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斯拉夫 南斯拉夫·《制定南共联盟第十次代表大会的立场和决定的行动纲领》
Posted 纲领
篇首语:只要持续地努力,不懈地奋斗,就没有征服不了的东西。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南斯拉夫 南斯拉夫·《制定南共联盟第十次代表大会的立场和决定的行动纲领》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南斯拉夫 南斯拉夫·《制定南共联盟第十次代表大会的立场和决定的行动纲领》
南斯拉夫·《制定南共联盟第十次代表大会的立场和决定的行动纲领》
南斯拉夫共产主义者联盟于1974年6月公布的制定和确认自治思想新因素的基本文件,简称《行动纲领》,60年代末,当南斯拉夫消除国家垄断的进程进入决定性阶段,在实行经济改革过程中出现新的经济实力中心,并在其作用的基础上开始建立新型社会结构时,实际情况表明,不仅是国家,而且社会机构也可能威胁到自治发展所取得的成果。对自治的挑战要求对社会发展的倾向从思想和理论上进行分析,为此南共联盟公布了《行动纲领》这一基本文件,其主要内容如下: 1.重新确认自治的历史地位。六十年代末,南共联盟队伍中的思想和政治斗争表明,在自治的看法上还存在着根本的分歧。南斯拉夫共产主义联盟在《行动纲领》中指出: 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自治制度也是一个“过渡阶段”,即由资本主义经过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过渡到马克思的 “自由生产者的联合体”阶段。从自治的这种历史地位出发,有三个问题值得注意: (1) 自治的社会主义社会如果不同朝着共产主义 (“自由生产者的联合体”) 方向发展,就不可能有而且也不会有结果的。自治的社会主义社会不是在 “自己的”基础上建立的,而是包括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的因素。它的任务正是要进一步克服资本主义的因素。(2) 作为 “过渡阶段”的自治的社会主义社会是无产阶级专政的形式。由于在南斯拉夫无产阶级专政的形式改变了,许多人没有看到自治制度也是无产阶级专政的形式之一的事实。不懂得这一实质,就为先锋主义、唯技术主义、官僚主义敞开了大门,从而导致了民族主义、自由主义,等等。(3) 鉴于社会过渡过程中存在不同的过渡阶段,必须至少在最笼统的范围内提出一个阶段所应该完成的任务,这些任务是: 把从工人阶级那里分拨出来的社会资金通过集中和集中化的途径加以 “联合”,并通过劳动和资金的联合,过渡到联合劳动及自由的、劳动分工的组织。2.对唯技术主义和恢复 “资本主义关系”倾向的评价。南共联盟从对社会发展所作的分析中得出的结论是: 60年代末自治发展的主要危险是由官僚化转为唯技术化。这一论点在《行动纲领》中是这样论述的: 南斯拉夫社会过去一直在同一种独特的危险进行斗争。这种危险是: 经济部门的唯技术主义管理者的垄断同国家权力机器联成一体,不同于战后的情况是,现在经济部门的唯技术主义管理者垄断体现者已在起主要作用。因为由于官僚主义化转为唯技术化,严重地影响了生产的发展,企业到了只从事简单再生产的地步,而工人阶级成为生产中的就业者,也沦为劳动力的简单再生产。在这种简单再生产中,基本上还保留着雇佣关系以及这种关系的精神状态和残余。3. 进一步确定了商品生产和市场的必要性。南共联盟所持的立场可以简单地概括为: 赞成商品生产和市场,但是不要有异化了的实力和金融势力的中心。《行动纲领》指出:自治的社会经济关系的发展推动了更全面地研究商品生产和市场的问题,围绕这些问题集中了许多思想上、政治上和经济上的不同看法。首先商品生产和市场是阶级社会遗留下来的范畴,工人阶级在过渡时期还长期要背着它。