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和下西洋资料为何神秘消失
Posted 资料
篇首语:行为决定性格,性格决定命运。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郑和下西洋资料为何神秘消失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郑和下西洋资料为何神秘消失
郑和下西洋是中国航海史上的壮举,然而遗憾的是,郑和下西洋的资料却神秘消失,关于郑和下西洋的海图,到达了非洲哪些地点,沿途风土人情等诸多官方记载,也全部消失在历史烟云中,让后人想起,扼腕叹息!
详细记载了七下西洋全过程的官方资料,究竟是谁烧毁的?在起初,最被谴责的是明朝刘大夏。然而,明史专家、南京大学潘群教授研究发现,乾隆可能才是烧毁郑和下西洋的罪魁祸首。
值得一提的是,郑和下西洋虽然是史无前例的壮举,但在清朝并不受重视,直到清朝末年,梁启超才开启了“郑和研究”,从此将中国辉煌一页展示在世界面前。
明朝刘大夏私自烧毁了资料?
明宪宗时期,皇帝想重新下西洋。但大臣刘大夏极力反对,据说是他隐匿了资料,也传言称他烧掉了资料。正因如此,导致皇帝没能找到资料,后来下西洋就不了了之。
刘大夏曾说,“三保下西洋,费钱粮数十万,军民死且万计,纵得宝而回,于国家何益,此特一弊政,大臣所当谏也。旧案虽存,亦当之。”潘群认为,“极有可能是刘大夏‘旧案虽存,亦当之’这句愤语,被讹传为是刘大夏私自烧了资料。”
关于刘大夏烧毁资料,有三个重要疑点,其中第三个涉及到《明史稿》。
1,称刘大夏烧毁资料的记录,最早是万历年间的《客座赘语》,离刘大夏烧资料,已经过去100多年。在此之前关于刘大夏此事的记录,和《客座赘语》相差甚大,都没有说刘大夏烧毁资料。
2,明朝法律比较严明,官吏遗失“事关军机钱粮”的文书资料,是要受到严厉处罚的,如果私自烧毁,简直就是找死。所以,很难想象刘大夏会做这种事情。因此,藏匿的可能性比较高。
《明史稿·郑和传》中,有下郑和舰队描述
如果刘大夏并没有焚毁资料而只是藏匿,那么这些资料在以后的数百年中又到哪里去了呢?
南图古籍部的《明史稿》抄本是最早成书的明史稿本,在这部稿本的《郑和传》中,有不少关于郑和舰队的描述。
值得注意的是,这些描述,都是已知明代资料中没有出现的,后来《明史》成书后,这些内容也被删除。
因此,由此可以推断,在清朝修《明史》的时期,郑和下西洋的资料还存在,至少还有很大部分存在。这也就是刘大夏烧毁郑和下西洋说法的第三个疑点。
有专家猜测,郑和下西洋的资料,很可能一直保存在明朝宫廷之内,只是被隐藏了而已,清朝后来将之整理了出来。
乾隆才是烧毁资料的罪魁祸首?
既然清朝很可能整理了郑和下西洋的资料,那么为何不保存呢?这就和清朝私心有关。据悉,乾隆编修《四库全书》时,销毁不少于1000万份明代档案,后来仅存3620余件,几乎都是天启、崇祯时期的档案,明初和中期都没了。
为何只保留天启、崇祯时期的档案呢?重点原因有二:1,此时后金崛起,过程非常光鲜,所以留存这时资料;2,此时明朝末年,社会比较败坏,正好说明明朝腐朽不堪,证明清朝夺得政权的合理性。
值得一提的是,即便天启、崇祯时期的档案,后人也不敢保证是真实的,因为这些档案也可能被篡改过。
著名学者韦庆远先生解释说:“明代档案所以保存不多,一因明清之际的战乱,二因清代乾隆时期修撰《明史》之后,按照当时惯例,对所依据的档案史料往往弃置甚至烧毁掉。”
其实,战乱毁坏的可能并不多,主要是乾隆时期修好《明史》后,直接毁掉之前档案,让后人无法考证,也让《明史》成为唯一权威。好坏都是乾隆说了算!
