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斯拉夫 南斯拉夫·南斯拉夫领导人倡导不结盟运动
Posted 国家
篇首语:人生难得几回搏,此时不搏待何时。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南斯拉夫 南斯拉夫·南斯拉夫领导人倡导不结盟运动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南斯拉夫 南斯拉夫·南斯拉夫领导人倡导不结盟运动
南斯拉夫·南斯拉夫领导人倡导不结盟运动
南斯拉夫领导人在世界上发起的不结盟运动,是一种历史必然性的表现,是一定的时代背景和客观条件下的产物。其一,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出现的国际形势,为南斯拉夫领导人倡导不结盟运动提供了有利的环境。在这个时期里,一方面由于帝国主义者实行冷战政策,使世界上开始出现集团划分的现象,国际关系进入紧张状态; 另一方面,由于民族解放运动蓬勃发展,殖民主义体系迅速瓦解,许多受外来压迫的国家相继独立,从而在世界上出现一支新的不可忽视的政治力量。其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对南斯拉夫领导人制定不结盟政策产生了重大影响。50年代初期,中印两国政府开始举行解决边界问题的谈判。在这个过程中,周恩来总理提出了正确处理不同社会制度国家之间关系的五项原则。即相互尊重领土主权,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与和平共处。这五项原则,对铁托有很大的启发,使他“产生了不结盟思想的萌芽”。其三,南苏两党之间关系的彻底破裂,使南斯拉夫领导人下决心采取不结盟政策。1948年,欧洲共产党工人党情报局在苏共的操纵下,作出决议将南斯拉夫开除出当时的社会主义阵营。从此,南斯拉夫在外交上彻底摆脱了同苏联结盟的形式,实行独立自主的不结盟政策,坚决反对按照军事政治集团划分世界的主张和行径,开始在国际关系和国际活动中谋求同没有参加两大集团的国家之间的团结和合作,倡导不结盟运动。1956年,铁托先后同埃及、印度等国政府首脑举行两次高级会晤,声明在世界范围内实行和平共处的原则,致力于团结所有非集团的国家,开展不结盟运动。1961年9月,在南斯拉夫首都贝尔格莱德召开了第一届不结盟国家政府首脑会议,铁托作为东道主在大会上作了长篇发言,指出期望各大国政治家寻找一条道路来解决构成对世界和平威胁的问题是一种幻想,抨击了那些硬说小国,特别是不结盟国家没有资格解决国际问题的无稽之谈,并且就普遍裁军,柏林危机、殖民地、和平共处、联合国等项重大问题进行了系统的阐述,对不结盟原则和政策的理论基础作了精辟的说明。这次会议还发表了《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宣言》,通过了《关于战争的危险与呼吁和平的声明》,从而为不结盟运动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从1961年以来,不结盟运动已走过了20多年的战斗历程,其成员也从当初的25个国家发展到了101个国家,包括了第三世界的大多数国家,占世界人口的一以半上,在国际斗争中成长为一支重要的政治力量。在这一过程中,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先后在贝尔格莱德、开罗、卢萨卡,阿尔及尔、科隆坡、哈瓦纳、新德里等地召开过大会,对于解决各种重大的国际事务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充分体现了不结盟政策的宗旨。这就是: 主张在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之间建立自主、平等对话的关系,实行和平共处、积极合作的原则; 坚决抵制按照集团划分世界的做法,反对帝国主义、殖民主义、霸权主义以及一切形式的外来干涉和统治,努力加强第三世界国家之间的团结,支持各国人民争取和维护民族独立,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发展民族经济和文化的正义斗争; 推动国际关系民主化的进程,致力于建立世界政治和经济的新秩序。由于南斯拉夫和其他成员国的不懈努力,在国际斗争中始终坚持了不结盟政策的宗旨,所以使不结盟运动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也使它自身不断地成长和成熟起来。不结盟运动开始出现时,基本上只是一个政治论坛,表示反对大国集团与大国集团对峙,主张维护发展中国家已经取得的政治独立。但是,它很快就产生了飞跃,突破了那种只要求实现和平、中立的框子,举起了反对帝国主义,殖民主义的战斗旗帜,直接号召开展武装斗争,以实际行动支持民族解放运动。在这一政治斗争中,它很快地由反对新老殖民主义者,发展为反对霸权主义者,把斗争矛头直接指向了两个超级大国。进入70年代,不结盟运动领导人认识到争取独立和行使本国主权的斗争不能同争取经济解放的斗争分离开来,所以他们的斗争又增加了经济内容,使经济问题成了这以后每次首脑会议的重要议题,以推动发展中国家完成自己的经济任务。