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武帝麾下名将伏波将军马援介绍 马革裹尸
篇首语:不怕学不成,就怕心不诚。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光武帝麾下名将伏波将军马援介绍 马革裹尸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光武帝麾下名将伏波将军马援介绍 马革裹尸
汉伏波将军马援是陕西扶风人士,通过了解汉伏波将军马援生平经历得知,马援生于公元前14年,卒于公元49年,享年63岁。伏波将军马援不但是东汉初年著名的军事家,而且还是东汉开国功臣之一。马援率兵打仗之前,曾担任了六年的太守。马援在京里时,喜欢给百姓讲故事。马援口齿伶俐,并且有着出色的思维能力,因此百姓们都爱听马援讲故事。
除此之外,马援还擅长兵法,每次说到军事策略时,马援总是滔滔不绝,东汉光武帝非常佩服马援,常常当着百官的面夸赞马援说:“伏波论兵,与我意合。”因马援军功显赫,东汉光武帝刘秀在建武17年封马援为伏波将军。马援南征越南大获全胜,马援班师回朝后,考虑到匈奴、乌桓仍在骚扰北部边境,为了保障汉朝领土的安定,马援向汉光武帝请命,让自己率兵前去讨伐匈奴和乌桓。
建武二十四年,是马援最后一次出征。不服老的马援亲自率领大军前往五溪攻打蛮人,马援冲锋陷阵,立下了赫赫战功。不久之后,马援不幸染上了瘟疫,病逝在军中。正如马援所说:“男儿当死于边野,以马革裹尸还葬耳,何能卧床活在儿女手中?”马援最终战死沙场,完成了马革裹尸的夙愿。由于马援性格耿直,在朝为官时得罪了很多小人,马援死后,一些朝廷官员恶意诽谤马援。汉光武帝听信了谗言,不让马援下葬。等到汉章帝即位后,才追谥马援为忠成侯。
马援答孟冀之贺
马援答孟冀之贺选自于《后汉书·马援传》,从这篇马援答孟冀之贺中,便可看出马援的优良品格。基于马援的生平贡献和人格魅力,后世对马援有着很高的评价。马援作为东汉开国功臣,他大半生都在战事中度过的。马援在朝为官时,没有一个人支持举荐他,全靠马援自己的努力,让自己公忠为国。即使马援后来身居高职,也从不结党拉派。
当初马援率军凯旋而归时,许多好朋友都到城门口去迎接他。平陵人孟翼是一个智谋双全的人,看到马援归来后,便站在席位上恭贺马援凯旋而归。马援到来后,对大家说,自己以为在座的都是一些智谋之人,没想到都和普通之人一样。当年伏波将军路博德开设了7个郡县,才被陛下封赏了数百户。如今自己功劳微小,陛下却封赏大县市,如果一心痴迷于功劳之中,那么就无法专心建功立业了。孟翼听完马援一席之话后,非常羞愧。
马援继续说,虽然现在将越南平定了,但是匈奴、乌桓仍在骚扰北部边境,为了保障汉朝领土的安定,自己还想前去讨伐匈奴和乌桓。身为男子汉,就应该保家卫国,为边疆事业献身。如果只是一味地躺在床上,让老婆孩子陪在身旁,那么身为堂堂大丈夫有什么用呢?孟翼听完马援的话后,感慨万分,孟翼认为刚烈之人就应该向马援学习,只有树立大理想,才能踏上成功之路。
马援诫兄子严敦书
马援诫兄子严敦书出自《后汉书》的《马援列传》,作者为东汉著名将领马援。马援诫兄子严敦书是名将马援写给侄子们的劝告之言。当时,在前方征战的马援听闻侄子马严和马敦喜欢议论别人的缺点,便写下马援诫兄子严敦书一文,希望能通过自己的人生经验来指导他们如何为人处世。
