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 《郑和下西洋》的历史故事

Posted 郑和

篇首语: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犹须待盖棺。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中国历史 《郑和下西洋》的历史故事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中国历史 《郑和下西洋》的历史故事

郑和下西洋

明成祖夺取了侄子的皇位后,因为一直没有找到建文帝的尸体,他怀疑建文帝可能逃跑了,担心建文帝如果还活着,对自己的皇位是个很大的威胁,所以秘密派人寻找建文帝的下落。后来他又想,建文帝有可能逃到海外去,那么干脆派人带领一支船队,下海去和其他国家往来一下,一方面宣扬一下大明国威,采购一些中国没有的奇珍异宝,另一方面顺便打听一下建文帝的下落。

他派自己的心腹太监郑和担任船队的领袖,觉得这事交给郑和办很放心。郑和本名叫马三保,他从小就听父亲说起过很多关于外国的事情。后来他被送进宫里做了太监,由于他聪明能干,又忠心,在明成祖争夺皇位的战争中立过大功,明成祖很信任他,给他改了个名字叫郑和,但民间习惯上还是叫他三保太监,也有称三宝太监的。

郑和像

永乐三年(1405年)六月,郑和率领船队下海,游历西洋地区,这里的西洋不是指的欧洲,而是指我国南海以西的海域。郑和率领的船队十分庞大,有2.7万多人,分乘200多艘大船,这种船在当时来说是世界上最大的,长四十四丈,宽十八丈,可以说是庞然大物了。船队从苏州刘家河出发,经过福建、广东沿海,继续南下。

郑和首次出海,途经占城(今越南南部)、爪哇、旧港(苏门答腊岛东南)、苏门答腊、马六甲、古里、锡兰等国。他每到一国,都会把明成祖的书信交给当地国王,表达友好来意,并送上珍贵的礼物。那些国王看到郑和带领那么庞大的船队,又不是用武力来威胁的,心里很高兴,再加上郑和的态度谦恭,还送上那么多珍贵礼物,那些国王笑得嘴都合不拢了。他们也知道大明朝是个很强大的国家,都乐意和明朝建立友好往来关系,对郑和也非常热情。

船队经过旧港的时候,当地有个海盗头子听说郑和船队带了大批宝物,很是眼红,于是策划要偷袭郑和船队。这个消息被郑和知道后,没把它放心上,认为自己带了两万多人,哪会怕一个小小海盗,于是并没有逃跑,而是设下埋伏,引海盗上钩。晚上的时候那个海盗果然带着手下人来偷袭了,结果遇到早有准备的明朝水军,被杀了个大败,那个贪心的海盗也被俘虏了。

这次出航花了两年多的时间,带回来很多珍贵的礼物,还有各国的使节。郑和向明成祖汇报了这次出海的情况,献上从国外采购来的宝贝,各国使节也纷纷向明成祖进贡特产,明成祖没有想到这次出航居然这么顺利,心里非常开心。

从此以后,明成祖时不时地就派郑和带领船队下海去,后来他已经相信建文帝确实是死了,但他觉得派船队下海一方面可以加强和周边国家的友好往来,建立天朝上国的威严,提高国威声望,另一方面也确实能带回不少中原没有的宝贝,所以他不惜重金,一次次地派郑和下海,前后一共去了7次。郑和船队总共到过30多个国家,最远到达非洲的东海岸。

在出海途中郑和的船队偶尔也会遇到一些国家不怀好意,有一年锡兰国王就贪图郑和船队里的财物,把郑和引诱进来,然后敲诈勒索,还派兵抢劫郑和的船队。郑和虽然是和平友好的使者,却也不会随便让人欺负,他听说敌人大部分士兵都不在城里,于是率领两千多人突然猛攻锡兰城,活捉了锡兰国王,又打败回来救援的军队。把锡兰国王带回中国后,明成祖没有杀他,而是把他送回了国。

第六次出海回来的时候明成祖已经死了,不到一年时间,即位的明仁宗也死了,刚即位的明宣宗还很小,由祖母和几个大臣掌管朝政,他们认为郑和下西洋的花费实在太大,国家有点吃不消了,于是就停止了航海事业。

相关参考

历史人物 郑和下西洋的意义 明朝郑和七次下西洋的意义

  的意义:(1371年-1433年),回族,原姓马名和,小名三宝,又作三保,云南昆阳(今晋宁昆阳街道)宝山乡知代村人。中国明代航海家、外交家、宦官。那么的意义何在?>  下西洋的伟大创举,具有重大的

明朝历史 郑和下西洋的特点

郑和下西洋的特点  郑和下西洋——古代科学航海的典范  郑和“舟师”七次远航西洋,遍访了亚非三十余个国家和地区。在艰苦的远洋航程中,“云帆高

明朝历史 郑和下西洋路线

郑和出生于1371年,那时中国正处于明朝时期,郑和就成了这一时期出色的航海家和外交家。因为得到了明成祖的信赖,郑和被任命下西洋,这也是他一生最大的成就。郑和下西洋的时间是1405年到1433年,历时2

历史人物 郑和下西洋 三宝太监郑和为什么要七次下西洋

  的目的:(1371年-1433年),回族,原姓马名和,小名三宝,又作三保,云南昆阳(今晋宁昆阳街道)宝山乡知代村人。中国明代航海家、外交家、宦官。那么的目的是什么呢?>  有人说明成祖派下西洋是为

高中历史 郑和下西洋的原因、背景以及历史评价

郑和下西洋:1405-1433年郑和奉命七次下西洋,先后拜访30多个在西太平洋和印度洋的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了红海沿岸和非洲东岸。郑和是我国历史上最伟大的航海家。郑和下西洋:1、背景:明朝前期,国力强

高中历史 郑和下西洋的原因、背景以及历史评价

郑和下西洋:1405-1433年郑和奉命七次下西洋,先后拜访30多个在西太平洋和印度洋的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了红海沿岸和非洲东岸。郑和是我国历史上最伟大的航海家。郑和下西洋:1、背景:明朝前期,国力强

初中历史 郑和下西洋的历史意义

郑和下西洋的历史意义  郑和下西洋的意义:郑和曾到达过爪哇、苏门答腊、苏禄、彭亨、真蜡、古里、暹罗、阿丹、天方、左法尔、忽鲁谟斯、木骨都束等三十多个国家,最远曾达非洲东岸,红海、麦加,并有可能到过澳大

初中历史 郑和下西洋的历史意义

郑和下西洋的历史意义  郑和下西洋的意义:郑和曾到达过爪哇、苏门答腊、苏禄、彭亨、真蜡、古里、暹罗、阿丹、天方、左法尔、忽鲁谟斯、木骨都束等三十多个国家,最远曾达非洲东岸,红海、麦加,并有可能到过澳大

郑和下西洋资料为何神秘消失

郑和下西洋是中国航海史上的壮举,然而遗憾的是,郑和下西洋的资料却神秘消失,关于郑和下西洋的海图,到达了非洲哪些地点,沿途风土人情等诸多官方记载,也全部消失在历史烟云中,让后人想起,扼腕叹息!详细记载了

历史人物 郑和下西洋的郑和真的是太监吗

  郑和,原名叫马和又作三保,是明朝时期的风云人物,外交家,著名航海家,历史上说的郑和下西洋说的就是他了,据记载,郑和曾经七次下西洋,与船队穿过了西太平洋和印度洋,历经了三十六个国家,对的航海事业做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