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古斯舞是中国古代戏剧的活化石 土家族舞蹈

Posted 土家族 戏剧 化石

篇首语:眼前多少难甘事,自古男儿当自强。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毛古斯舞是中国古代戏剧的活化石 土家族舞蹈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毛古斯舞是中国古代戏剧的活化石 土家族舞蹈

毛古斯舞,是土家族一种历史悠久的传统舞蹈,土家族语称“谷斯拔帕舞”、“帕帕格次”或“拨步卡”,汉语多称为“毛古斯”或“毛猎舞”。它产生于土家族祭祀仪式中,是土家族一种古老的舞蹈,被称为“中国古代戏剧舞蹈的最远源头”、“中国古代戏剧舞蹈的活化石”。

土家族没有文字,但毛古斯舞代代相传不衰,其表演形态中所保留着自然崇拜、图腾崇拜、祖神崇拜等远古信仰符号和写意性、虚拟性、模仿性等艺术元素。它表演粗犷豪放、刚劲激昂,让人领略到远古原始风情,土家族每逢过年节跳摆手舞,都要跳这种古老的舞蹈。

毛古斯舞是一种具有人物、对白、简单的故事情节和一定的表演程式的原始戏剧舞蹈,它以近似戏曲的写意、虚拟、假定等艺术手法表演土家先民渔、猎、农耕等生产内容,既有舞蹈的特征,又有戏剧的表演性,两者杂糅交织,浑然一体。表演大多与跳摆手舞时穿插进行,有时在一定场合单独表演。

毛古斯舞动作特点别具一格,表演者屈膝,浑身抖动,全身茅草唰唰作响,头上五条大辫子左右不停摆动,表演中碎步进退,左右跳摆,摇头抖肩。“打露水”、“扫进扫出”、“围猎”、“获猎庆胜”等内容,可根据表演动作清楚地分辨出来。该舞蹈最突出的特色在于服饰的风格,表演者身穿草衣树皮,古朴大方,极具原始风情。表演对话时要求变腔变调,使观者辨认不出表演者的真实身份。

跳“毛古斯”,规模大者要跳六个晚上,主要以土家族的历史、渔猎、婚姻、生活等为内容,舞蹈从动作到内容,都别具一格。演出自始至终,讲土话、唱土歌,形态滑稽,诙诣有趣。碎步进退,曲膝抖身,左跳右摆,浑身颤动。摇头耸肩,茅草刷刷作响,全是模仿古人的粗犷的仪态。

跳“毛古斯”,一般由十五六人组成,为首的祖辈叫“拔步长”,其他的是小辈儿孙。这样就组合成一个家庭,无论辈份高低,浑身都得用稻草、茅草、树叶包扎,甚至脸面也用稻草树叶遮盖住,头上还要扎五条大棕叶瓣子,四根稍弯,分向四面下垂。跳演至《接亲》时,特别要用稻草扎根男性生殖器,夹在两腿中。观看跳演的人,没有谁认为是“丑事”,却觉得这样装扮才真实。

跳“毛古斯”的形式,相当自由,不受内容的限制。可歌可舞,可做游戏,玩杂耍,翻跟斗,打秋千。但以对白为主体,方式灵活多样,观众也可答话插白。

毛古斯舞不仅对研究土家族最初的生活形态、生活方式有着十分重要的价值,其表演形态中所保留的自然崇拜、图腾崇拜、祖神崇拜等远古信仰符号和写意性、虚拟性、模仿性等艺术元素,更是一笔弥足珍贵的文化遗产。

相关参考

佤族的竹竿舞是怎样的一种舞蹈形式 佤族舞蹈

佤族是跨境而居的民族,在中、缅、泰三国都有分布。中国佤族近三十万人,分布在云南省西部和西南部的沧源、西盟、耿马、双江、镇康、永德、澜沧等县和西双版纳自治州和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其中沧源佤族自治县和西

畲族的粑糟舞是如何表演的 畲族舞蹈

畲族文化历史悠久,而畲族粑糟舞也有悠久的历史及浓厚的民族文化。畲族粑糟舞是一种独属于畲族的舞蹈,它是一种祭祀与娱乐为一体的舞蹈。畲族粑糟舞在畲族具有非常重要的历史地位,是畲族最古老的舞蹈。下面就让我们

瑶族的金锣舞是怎样跳的 瑶族舞蹈

瑶族金锣舞是田东县作登瑶族乡布努瑶人民在长期劳动过程中,创造出的具有浓郁民族特征和独特艺术形式的民间传统舞蹈,起初只限用于酬神、祭祀、驱邪等民俗活动,后来演变为贺新春、庆丰年的主要舞蹈。金锣舞多以集体

嘎且且撒勒舞是什么样的舞蹈 傈僳族舞蹈

嘎且且撒勒舞:“来跳美好的舞蹈”傈傈族,一个舞蹈的民族。傈傈族不管老人还是小孩都爱好跳舞,也都会跳舞。而嘎且且撒勒舞则是傈傈族舞蹈中最具有寓意的一个舞蹈,也是傈傈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那么嘎且且撒勒舞

哑神舞是怎么来的有什么特色 彝族舞蹈

哑神舞无量山云消雾散之后,你会看到一个青砖红瓦的小村庄,爬在无量山的半山腰。村庄坐南朝北,放眼可看到高峡出平湖的澜沧江,山脚是祖祖辈辈赖以生存的梯田。时值深冬,在油菜花的映衬下,梯田充满油画般的梦幻色

舞蹈的活化石

跳舞的活化石中国跳舞最夙兴源于驱邪避灾的巫舞。中国现存的活化石是傩舞(四川叫端公舞,后来演变为端公戏)。东汉许慎著《说文解字》,在注释“巫”字时,他说:“巫,祝也。女能事于无形,以舞降神者也,象人两袖

舞蹈的活化石

跳舞的活化石中国跳舞最夙兴源于驱邪避灾的巫舞。中国现存的活化石是傩舞(四川叫端公舞,后来演变为端公戏)。东汉许慎著《说文解字》,在注释“巫”字时,他说:“巫,祝也。女能事于无形,以舞降神者也,象人两袖

历史秘闻 舞蹈的活化石

跳舞的活化石中国跳舞最夙兴源于驱邪避灾的巫舞。中国现存的活化石是傩舞(四川叫端公舞,后来演变为端公戏)。东汉许慎著《说文解字》,在注释“巫”字时,他说:“巫,祝也。女能事于无形,以舞降神者也,象人两袖

羌族的巫舞是什么时候跳的 羌族舞蹈

解放前,除一部分邻近藏族地区的羌族信仰喇嘛教外,其余普遍相信万物有灵,在屋顶上供奉白石以为天神。相传羌人的祖先因一次战争失利,由北迁入岷山一带,与当地土著氏族戈基人发生大战,戈基人是狩猎氏族,身强善战

毛南族的木面舞是怎样跳的 毛南族舞蹈

毛南族木面舞原是一种傩舞,它是在民间祭祀乐舞在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以祭祀、娱神、娱人为目的,充分体现了傩舞的神韵。其内容有两大部分:一是向神祈求风调雨顺,粮食丰收和消灾除难,保佑人畜安康,如婆王、三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