马援在开篇写到,自己从马严和马敦处听到了别人的过失,如同子女听见父母的名字一样,耳朵听见就好,但是嘴上不可妄加议论。对自己而言,生平最痛恨的事情就是在背后议论他人,并且胡乱评判朝廷的法度。所以,自己宁可死去,也不希望子孙有这样的行为。马严和马敦身为自己的侄子,就更应该严谨处事,做一个光明磊落之人。其次,马援还在《马援诫兄子严敦书》中告诫侄子们择友而交之道。
马援写到,龙伯高是一个非常优秀的人,他敦厚诚实,并且威严谦虚。对自己来说,非常欣赏龙伯高。但是,龙伯高行为谨慎,而杜季良是一个非常具有正义感的人,用“豪侠”来称呼他非常的贴切。杜季良在交友时,从不看中人品和出身,换句话说,无论好的人还是坏的人,杜季良都会结交。所以,杜季良的父亲去世时,来了很多人前往奔丧悼念。虽然龙伯高和杜季良都有很好的品行,但是马援希望两个侄子向龙伯高学习,而不要向杜季良学习,正如“画虎不像反像狗了”,一旦效仿不成,那么侄子就会走上歧途。
相关参考
人物生平家庭出身关于马援的先祖有两种说法,一说其先祖为战国时期赵国名将马服君赵奢,后子孙以马为姓;一说为归化的匈奴人。马援的曾祖父马通,汉武帝时大臣。马通与兄莽何罗与江充关系友好,因此参与巫蛊之乱。后
伏波将军马援,是光武帝时期最著名的武将。他有一句名言流传至今:“男儿当死于边野,以马革裹尸还葬耳。”马援为光武帝刘秀立下过很多战功,但是结局却很惨。他病死于战场,死后被人诬陷,连尸体都不许安葬,还被削
伏波将军马援,是光武帝时期最著名的武将。他有一句名言流传至今:“男儿当死于边野,以马革裹尸还葬耳。”马援为光武帝刘秀立下过很多战功,但是结局却很惨。他病死于战场,死后被人诬陷,连尸体都不许安葬,还被削
马援是东汉名将。他年轻时当官。有一次,他放走了一个囚犯。他自己逃到甘肃一个僻远的乡村。 汉光武帝时,他奔赴沙场抵御外族侵略。他抗匈奴伐交趾,屡建战功。光武帝封他为“伏波将军”。 不久,“威武将
「”夫为志,穷当益坚,老当益壮。夫为将,死于边野,马革裹尸”,此一句千古良言,正出自东汉伏波将军马援之口。纵斗转星移沧海桑田,但言语之间或催人自勉或壮赴沙场的豪气情怀,仍令人不禁慨叹。马援南征江海北出
伏波将军马援是东汉初年的名将,马革裹尸还说得就是他,而且他也确实做到了,建武25年,他以63岁高龄出征五溪蛮,死在了路上。马援一生战功赫赫,他早年间参与过刘秀的统一战争,之后他西破陇羌,北击乌桓,南征
成语典故_马革裹尸的典故成语故事马革裹尸的主人公是谁 马革裹尸的典故:东汉初的名将马援,英雄善战为东汉王朝的创建立下汗马功劳。后来,他又率兵平定了边境的动乱,威震南方。公元41年被刘秀封为伏波将军。
历史典故 成语典故_马革裹尸的典故 成语马革裹尸的主人公是谁
马革裹尸的典故:东汉初的名将马援,英雄善战为东汉王朝的创建立下汗马功劳。后来,他又率兵平定了边境的动乱,威震南方。公元41年被刘秀封为伏波将军。 过了三年,马援从西南方打了胜仗回到京城洛阳,亲友
马援是东汉的开国功臣,也是一代名将,一生的战绩是比较的显赫的。从小的时候马援将军的志向就是比较明确的,希望能够报效国家成为一个比较有用的人才,当然在他的成长过程中也在不断地努力的实现这样的志愿。有关马
马援是东汉的开国功臣,也是一代名将,一生的战绩是比较的显赫的。从小的时候马援将军的志向就是比较明确的,希望能够报效国家成为一个比较有用的人才,当然在他的成长过程中也在不断地努力的实现这样的志愿。有关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