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 《授时通考》
Posted 历史
篇首语: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中国历史 《授时通考》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中国历史 《授时通考》
《授时通考》
乾隆二年(1737年)高宗敕命大学士鄂尔泰、张廷玉等40余人纂修《钦定授时通考》,此为清朝第一部大型官修综合性农书。本书汇辑前人关于农业方面的著述,搜集古代经、史、子、集中有关农事的记载达427种之多,并配插图512幅。共分8门:一为“天时”,论述农家四季活计;二为“土宜”,讲辨方、物土、田制、水利等内容;三为“谷种”,记载各种农作物的性质;四为“功作”,记述从垦耕到收藏各生产环节所需工具和操作方法;五为“劝课”,是有关历朝重农的政令;六为“蓄聚”,论述备荒的各种制度;七为“农余”,记述大田以外的蔬菜、果木、畜牧等种种副业;八为“蚕桑”,记载养蚕缫丝等各项事宜。全书结构严谨,征引周详,涉及范围之广、内容之丰富前所未见,堪称是一部古代农学的百科全书。此书不但对清代农林牧副渔各业生产的发展起到了指导和促进作用,且对国内外农业生产和农业科学的研究都具有深远的影响。
相关参考
大寒的习俗文化 大寒是二十四节气之一。每年1月20日前后太阳到达黄经300°时为大寒。《授时通考·天时》引《三礼义宗》:大寒为中者,上形于小寒,故谓之大寒气之逆极,故谓大寒。古代将大寒分为三候:
通考(汉语拼音:Tongkao),汇集中国历代典章制度并作贯通考察的史书。元马端临的《文献通考》以汇集考核典制为特点,故以后凡与此同类之书均称通考。“通考361218”2
马端临与《文献通考》马端临,字贵舆,号竹洲。饶州乐平(今江西乐平人)。中国古代宋元之际著名的历史学家,著有《文献通考》、《大学集注》、《多识录》。说起马端临,就会想到他用毕生精力编写的《文献通考》。这
郭守敬的《授时历》郭守敬(1231-1316年),字若思,顺德邢台(今河北省邢台市)人。在其少年时候,他的父亲就去世了。他是在祖父的抚养和教育下长大成人的。郭守敬的祖父是个很有学问的人,他不仅精通数学
马端临与《文献通考》马端临是饶州乐平人,字贵与,度宗时宰相马鸾之子。咸淳九年(1273)漕试第一。宋亡后,为慈湖、柯山两书院山长、台州儒学教授。马端临秉承家学,穷二十余年之精力,撰成史学巨著《文献通考
《授时历》的编撰郭守敬从小志趣就和别人不一样,他不喜欢玩游戏,而是对计算和工程感兴趣。他祖父和刘秉忠、张文谦等人是好朋友,让郭守敬跟着他们一起学习。刘秉忠和张文谦担任了忽必烈的幕僚,忽必烈称帝后不久,
历史人物 南宋史学家马端临简介,《文献通考》作者马端临有何经历
综述家庭中国宋末史学家。字贵与。饶州乐平(今江西乐平)人。其父马廷鸾为南宋右丞相,曾任南宋国史院编修官与实录院检讨官,以忤贾似道归里。端临侍父家居,博极群书。咸淳年间,漕试第一,以荫补承事郎。宋亡,隐
·吴守贤吴守贤,天文学家。参加主持建立我国独立的世界时系统,技术上全面主持建立我国授时中心的短波授时工程和远洋授时工程。有关太阳活动对地球自转轴调制模型的研究和利用中国古代日食纪录研究地球自转长期变化
典志(汉语拼音:Dianzhi;英语:Dianzhi),中国记述历代典章制度的文章书籍。通考 杜佑的《通典》、马端临的《文献通考》都是典制通史。汇编某一朝代各项经济、政治、社会制度的会要,也属典
何谓“九通”清高宗时,敕撰《续通典》一百四十四卷,《续通志》五百二十七卷,《续通考》三百五十二卷,是为“续三通”。又敕撰《皇朝通典》一百卷,《皇朝通志》二百卷,《皇考通考》二百六十六卷,是为“皇朝三通