于是,不结盟运动便确立了这样一个目标: 要使用一切可能的手段,争取建立新的国际经济秩序。不结盟运动为此而展开了一系列斗争,从而使自己在国际事务中发挥了越来越大的作用。对于不结盟运动来说,铁托不仅是它的创始人和倡导者,而且是它当之无愧的和众望所归的领袖。他生前不仅经常出席不结盟国家首脑会议,阐明不结盟运动在新形势下应当坚持的立场和方向,而且还十分注意加强同各国领导人联系,通过各种形式交换意见,保持不结盟运动的内部团结和合作关系。铁托认为,参加不结盟运动的各个国家,由于社会制度不同,意识形态不同,必然存在着分歧和矛盾,但这并不妨碍大家团结起来,为捍卫民族独立和争取世界和平而斗争,关键是要坚持求大同、存小异的方针。在铁托的晚年,他针对不结盟运动内部的分歧做了两个方面的工作: 一方面,鉴于各国的生活条件、民族特征、文化水平、发展程度、地理位置、政治制度等方面的差异而产生的不同利益,铁托强调要从实际出发,尊重各国的现状,不能把不结盟同思想意识上的选择混淆起来,不能把政治制度的性质作为是否结联的标准,重要的是对矛盾要有“容忍和相互谅解”的态度,把那些可能“使我们暂时分开”的问题“搁在一边”,面向大家共同关心的问题,以取得在根本问题上的一致性; 另一方面,对那种尾随某个大国,想与某个大国结盟,从而破坏不结盟运动大方向的行为,铁托表示是不能容忍的,并且在斗争中立场坚定,旗帜鲜明。在第六届不结盟国家首脑会议上,铁托严肃地批评了古巴和越南代表企图把不结盟运动纳入同苏联结盟的轨道的错误作法,坚决贯彻了不结盟政策的主旨精神,进一步巩固了不结盟运动的内部团结。大会根据铁托为不结盟运动立下的卓著功勋,一致通过了给予这位世界性的政治家以特别嘉奖的决议。这是他得到的最高的、也是最后的荣誉。铁托逝世后,南斯拉夫党和国家领导人继承了他们的领袖的未竟事业。1982年6月,南共联盟第十二次代表大会作出了《南斯拉夫共产主义者联盟为世界和平、平等的国际合作和社会主义而斗争》的决议,指出: “铁托的政策使南斯拉夫在国际上享有崇高的威信,使它站在各国、各国人民、整个进步人类为更美好的、更安全的和更公正的世界而斗争的前列。”南斯拉夫目前仍然站在这一斗争的前列,在国际事务中坚定不移地贯彻不结盟政策,推动着不结盟运动的健康发展。
相关参考
南斯拉夫 南斯拉夫·1941-1945年南共领导的反法西斯解放战争
1941-1945年南共领导的反法西斯解放战争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南斯拉夫王国政府向德意法西斯投降,南斯拉夫领土瓜分,各族人民重新陷入水深火热之中,国家和民族的生存危在旦夕。在这关键时刻,南斯拉夫共
南斯拉夫·南斯拉夫共产主义者联盟在南斯拉夫工人运动和民族解放运动、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成长起来的无产阶级政党,是南斯拉夫工人阶级和全体劳动人民统一的革命先锋队和政治思想上的引导力量。在南斯
1954年1月16日吉拉斯事件米洛万·吉拉斯(1911—),门的内哥罗人。早年就加入共产党,积极投身革命斗争。解放后到1953年前,他一直是铁托的亲密战友,跻身南斯拉夫领导人的核心集团,一度担任副总统
南斯拉夫·南斯拉夫干部制度的基本原则在干部制度和使用干部政策上所运用、采取的最一般的指导思想。它贯串在南斯拉夫党和国家在干部政策的制定、干部人选产生、转换、任期、领导职位变化和实行集体领导方法,以及干
南斯拉夫·铁托原任南斯拉夫共产主义者联盟主席、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总统。他是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缔造者,国际共产主义运动著名活动家,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原名约瑟普·布
南斯拉夫·南斯拉夫独立自主的原则立场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从成立之日起,就奉行着积极的独立自主的国际政策,坚决维护它在民族解放斗争中获得的独立地位,捍卫它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争得的走
南斯拉夫·南斯拉夫干部轮换制限制公职人员重新当选或被重新任命同一领导职务而实行的一种干部制度,也是南斯拉夫干部制度的基本原则之一。1963年颁布的《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宪法》明确规定对某些公职人
南斯拉夫·南斯拉夫干部任期制对担任领导职务的人员每届任期作出规定,到期即进行重新选举或重新任命的制度,也是南斯拉夫干部制度的基本原则之一。任期制与轮换制既有联系,又有区别。轮换制主要适用于各种代表机构
南斯拉夫·南斯拉夫社会主义青年联盟简称“青盟”。南共联盟领导下的南斯拉夫青年的群众性组织和教育组织,南斯拉夫劳动人民社会主义联盟的集体成员。它的前身是1919年成立的共产主义青年团,在人民解放战争时期
南斯拉夫·南斯拉夫妇女社会地位问题代表会议简称“南妇会”,它是南共联盟领导下的全国性的妇女组织。南妇会以南社盟的行动纲领为自己的行动纲领,宗旨是争取南斯拉夫妇女的彻底解放。南妇会作为社会政治组织,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