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人物 “马革裹尸”是谁的故事

Posted 历史人物

篇首语:一日之计在于晨,一年之计在于春。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历史人物 “马革裹尸”是谁的故事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历史人物 “马革裹尸”是谁的故事

“马革裹尸”是谁的故事?马援戎马一生,为何没能位列云台二十八将?下面本站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马援,东汉开国功臣之一,为刘秀一统天下立下了赫赫战功。江山打下来后,马援虽已年迈,可仍请缨东征西讨,西破羌人,南征交趾,功绩彪炳,精忠报国,官至伏波将军,因功封新息侯。>他老当益壮,马革裹尸的气概甚得后人的尊崇。后在讨伐五溪蛮时身染重病,不幸去世,终年六十三岁。> >然而就是这样一位鞠躬尽瘁的臣子,死后却不能还葬家乡,只是草草地掩埋在京城郊外的荒地里,甚至连他的部下都不敢参加这本就凄凉的葬礼。后来刘秀还下令收回他的新息侯印绶,马援家人的六次诉冤、原云阳令朱勃的诣阙上书,都没能使刘秀为其平反。>事情还远没有结束。后来汉明帝刘庄为表彰辅佐父亲刘秀中兴汉室的功臣,在南宫云台为二十八人画像,这就是著名的“云台二十八将”,这相当于是对东汉开国元老所做的历史决议,是极为隆重的评价。而令人费解的是,这其中并没有马援。更令人难以接受的是,马援的副手、也是参与构陷马援的帮凶马武居然都入选了。>当时刘庄的弟弟东平王刘苍大惑不解,还专门就此询问过他,可刘庄却是笑而不语。> >一直到了刘庄的儿子汉章帝刘炟上位,马援才被得以平反,被追谥忠成,不过这已经是他死后二十九年的事情了。>导致马援蒙冤的原因实在很复杂,有小人梁松的构陷,有皇帝刘秀的猜忌,也有同僚的中伤等等,我们这里按下不表。我们来说一说为何“云台二十八将”中没有他,汉明帝刘庄为何不愿意替他平反昭雪?>刘庄的借口是云台二十八将中,只要和皇室有亲戚关系的都不被列入,因为他自己的皇后就是马援的女儿,谥号明德的马氏。刘庄还拿刘秀的表兄来歙说事儿,说他同样功劳很大,最后不也没被列入。然而实情并非如此,位列这二十八人中的皇亲国戚并不在少数。> >那么刘庄为何不愿意为自己老丈人平反昭雪呢?那是因为刘秀在世时立的一个规矩:严禁外戚干政。>刘庄继位之后更是严守祖训,时刻对外戚势力警惕防范。他不可能不知道马援的功劳有多大,也不可能不知道马援是蒙冤的,但他就是故意这么做,存心不让他翻身。至于道理,其实也很简单。>马援是将门,他的门徒太多,影响力太大,如果马援翻身的话,马家的势力实在是太可怕了。要知道,刘庄在为“云台二十八将”画像时,也正是马援女儿被封为皇后之时。刘庄打压马援的目的,明摆着就是拿死人压活人,唯恐皇后的势力坐大。>而冰雪聪明的马氏又岂不懂其中的奥妙呢?她自始至终都没对这件事说过一句话,即便是后来她有限度参与国事时,也从未提及自己的家事。也正是如此,刘庄才容了她。> >一直到公元75年,刘庄死,马氏抱养的贾贵人儿子刘炟继位,是为汉章帝。在他的支持下,大权在握的皇太后马氏这才为自己父亲平冤昭雪。>不过这刘炟,最终还是忘记了祖训,过于放纵外戚,为日后外戚专权和宦官专政埋下了隐患。

相关参考

历史典故 成语典故_马革裹尸的典故

成语典故_马革裹尸的典故成语故事马革裹尸的主人公是谁  马革裹尸的典故:东汉初的名将马援,英雄善战为东汉王朝的创建立下汗马功劳。后来,他又率兵平定了边境的动乱,威震南方。公元41年被刘秀封为伏波将军。

历史典故 成语典故_马革裹尸的典故出于哪马革裹尸的主人公是谁

成语典故_马革裹尸的典故出于哪马革裹尸的主人公是谁?  马革裹尸的意思  反义词“临阵脱逃”。另有相关诗句和文章。  成语出处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马援传》:“男儿当死于边野,以马革裹尸还葬耳,

历史典故 成语典故_马革裹尸的典故出于哪 马革裹尸的主人公是谁

  马革裹尸的意思  反义词“临阵脱逃”。另有相关诗句和文章。  成语出处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马援传》:“男儿当死于边野,以马革裹尸还葬耳,何能卧床上在儿女手中邪?”  成语典故  因功封侯 

历史典故 成语典故_马革裹尸的典故 成语马革裹尸的主人公是谁

  马革裹尸的典故:东汉初的名将马援,英雄善战为东汉王朝的创建立下汗马功劳。后来,他又率兵平定了边境的动乱,威震南方。公元41年被刘秀封为伏波将军。  过了三年,马援从西南方打了胜仗回到京城洛阳,亲友

初中历史 “草船借箭”应该是谁的故事

“草船借箭”应该是谁的故事?诸葛亮“草船借箭”是《三国演义》中最精彩的故事之一。读了这段故事,常常使人对诸葛亮的聪明才智赞叹不已。然而,诸葛亮的一生并没

初中历史 “草船借箭”应该是谁的故事

“草船借箭”应该是谁的故事?诸葛亮“草船借箭”是《三国演义》中最精彩的故事之一。读了这段故事,常常使人对诸葛亮的聪明才智赞叹不已。然而,诸葛亮的一生并没

历史典故 成语典故_围魏救赵是谁的故事

成语典故_围魏救赵是谁的故事?围魏救赵发生在什么时期?“围魏救赵”这句成语指避实就虚、袭击敌人后方以迫使进攻之敌撤回的战术。  故事发生在战国时期的魏国国都大梁即现在的开封。因魏国国都在大梁所以魏国也

历史典故 马革裹尸的故事

马援(前公元14.公元49),字文渊。其先祖赵奢为赵将,号马服君,子孙遂以马为姓。马援“少有大志,诸兄奇之”。王莽末年,马援曾为新城大尹(汉中太守),后避难于凉州。受隗嚣器重,任绥德将军,参与决策定计

历史典故 成语典故_黄粱一梦是谁的故事

  黄粱一梦是谁的故事?黄粱:小米。黄米饭尚未蒸熟,一场好梦已经做醒。原比喻人生虚幻。后比喻不能实现的梦想。出处:唐·李泌《枕中记》:“卢生欠伸而寤,见方偃于邸中,顾吕翁在旁,主人蒸黄梁尚未熟,触类如

历史典故 凿壁偷光是谁的故事

凿壁偷光的主人公是谁?凿壁偷光的故事说的是汉朝一个叫匡衡的人,为了读书,凿壁采光的故事,凿壁偷光的主人公就是匡衡。汉朝的时候,有个叫匡衡的人,非常喜欢读书。但是因为家境贫寒,买不起蜡烛,夜间无法照明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