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战国 第11节 志孝以道

Posted 母亲

篇首语:春衣少年当酒歌,起舞四顾以笑和。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春秋战国 第11节 志孝以道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春秋战国 第11节 志孝以道

  老子自从做了国家图书馆长,多次回家探望母亲,每次都想把老母亲接到周都奉养在身边。可是母亲在相邑住习惯了,人也熟了,就不愿走了。就这么过了三十 年。有一天有人来送信告诉老子,母亲病了。老子向周天子告假回家探母,等回到家中母亲已经早就辞世。老子来到母亲坟前,想起母亲临难生子,苦中育儿,越想 越悲泣,在坟前大哭了一场,就坐在坟前凝视母亲的坟头,想从那再看到慈母的音容笑貌。坐着想着,身心就进入了一种凝静状态,忽然似恍然大悟,起身离坟回 转,饱餐一顿倒头大睡一场。一直陪伴老母的家将和侍女都很奇怪,等老子醒来就问他原因。> >   老子说:人生在世,有情有智,有情才有人伦和 谐温暖敬爱,有智才明理通达而理事不乱,情是智之附,智是情之主,情抑智则让人昏庸迷颠而事纷心乱,以智统情则使人聪思理智而事合意静。母亲生我养我恩重 如山,现在母亲辞世离我而去,我越是悲戚,就越是情浓智乱。情难断是人之常情,但难断就智不统情,而心意紊乱才悲不欲生。我坐在母亲的坟前凝神静思,忽然 悟到了情智相附相主的道理,所以智胜了情,也就情为理制,智驭理生,于是觉得腹中饥饿体倦疲困,就回来先进食后入睡,现在已经恢复如前。> >   家将就问:你是怎么以智统情的?> >    老子回答说:人生也遵循自然规律,都是于无生有,也就必然再由有返无,世上没有母亲和我时,也就没有我们的母子之情,有了母亲又有了我才有了母子之情。 现在母亲去了老聃留在世上,这是母已无情而子独有其情,如果有一天我也没了,母子之情也就都消失了。母子之情未有之时和母子之情返无之时是没有区别的,既 然没有区别而其中一方却要沉溺于情中悲不欲生,那不是愚蠢吗?所以骨肉之情难断合于情,难断而不自制则悖于自然之理,悖自然之理而不自醒那不是愚蠢吗?想 通了这层道理,再为情而废寝忘食,劳神损形就是背道逆理。> >   众人听了这番话,哲理高深而通俗易懂,让人豁然开朗。

相关参考

春秋战国 第11节 坚忍宽释

  在几年的时间里,秦穆公君臣一心,先灭了江国,又灭了六国,再灭了蓼(liǎo)国,继而兵伐陈国、郑国,争霸的触角开始向中原延伸,“先西后东”,完全是百里奚帮助秦穆公谋划的外拓战略。>>  向中原伸手

春秋战国 第11节 君相策问

  管仲在桓公的带领下,入了朝堂。在殿堂上管仲先向桓公请罪,请求赦免箭射带钩之罪。桓公先赦管仲无罪,又赐了坐,桓公问道:齐国是千乘之国,先君威震诸侯,号为小霸。但自襄公以来政令无常,终致大的变乱发生。

春秋战国 第11节 智退齐兵

  齐桓公去世后,几个儿子争夺君位发生了内乱。鲁国在当时支持庶长子吕无诡,在宋襄公扶立齐孝公的时候,鲁国还曾出兵想帮助吕无诡,还是后来得知了吕无诡的死信才撤兵回国。但从此齐、鲁之间产生了矛盾。>>  

春秋战国 第11节 临终之忧

  郑庄公胜了王师,特别嘉许姬元的功劳和才能,就把郑的大城邑栎邑(郑国的别都,在今河南省禹州市)交他居守,待遇类比当时的附庸。对各位大夫也都有封赏,惟有祝聘没受奖赏。祝聘心里不舒服,就私下向庄公叫屈。

春秋战国 第11节 完璧归赵

  蔺相如的名气大的不得了,那是以后的事,在当时他还是个无名之辈。他是赵国人,这个时候是缪贤的舍人(王公贵族的侍从宾客或左右亲近之人都可称为舍人)。缪贤吓的要跑,蔺相如扯住他的衣服问他:主人你想怎么个

春秋战国 第11节 嫉妒心做祟

  孙膑到了魏国,自然是先投老同学,就住在了庞涓的元帅府中。孙膑感谢庞涓的举荐之恩,庞涓很得意。孙膑又说了老师把自己名字由“宾”改“膑”的事,庞涓有点吃惊地说:膑字不祥,怎么可以改这么个字。孙膑说:老

春秋战国 第11节 沉舟侧畔千帆过

  卫襄公在位时,政治上主要还是依附晋国。楚灵王会盟各国诸侯,他怕得罪了晋国,只好谎称有病不敢去参加。>>  襄公有个妾出身卑贱,但襄公很喜欢她。她怀了孕,梦见有人对她说:我是康叔,你怀的是个儿子,生

第11节 武帝罪己,死后方知万事空

  汉武帝是一位有作为的君王,世人往往知道汉武盛世,但是武帝晚年时天下也曾经大乱一时这件事却很少为人所知。>  创下丰功伟绩后的汉武帝,也跟秦始皇一样犯了自高自大的毛病。>>  他虽然政绩突出,但他也

政治谋略 什么叫外儒内法,济之以道

【引言】韩非是韩国人,韩王的同族。他学识渊博,思维敏捷,是战国末期的一位大思想家。他的学说发展了荀子思想中“法治”一面,把慎到的“势”、商鞅的“法”、申不害的“术”结合起来,形成了一套较为完整的君主专

春秋战国 第28节 抉择

  晋灵公姬夷皋出场了。这是一个无能又贪玩的主。他的开局就不寻常。>>  襄公去世的第二天,群臣就要扶太子即位。>>  赵盾有他独到的想法,他对大臣们说:国家多事之际,又有秦、翟的仇视,不应该扶立幼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