前,他的大哥因病去世了,马援为了给哥哥服丧而留在了家中。

后来王莽当政,马援前往边区开垦荒地,在马援辛勤劳作下,他拥有了数千头马、牛、羊。但是,胸怀大志的马援并不知足,马援常常说:丈夫为志,穷当益坚,老当益壮。”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身为一个男子汉大丈夫,在面对穷苦生活时,应该越穷越有勇气,越老越该强壮。虽然马援在家乡成为了一个有钱人,但是马援不愿意做个守财奴,他把赚来的钱都分给了兄弟和相邻,自己依然身着旧衣裤在田间劳作。

后来,马援投到东汉光武帝刘秀门下,为刘秀平定群雄出谋划策。马援南征越南,凯旋而归时,很多亲朋好友都前来祝贺他。但是报国心切的马援考虑到匈奴仍在边境扰乱,于是马援再次向光武帝请求出征。马援临行前说到:“男儿当死于边野,以马革裹尸还葬耳,何能卧床活在儿女手中?”这句话也是马援名言之一,为后人广为传唱。

相关参考

光武帝麾下名将伏波将军马援介绍 马革裹尸

汉伏波将军马援是陕西扶风人士,通过了解汉伏波将军马援生平经历得知,马援生于公元前14年,卒于公元49年,享年63岁。伏波将军马援不但是东汉初年著名的军事家,而且还是东汉开国功臣之一。马援率兵打仗之前,

光武帝麾下名将伏波将军马援介绍 马革裹尸

汉伏波将军马援是陕西扶风人士,通过了解汉伏波将军马援生平经历得知,马援生于公元前14年,卒于公元49年,享年63岁。伏波将军马援不但是东汉初年著名的军事家,而且还是东汉开国功臣之一。马援率兵打仗之前,

东汉伏波将军马援墓暗藏蹊跷,盗墓贼挖入地下2米,连忙回填

「”夫为志,穷当益坚,老当益壮。夫为将,死于边野,马革裹尸”,此一句千古良言,正出自东汉伏波将军马援之口。纵斗转星移沧海桑田,但言语之间或催人自勉或壮赴沙场的豪气情怀,仍令人不禁慨叹。马援南征江海北出

马援女为皇后典故介绍 马援的后代都有谁

马援是东汉的开国元勋,在归顺刘秀后一心为东汉出战,即使在年迈的晚年也在战争中度过,最终死在了平定岭南的战场,成就了马革裹尸的故事。马援死时还遭人诬陷,被刘秀误会,侯爵也被撤销,不过他的子孙后代没有受到

马援女为皇后典故介绍 马援的后代都有谁

马援是东汉的开国元勋,在归顺刘秀后一心为东汉出战,即使在年迈的晚年也在战争中度过,最终死在了平定岭南的战场,成就了马革裹尸的故事。马援死时还遭人诬陷,被刘秀误会,侯爵也被撤销,不过他的子孙后代没有受到

历史人物 “马革裹尸”是谁的故事

“马革裹尸”是谁的故事?马援戎马一生,为何没能位列云台二十八将?下面本站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马援,东汉开国功臣之一,为刘秀一统天下立下了赫赫战功。江山打下来后,马援虽已年迈,可仍请缨东征西

历史人物 马援简介武器 马援马革裹尸的事迹 如何评价马援

  中文名:马援  别名:马文渊、马伏波  国籍:中国(东汉)  民族:汉族  出生地:扶风茂陵(今陜西兴平东北)  出生日期:公元前14年(西汉永始三年)  逝世日期:公元49年(东汉建武二十五年)

历史人物 伏波将军马援,字文渊,有“马革裹尸”典故

人物生平家庭出身关于马援的先祖有两种说法,一说其先祖为战国时期赵国名将马服君赵奢,后子孙以马为姓;一说为归化的匈奴人。马援的曾祖父马通,汉武帝时大臣。马通与兄莽何罗与江充关系友好,因此参与巫蛊之乱。后

马援与马革裹尸

核心提示:欢迎访问本站网中华上下五千年马援与马革裹尸的故事。  马援,东汉陕西扶风茂陵人。先祖是赵国名将赵奢,因被封为“马服君”,遂以马为姓。  公元32年,马援投奔刘秀,并协助他西平隗嚣。在破羌安陇

历史典故 成语典故_马革裹尸的典故 成语马革裹尸的主人公是谁

  马革裹尸的典故:东汉初的名将马援,英雄善战为东汉王朝的创建立下汗马功劳。后来,他又率兵平定了边境的动乱,威震南方。公元41年被刘秀封为伏波将军。  过了三年,马援从西南方打了胜仗回到京城洛阳,亲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