后记
所以,迷信乾隆是明君的人,或许可以休也。被描述成残暴形象的永乐朱棣,修《永乐大典》时,可没有毁掉资料。自命文采风流,爱惜文化的乾隆,却大规模毁掉文化。谁才是真正重视文化呢?
当然,乾隆这么做的好处非常多,最简单的一条是:欲要灭其国,必先毁其史。当毁掉明朝历史之后,后人只能看到《明史》上明朝皇帝都是昏聩之君,即便不相信,却根本没有考证的资料,那还有什么理由“反清复明”呢?
其实,即便焚书坑儒的秦始皇,也只是毁掉民间历史思想等书籍,但还知道在咸阳保留备份,当然后来被项羽烧掉。但乾隆修完《明史》,就直接将资料烧掉,毫不留念,让后来质疑的人,连原始资料都找不到,根本无法质疑。
正因为乾隆的这些举动,所以后人研究明史才困难重重。由此,也导致了大家对明朝基本没有好印象。最典型的印象是:几乎都是昏君,政治黑暗,太监横行。
所以说,乾隆才是灭国高手,举世无敌,让中国现在网络上明粉和清粉互相攻伐。如果资料未毁,一切真相大白,岂会有这些争论?
相关参考
郑和下西洋资料 明成祖用武力从他侄儿手里夺得了皇位,有一件事总使他心里不大踏实。皇宫大火扑灭之后,并没有找到建文帝的尸体。那末建文帝到底是不是真的死了?京城里传说纷纷,有的说建文帝并没有自杀,趁宫里
郑和下西洋为何不血腥殖民 因为有了一个郑和下西洋,引得自清朝末年开始长达一个半世纪的唏嘘。人们都在畅想,如果郑和再进一步,那中国将多么伟大!进入21世纪后,人们在外人的帮助下摸到
最近热映的周星驰电影《美人鱼》中,出现了一位神秘的人物――郑先生。这个郑先生到底是谁?影片中郑先生画像上是一副明朝宦官打扮,使得很多人怀疑,“郑先生”就是从南京出发远航西洋的伟大航海家郑和。“郑先生”
郑和下西洋的大量史料在那里呢?据史书载,成化年间,明宪宗下诏命兵部查阅郑和船队七下下西洋的档案资料,发现绝大部份不见踪影。当事人车驾郎中刘大夏后来虽然受到严厉处分,但那些档案资料是被其藏匿或者销毁了,
郑和下西洋的大量史料在那里呢?据史书载,成化年间,明宪宗下诏命兵部查阅郑和船队七下下西洋的档案资料,发现绝大部份不见踪影。当事人车驾郎中刘大夏后来虽然受到严厉处分,但那些档案资料是被其藏匿或者销毁了,
1405年至1433年,郑和受明成祖朱棣及明宣宗朱瞻基的派遣,先后7次率领舟师,乘风破浪,扬帆远航,途中经历了亚非30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郑和下西洋,这在明初被传为一时“盛事”,且在世界航...
今天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郑和的文章,欢迎阅读哦~虽然很多人都在吐槽明朝的真实实力被后人给夸大了,但是有一点是所有人都确信的,那就是郑和下西洋。郑和下西洋这件事无论从外交角度看,还是从经济角度看都是
今天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郑和的文章,欢迎阅读哦~虽然很多人都在吐槽明朝的真实实力被后人给夸大了,但是有一点是所有人都确信的,那就是郑和下西洋。郑和下西洋这件事无论从外交角度看,还是从经济角度看都是
郑和下西洋最远到达莫桑比克 不久前两位葡萄牙籍华裔学者分别将葡萄牙文和阿拉伯文历史资料与郑和下西洋时期的中文史料进行对照,得出了最新的结论:郑和远航有史料证明的最远到达地点为非洲东海岸,约在莫桑比克
郑和下西洋是明朝永乐、宣德年间进行的一系列海上远航活动,有史可考且被公认的共计七次。由于使团正使均有郑和担任,且船队航行至婆罗洲(即东南亚加里曼丹岛,现被印尼、马来、文莱三国共同划分)以西洋面,因此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