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市场必须存在,否认市场就是保护官僚主义和唯技术主义。对于过渡到使直接生产者能够影响再生产过程,市场是十分必需的。4. 阐明了社会变革的基本方向。鉴于唯技术主义不仅长期地而且直接危及南斯拉夫自治的社会主义基础必须采取那种能与生产资料社会化相适应的革命措施。《行动纲领》指出: 进一步发展自治的中心问题是用经济和政治关系的具体形式来克服社会上的矛盾,寻求解决再生产资金管理和支配进行唯技术主义形式的和其他任何形式的占有之间的冲突。南共联盟通过《行动纲领》宣布了扩大再生产制度的革命性改革,力争使联合劳动和联合收入的办法符合自治发展、符合某些联合劳动组织的利益和工人阶级整体利益,使各社会部门一体化成为 “社会再生产的完整制度” 。政治制度是规定进行改革的第二个重大的社会领域。应该通过代表团制的原则,以达到 “扭转”政治体制中的各种不良倾向。总之,《行动纲领》作为南共联盟宣传和指导社会主义自治制度的纲领性文件,使南斯拉夫人民克服了社会主义自治建设中曾一度出现的危机,为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自治制度不断完善起到了重要的历史作用。
相关参考
南斯拉夫·南共联盟第十三次代表大会1986年6月25日至28日在贝尔格莱德召开。大会选出了新的南共联盟中央委员会、南共联盟章程问题委员会和南共联盟监察委员会。在南共联盟十三届一中全会上,选出了南共联盟
南斯拉夫·南共联盟代表大会南斯拉夫共产主义者联盟的最高权利机构。代表大会每4年召开一次,负责讨论和评价南共联盟在两次代表大会期间的活动和发展情况;确定南共联盟在国内社会主义自治发展重大问题上的纲领性方
南斯拉夫·南共联盟监察委员会由南共联盟代表大会选举产生的南共联盟的一个专门工作机构,主要责任是对南共联盟财务政策的实施和南共联盟机构资金的使用和支配情况进行监督,并向南共联盟各机构提出应该采取措施的建
南斯拉夫·南共联盟章程委员会由南共联盟代表大会选举的南斯拉夫共产主义者联盟的一个专门工作机构。章程委员会要对南共联盟章程条例作出解释;指出共和国共产主义者联盟和自治省共产主义者联盟的章程同南共联盟章程
南斯拉夫·南共联盟章程在战后的演变南共联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一共开过9次代表大会,通过了9个章程。前4次代表大会通过的章程只对以往的章程作局部的修改和补充,而1969年第九次代表大会通过的章程,按其性
南斯拉夫 南斯拉夫·1978年6月南共联盟召开第11次代表大会
1978年6月南共联盟召开第11次代表大会1978年6月在贝尔格莱德召开。出席大会有2283名代表,代表着1774624名党员。大会通过了关于国内问题和国际问题的决议,通过了共盟新章程,指出南共联盟的
南斯拉夫·南共联盟“七大”纲领南斯拉夫共产主义者联盟于1958年4月召开第七次代表大会。会前,南共联盟中央公布了它的纲领草案的修改稿,并在会上通过了这一纲领性文献。南共纲领草案发表后,在国际共产主义运
南斯拉夫·南共联盟基层组织在南斯拉夫,共盟盟员通过共盟基层组织组织起来,并在共盟基层组织中行使党章规定的权利和义务,从而使共盟基层组织成为本单位及整个共盟中制定和贯彻南共联盟政策的政治思想主体。共盟基
南斯拉夫·南共联盟中央委员会主席团南共联盟中央委员会的政治执行机构。主席团在履行自己的政治执行职能时,应根据代表大会确定的政策和南共联盟中央委员会的立场、决定和决议开展活动。主席团安排贯彻南共联盟中央
南斯拉夫·南共联盟中央委员会南斯拉夫共产主义者联盟的最高执行机构。中央委员会讨论并保证坚定不渝地实现南共联盟代表大会所确定的政治方针、立场、决定和决议。为此,中央委员会要研究和确定南共联盟的日常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